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來看過一兆韋德這類健身房,后面我們又投了一個做體育用品的“好家庭”。隨著消費者的意識增長,行業(yè)未來趨勢還是有的。但是健身連鎖現(xiàn)在普遍都不理想。
連鎖模式首先是具備可復制性,第二個是要有持續(xù)的盈利能力,但是健身房很多都是靠新店來發(fā)展的,剛開始能夠吸引一些消費者,掙點兒錢,如果做得不是很好,回頭率會很低。續(xù)卡率有可能是衡量這個店經(jīng)營水平高低的一個最重要的指標,續(xù)卡率做不到高水平的話,我覺得很難以為繼。
店位置好,管理好,服務水平又到位的話很有可能就掙錢,有的選點不是很好的,服務跟不上的就賠錢,所以這種模式的盈虧一致性比較差,波動特別大,是連鎖模式的大忌。歸根結(jié)底是每個店的服務水平等都不平均,有好有差。
我覺得很多健身房的核心問題是,服務內(nèi)容過于常規(guī)化或者單一,沒有太多吸引消費者的服務項目。第一個是絕大部分同質(zhì)化應該還是比較嚴重;第二個是內(nèi)容缺乏吸引力,很枯燥,讓消費者為了健身而健身,用現(xiàn)在很時尚的語言講,就是“被健身”。
這與健身房從海外引進有關。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可能也比較簡單,但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是豐富多彩的。這種情況下你還是復制國外的一些服務項目或者模式,不一定會有效果。
也有人提過靠私人教練增加收入。我不太清楚美國人那種經(jīng)營模式,聽說在那里私人教練的收入占挺大的比重,但是我覺得要是在中國讓私人教練自己收錢的話,估計就開不下去了。對私人教練形成一定的依賴,就像做餐飲業(yè)對廚師有依賴,而只有通過一種標準化的模式去運作,單店收益才能達到均衡;私人教練也可以干私活,現(xiàn)在很多做建筑、做裝修設計的公司,做到一定的規(guī)模就做不上了,羽翼豐滿以后,一些人會把工作辭掉了自己做;而且每個店的私人教練水平不一樣,辦張全國通用的卡,在另一家店水平不行的話,就更沒吸引力了。
所以我建議這些健身房針對服務項目,多做一些產(chǎn)品開發(fā),至少應該增加趣味性。像健身器械我家里也買了有,跑了兩天就堅持不下去了,你要是到健身房還是這個樣子,那人家肯定懶得去了,價格還那么貴。做好會員管理也挺重要,但是前提還是你的項目要有吸引力。
另外在定位方面,做高端健身房的話,單個消費者在你這里的消費力要很強;定位于大眾的,客流量要大;單項方面,比如只做瑜伽什么的的模式也是可以的,市場容量是小一些,模式做起來也可以增加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