“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已不再是新世紀“教師”的全部解釋。大學語文的教學也已不再滿足于“教師說,學生聽”的現(xiàn)狀,要想更好的組織大學語文的課堂,要想讓大學語文課堂活躍起來、精彩起來,在教師傾注自己百倍熱情之余,更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為學生撐起一片湛藍的天。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處在一個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習大學語文也只是抱著“及格”的理想。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首先要使學生對大學語文產(chǎn)生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然后,使學生對大學語文產(chǎn)生情感,變“我要學”為“我愿學”;最后,幫助學生達到學而有所用的境界,變“我愿學”為“我能學”,完成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也使大學語文教學登上一個新臺階。
興趣是打開學習之門的鑰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的攀援動力,興趣是最好的開門鑰匙。要讓學生學習好大學語文,教師首先要運用好“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學習之門。大學語文是一門公共課,有很多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初就不夠端正。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在教學活動中的身份,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
搭建平臺,激發(fā)熱情
“學習是主動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吸收或接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主動發(fā)展,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條件、情境和氛圍,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雙向交流,促進思考
大學語文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園地,要把這塊園地經(jīng)營好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教師和學生要有交流和互動,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盡可能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提問是最好的交流手段,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信息的單向灌輸,而成為教師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并作出回答的信息的雙向交流。
“有趣”與“無趣”只是一字之差,實則差之千里。教師變“無趣”為“有趣”,學生的學習則會既緊張又愉快,學有所得。學習之門為之打開,就會暢通無阻。
情感是打開心靈之門的鑰匙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睂W生對大學語文產(chǎn)生興趣后,教師要營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情感氛圍,讓學生的情感與課文內(nèi)在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yǎng)成對大學語文這門學科的情感,這樣學生就會對大學語文的學習產(chǎn)生更大的熱情,去做一名“樂知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局限于講授課本知識。還要培養(yǎng)同學生的感情,在介紹課本知識之余,適度的拓展相關知識,不僅讓學生學有所得,更是學有所樂。運用好“情感”這把鑰匙,拉近學生與大學語文學習的距離,從而打開學生心靈之門。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產(chǎn)生的態(tài)度的體驗。積極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思考力、想象力的發(fā)展。大學語文學科作為表情達意、文情理和諧統(tǒng)一的工具學科,情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是必然存在并左右著學生學習大學語文的必趣,所以,在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加情感投入,無疑是能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情感交流和體驗的課堂氛圍。
首先要建立師生間深厚的感情。“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要重視與學生的感情交流,以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形象感染學生。以教師的期待、欣賞和鼓勵去激勵學生“敞開心扉”接受教師及教材所傳遞的信息和情感,讓學生“樂學”、“想學”。課堂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的關注對象,而學生也希望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同樣受到老師的關注和暗示,老師一個關愛的微笑、一個欣賞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暗示的動作……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都會讓學生接受到老師傳遞的愛的信息,從而激發(fā)起他們學習的信心,讓他們能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自由自在”的思考、討論、交流。
其次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的氛圍。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因而應是平等的。教師應建立平等的民主氛圍,淡化說教者和評判者的角色,要允許并鼓勁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還要建立并維護學生之間的相互信任,課堂上相互尊重,培養(yǎng)學生互相學習、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教師不僅要建立融洽的師生情感而且在課堂上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地與課文的內(nèi)在感情形成交流,把學生的情感調(diào)動起來,教師成為學生與教材發(fā)生情感共鳴的橋梁。
課堂情感氛圍的形成,可以使學生沒有被動壓抑的感受,可以讓他們在和諧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和課文中的人物、情景相交融,與老師和同學相溝通,這樣的學習氛圍是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
實用是打開生活之門的鑰匙
大學語文的學習更要讓學生學而有所用。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新世紀需要的新型人才決定了學生的學習不僅注重知識的積累,更加要注重實際能力的運用。大學語文的學習在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同時,也要多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把大學語文變?yōu)橐话谚€匙,去開啟生活之門,這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的學習大學語文課,成為學習的主體。
課堂上,可以以前后兩排四個同學為一個學習小組,老師把需要學生討論、交流,共同完成的問題提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各抒己見,充分發(fā)言,再由小組代表在全班發(fā)言。老師在學生分小組學習時要注意巡視、觀察,隨時提示學生,調(diào)整學生討論的節(jié)奏,甚至參加到一些組的討論中去。老師在課堂評價中始終以小組為單位,促使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群策群力去爭取“更好”、“最好”,激勵學生在分組學習中積極參與,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甚至與同學爭論,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能得到表現(xiàn)自己、鍛煉自己的機會,而且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生思考,讓思考不正確的得到糾正,讓不愿思考的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不得不思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率。經(jīng)過學生自己思考、討論找到的答案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課堂上大部分的問題都可以由學生共同討論完成,而且在討論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這種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正是發(fā)揮學生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具體表現(xiàn),有利于學生個體全面的、主動的發(fā)展。
在大學語文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nèi)绻苓\用好興趣、情感、實用這三把鑰匙就會打開通往成功的大門!
與其做隨風飄舞的柳絮,不如做搏擊長空的雄鷹;與其做隨波逐瀾的浮萍,不如做遨游海底的飛魚;與其做一片為學生遮風避雨的綠蔭,不如為學生撐起一方湛藍的天,讓他們在其中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