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要求學生去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新事物,而是訓練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初步經驗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為其以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應從這門學科本身做起,在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關鍵詞:新課改; 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10)7-021-001
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對陳舊的教學模式提出了質疑,要求教師改變原有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樣化教學模式。新課改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一次深刻變革,新理念、新教材和新評價,對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對新課改,不論是對我們廣大教師還是學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下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一、對于教師
1.改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從增進學生身心健康這一目標出發(f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培養(yǎng)堅持課外鍛煉的習慣,增進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全面發(fā)展。
2.以學生健康發(fā)展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學生跟著教師轉,教師跟著教材轉,教師教得無興趣,學生學得無樂趣。新課改以一切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心中要裝著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放在首要地位。根據學生的體能和體育基本技能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讓全體學生都有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關注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
3.轉換角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和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新課程的推進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fā)展精神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以發(fā)揮。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應真正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和身體不好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多關懷,相信他們的潛力和能力,切實幫助他們,成為學生的促進者和指導者,傳統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體育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成績的判定者和絕對的控制者,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教學。新課改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榇龠M者,由居高臨下的指揮者轉變成合作者,使教學過程轉變?yōu)閹熒餐_發(fā)課程標準的過程。
4.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意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體育教學法層出不窮,有情境教學法、愉快教學法、動機遷移法、成功教學法、創(chuàng)造思維法、興趣教學法等,從而改變單一的傳授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是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二、對于學生
1.學生主動性的培養(yǎng)
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發(fā)揮學習主動性,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充分發(fā)展自己的個性,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的教學形式要多樣化,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個體教學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要有機地結合,體現合作學習、研究學習和個體化學習的兼容并存,從而構建多邊互動的課程教學結構,喚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教學方法要有個性,教學方法包括教法和學法,每位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不同,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也有區(qū)別,因而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千篇一律,要樹立特色意識。在個性化教學中還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其生理心理特點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避免適得其反,事倍功半。還要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使教學內容由平面到立體,由靜止到運動,由文字到聲音圖像,將極大地增加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趣味性,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2.學生積極性的培養(yǎng)
激發(fā)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理念之一。興趣雖然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欲望的良方,但并不是衡量課堂教學好壞的唯一標準;興趣能促使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但并不是唯一因素。這就使得我們必須考慮到可能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方面面,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盡可能地去滿足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使他們學習積極性得到不斷的提高,為最終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過程中,若能用好激勵手段,能夠起到很好的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激勵的根本在于肯定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進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教師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去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注意對他們進行成功意識的培養(yǎng)。特別是注意對其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階段性進步進行適時的肯定和贊許,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學習進步帶來的快樂,這對增強自信、超越自我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從而推動他們自己更加自覺、努力地學習。
3.學習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創(chuàng)造能力的具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產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使這種創(chuàng)造能力不斷地得到鞏固和提高。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刻意地去模仿,機械地去練習,思維活動并不都能產生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成果,表現更多的是記憶顯現性思維。結果只能是完成對知識的積累和對技能的掌握,對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明顯。為社會多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優(yōu)秀人才,是教師應盡的職責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