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師要注意利用語文教學塑造學生人格,培養(yǎng)充滿自信和愛心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關鍵詞:語文 教學 人格
作者簡介:楊正國(1967—),男,貴州余慶人,貴州省余慶縣龍溪中學教師,主要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和研究工作。
“教育者神圣、偉大,他讓受教育者充滿知識、才干,把愛的思想灌輸給每位學生?!边@是人們對教師的崇高評價。筆者從事語文教學,作為母語的傳導者,深感肩上有一份責任。從走上講臺的那天起,他就開始用漢語言文學的力量,感化著自己的學生。筆者認為教育的成敗與否,除了看學習成績外,還應注意重塑學生人格。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重塑學生的人格呢?
一、讓每一節(jié)語文課遍灑“愛之花”
筆者任教的是初一新班級。初中階段,學生心理、生理都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希望被老師和家長認可,做事期望被以成人化看待;另外,換了新環(huán)境、新課程、新老師,他們有所不適,希望被關心與被鼓勵。可很多同行,有不一樣的看法,認為初一新生,就得給他們一點“下馬威”,要在學生心中樹立威信,否則以后難管!于是他們開始就大肆宣講學校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稍有違紀的學生便呵斥、罰站甚至勒令請家長,搞得學生人心惶惶。筆者的課上,更多的是“愛”的氣氛:“同學們,你們通過努力來到了一個新的起點,我相信大家都希望學點東西的。你們是很快就會是成人啦!我希望同學們多多支持我的教學工作,讓我們一起向新的理想與目標沖刺”,教室里響起掌聲,“老師,我們以后一定會好好學習!”筆者心理清楚自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不過要隨時注意學生的情緒反應,好的學習氛圍維持,需要教師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當一段時間后,會有部分學生隨意起來,甚至開始在課上搞動作,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和學生拉近距離不等于放縱他們,而是讓他們明白,教師除了嚴厲之外,還有慈愛的一面。
筆者看來,只要我們把每一節(jié)課都澆灌進愛的思想,那么學生會學得自信、輕松,師生關系會逐漸融洽起來,最后會培養(yǎng)出一批充滿自信和愛心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二、讓每一次作文都為師生搭建一次心靈交流的平臺
作文創(chuàng)作是母語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作為檢測學生怎樣運用語文知識并結合現(xiàn)實反映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的一種手段,筆者非常重視每堂作文創(chuàng)作課,把它看成是學生釋放壓力和加深對學生了解的一堂課。筆者采取兩種教學模式,“現(xiàn)場口述式”和“書面表達式”。每個星期安排這樣的一節(jié)課,并確定每節(jié)課的主題。筆者平時注意觀察:學生們最近喜歡做些什么?最感興趣的話題是什么?并因此而確定這期談話的主題以及創(chuàng)作的內容。在筆者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剛進初中的新生,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有所不適,于是確定第一次作文創(chuàng)作課的主題就是:“面對新環(huán)境我怎么了?”采用口述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很多學生踴躍發(fā)言,說出了內心的真實感受。一連串的問題接踵而來,筆者感到這節(jié)課有必要變成心理輔導課,于是顯身說法,講了自己當初剛進初中時的心態(tài)以及調整適應的過程?!拔覀兂越裉斓目啵菫榱嗣魈斓牟豢?,真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十年寒窗無人聞,一舉成名天下知?!薄芏鄬W生聽了這樣的話語,情緒高漲起來,從學生的臉上筆者開始看到自信與憧憬。
另外,對每一次作文的批閱,筆者都很在乎評語的質量。評語中除指正學生的不足之處外,還特別花了大量的時間揣摩每位學生的心理,給他們寫一些鼓勵性的語言。筆者想把每一次作文評語都看成是向他們傳遞自己一條條的心靈符號,讓每位學生都感覺到他們都是老師關心的對象。
三、讓每一篇課文里的名家及其作品變成教育學生不可多得的素材
中學語文教本中收錄的課文素材基本是名家作品,無論是白話精文還是經典文言,其中無不透露出名家及其作品中主人公的處世哲學、生活見解。古語謂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惫P者在講授每一課時,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講講這些名家及其文章主人公身上透出的人格魅力?!肚邎@春.長沙》中的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很早就立志為民,與官僚劃清界線,倜儻做人:《<吶喊>自序》里的魯迅,“橫眉冷對千夫子,腑首甘為孺子牛?!辈环畛?,不折腰,甘當底層人民的代言人;鄒忌旁敲側擊,觸龍委婉勸戒,無不體現(xiàn)他們高超的說話藝術……在這些名家事跡影響下,許多學生學習風貌,對人處世的態(tài)度轉變很大。
可以這么說:有時“言傳勝于身教?!闭Z言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其實,也許就是一個名家故事或一句名言被教師以恰當的時機宣講于學生后,它的影響力可以勝過一切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心態(tài)決定一切,教師能準確把握學生心態(tài),就地取材,篩選作家和作品信息,把符合教育本班學生的那部分素材,給予語言加工,讓學生在老師生動貼切的描述中,被潛移默化,自覺不自覺的把那些名家作為偶像崇拜起來。
四、讓每天的課余,成為師生增進感情的“第二課堂”
真正讓學生信任自己,加深老師與學生之間情感的是每天的課余交流。這樣的交流讓老師少了一些嚴肅,多了一些親和力,讓學生少了一些緊張,多了一些坦然?!跋矚g一位老師,定會喜歡他的教學,那么成績的提升就很快,”這是筆者從事多年教學的經驗所得。每天筆者總是抽一定的時間與學生侃侃,講自己的求學經歷,講語文故事,與學生討論如今的熱門話題:并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人都是感情的動物,學生當然不例外。老師的真誠與關愛,他們全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也許一個學期,也許一年甚至更長時間,你會發(fā)覺你的學生“變”了,變得刻苦努力,好學上進,甚至變得很有禮貌,很有愛心。老師們,我們還遺憾什么呢?語文教學可以重塑學生人性,向其宣講道義,灌輸社會道德準則,這不正是我們語文教育教學的另一目標嗎?
參考文獻:
[1]胡嵐嵐;生命美育與語文教學[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1)。
[2]王寧:漢語言學與語文教學[J].中國社會科學2000(3)。
[3]許芳紅:語文教學中的情感與美育[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5(1)。
[4]張超:各字指代義和指別義應當分列[J].辭書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