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小組“合作式”的學習形式,是集體教育形式的一種??梢允共煌瑢哟蔚膶W生相互啟迪、相互補充、相互給予、相互吸收。通過合理分工,不斷激勵,得到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目的。培養(yǎng)合作意識,進行“合作式”學習,更是對學困生轉化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關鍵詞:美術 課堂 合作學習
現(xiàn)在社會越來越需要加強合作,人與人的合作,人與自然的合作,群體與群體的合作。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從小就應該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體精神。那么,什么是“合作”呢?在教學過程中的合作,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實際和課程的學習任務把班級的同學劃分成若干小組,小組的成員通過師生、生生合作,有組織地進行自學、討論、交流和操作等形式,共同經歷學習過程,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學習以其在教育的廣泛性、充分性和個體性等方面的優(yōu)勢,成為美術教學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一、合理分組,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在合作學習前,必須明確每個成員的責任。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把全班學生搭配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一般4~6人為一組。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遵照自愿的原則,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要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點分配任務。組內各成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優(yōu)生以自我為中心,又避免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產生依賴之心。此外,教師還要加強對小組長的指導和培養(yǎng)。在小組中把功課較好的同學先樹立為榜樣,然后由他帶動其他成員。經過一段時間后,還可以采用小組長輪換制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重視差異,巧妙轉化學困生
不同的學生在基礎、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每個班級里都有一些學困生。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師教學中只能顧及班級的整體水平,對學困生的轉化就顧及不全。使轉化工作存在一定的難度?,F(xiàn)在通過“合作式”的學習,教師卻能總結出一套對轉化學困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1、課前選定
教師在學期初讓學困生挑選自己喜歡的組別,教師私下交待各小組長在學習中選定一些較容易的工序,讓學困生完成,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免得在合作中一下子讓學困生接觸到難度大的工序,產生恐懼感。
2、課堂合作
優(yōu)、中等生在幫助學困生完成一些難度較大的具體步驟時,學困生也根據(jù)優(yōu)、中等生的建議或把自己的想法通過畫筆表現(xiàn)出來。如:形態(tài)的設計或描繪,讓學困生參與活動,邊看邊學,邊動手邊體會。教師及時給予表揚,使學困生樹立起自信心并在合作中享受獲得成功的喜悅。又如:記憶畫、想象畫、命題畫。學困生對主體的造型和整體的構圖設計能力較弱,就讓優(yōu)、中等生先動手打稿,待主體內容畫好后,讓學困生添加一些配景或動手上色時讓學困生填填色。這種合作學困生沒有發(fā)揮出主要作用,但他們確確實實在合作中做出一份貢獻,等作品完成后,他們一定會獲得一份成就感。同時學困生也在合作中學習到優(yōu)、中等生的繪畫優(yōu)點,長期的耳濡目染,得到了潛移默化。
3、課后幫助
為了彌補學困生對知識掌握的缺陷,小組中的優(yōu)、中等生利用課余時間,為學困生提供一些學習資料或現(xiàn)場指導、示范等方式進行幫助。優(yōu)、中等生如果有個別的形象或技法、技巧不懂得如何指導學困生,可向教師詢問,過后讓教師和優(yōu)、中等生一起幫助學困生學習,同時要求學困生課余自覺地進行復習,不清楚的地方大膽、虛心地請教師友。這種關心幫助的方法增強了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巧妙地為學困生起到補缺補漏的作用。
三、開展小組評價,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教師評價的模糊往往造成學生認知的迷失:在合作式學習中,因為是集體思考的結果,教師的評價缺少了針對性,減弱了對學生個體的具體指導。所以小組間的評比激勵機制是促進合作完成優(yōu)秀作業(yè)的催化劑。班級自從建立小組的評比機制以后,同學們在課堂紀律、語言表達、構圖設計、色彩表現(xiàn)、內容安排、形象體現(xiàn)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這是因為小組成員為了集體的榮譽,紛紛討論,獻謀獻策把各自的意見充分表達出來,然后小組統(tǒng)一最好的方案,再一起動手完成作業(yè)。
四、不斷激勵,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我在實踐中體會到,“合作式”教學要求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程內容,善于啟發(fā)學生想象、構思,還要指導學生敢于沖出傳統(tǒng)美術觀念的框框,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內心感受,不要害怕形象畫不準確。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提醒學生保留繪畫作品的原創(chuàng)作,讓學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從而更好地表達內心感受。如此的課堂,學生的閑言少了,爭吵少了,互諒多了,友好、協(xié)作更多了。同學的繪畫、動手及欣賞能力提高了,群體意識和人際交往的能力隨之提高。但是“合作式”的教學在長時間的運用中也會失去其新鮮感。為了不斷鼓勵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并磨練學生的意志,教師應該多組織他們參加各級主辦的各種美術競賽,讓學生在取得成績時樹立信心,在沒有獲得成績時不斷鞭策自己,并從中磨練堅強的意志。
總之,合作學習在于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局面,挖掘他們自我發(fā)現(xiàn)的潛能,提高他們自我構建的能力,我認為小組“合作式”的學習形式作為集體教育形式的一種補充,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啟迪、相互補充、相互給予、相互吸收。這種學習方式始終處于動態(tài)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又有利于培養(yǎng)拔尖人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和完成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證明
《青年文學家》2010年第11期40頁文章《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思考》作者楊光輝,目錄頁碼應為40。
2010年4月刊上半月第388期205頁文章《淺談如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目錄頁是“談談”應為“淺談”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