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細酌一
與周瑜相遇(節(jié)選)
□遲子建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個縱馬馳騁、英氣逼人的三國時的周瑜。
因為月亮很好,又是在曠野上,空氣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還是一眼認出了他。當時我穿著一件白色的睡袍,烏發(fā)披垂,赤著并不秀氣的雙足,正漫無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涼而濕的水汽朝我襲來,我不知怎的聞到了一股燒艾草的氣息,接著是鼓角相聞,我便離開河岸,循著艾草的味兒和凜凜的鼓角聲而去,結(jié)果我見到了一片荒涼的曠野,那里的帳篷像蘑菇一樣四處皆是,帳篷前篝火點點,軍馬安閑地垂頭吃著夜草,隱隱的鼾聲在大地上沉浮。就在這種時刻,我見到了獨自立在曠野上的周瑜。
因為見到了我最想見到的一個男性,所以那一瞬間我說不出話來,我見到親密的人時往往都是那個表情。
周瑜身披鎧甲,劍眉如飛,雙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氣令我顫抖不已?!皯?zhàn)事還未起,你為何而發(fā)抖?”周瑜說。我想告訴他,他的英氣令我發(fā)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發(fā)抖,可我說不出話來。
周瑜轉(zhuǎn)身走向帳篷時我見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號角則掛在帳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揚頓挫地敲了起來,然后又吹起了號角。他陶醉著,為這戰(zhàn)爭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鎧甲閃閃發(fā)光。
我說:“這鼓角聲令我心煩。”周瑜笑了起來,他的笑聲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號角,朝我走來。他說:“什么聲音不令你心煩?”我說:“流水聲、鳥聲、孩子的吵鬧聲、女人的洗衣聲、男人的飲酒聲?!敝荑び忠淮涡α似饋?。我見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齒。我說:“我還不喜歡你身披的鎧甲,你穿布衣會更英俊?!敝荑ふf:“我不披鎧甲,怎有英雄氣概?”我說:“你不披鎧甲,才是真正的英雄?!?/p>
我們不再對話了。月亮緩緩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濃而淡,晚風(fēng)將帳篷前的軍旗刮得飄揚起來。我坐在曠野上,周瑜也盤腿而坐。
我們相對坐著。他說:“你來自何方?為何在我出征前出現(xiàn)?”我說:“我是一個村婦,我收割完蘆葦后到河岸散步,聞到艾草和鼓角的氣息,才來到這里,沒想到與你相遇?!薄澳悴幌Mc我相遇?”“與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蔽艺f?!半y道你不愿意與諸葛孔明相遇?”“不?!蔽艺f,“諸葛孔明是神,我不與神交往,我只與人交往。”“你說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氣短?!敝荑ぜ恿恕!坝⑿蹥舛逃泻尾缓??”我說,“我喜歡氣短的英雄,我不喜歡永遠不倒的神。英雄就該倒下?!?/p>
周瑜不再發(fā)笑了,他又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見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澤使曠野顯得格外柔和安詳。我說:“我該回去了,天快明了,該回去奶孩子了,豬和雞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動也不動,他看著我。
我站了起來,重復(fù)了一遍剛才說過的話,然后慢慢轉(zhuǎn)身,戀戀不舍地離開周瑜。走前我打著哆嗦,我在離開親密的人時會有這種舉動。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頭,我怕再看見月光下周瑜的影子??熳叩胶影兜臅r候,卻忍不住還是回了一下頭,我突然發(fā)現(xiàn)周瑜不再身披鎧甲,他穿著一件白粗布的長袍,他將一把寒光閃爍的刀插在曠野上,刀刃上跳躍著銀白的月光。戰(zhàn)馬仍然安閑地吃著夜草,不再有鼓角聲,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飄來。一個存活了無數(shù)世紀的最令我傾心的人的影子就這樣烙印在我的記憶深處。
我伸出一雙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無奈那距離太遙遠了,我抓到的只是曠野上拂動的風(fēng)。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片蘆葦已被我的淚水打濕。
(選自《中國當代小小說精品庫》,有刪改)
閱讀思考
1.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特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回答。
2.結(jié)合全文說一說為什么周瑜是“我最想見到的一個男性”。
3.文中多次寫到“燒艾草”,請對這一細節(jié)進行簡要賞析。
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請從內(nèi)容和寫法兩個方面簡要分析。
精品細酌二
綠色的夢(節(jié)選)
□陸文夫
生活好像一部漫長的紀錄片,白天在錄制和放映后半部,晚上卻在睡夢中從頭放起。
麥浪,在繚繞的夢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種綠色的波浪,這種波浪的翻滾能使人感到平和、安靜。麥浪不是海浪,沒有拍岸的驚濤,沒有隆隆的響聲,沒有海水的咸腥,只有一種細微的沙沙聲,大概是麥葉和麥葉相互碰撞。有陣陣野花的香味,卻看不見花在什么地方,聽得見云雀的叫聲,卻看不見云雀的身影,它箭似的從麥壟間直插蒼穹,飛鳴歡唱一陣之后,又箭似的射入麥浪之間。
人平躺著,眼迷蒙著,和煦的陽光像一條溫暖的、無形的被,躺在這綠色的巨床上,是醒著,是睡著,是夢境還是記憶?
那不是夢,那是半個世紀前的景象。家鄉(xiāng)的田野上幾乎看不見村莊,遠眺村莊都是些黑壓壓的林帶,十分整齊地排列在綠色的田野上。如果一個村莊上沒有樹,沒有參天的樹,而使低矮的房屋裸露在外面,行路的人就會說:“那是一個窮地方?!边B叫花子都不會進那個村莊。
我們的村莊家家都有很多樹,大多種在門前小河兩岸,有些柳樹和桃樹長大以后就斜蓋在河面上,兩岸的樹像一條綠色的天篷,沿著村莊逶迤而上,這天篷下的小河就成了兒童的樂園。農(nóng)村里沒有幼兒園,都是大孩子帶著小孩子,天天在這種綠色的樂園轉(zhuǎn)悠,摸蝦、捉魚、采果實、掏鳥窩、放野火,說是燒過的野草明年會長得更好,更綠。
村莊除了樹還有竹。我家沒有竹園,這是祖父的一大憾事,可我就讀的私塾卻在大片竹園的旁邊,那個村莊家家戶戶有竹園,一家一家連成片,綿延二三里。讀私塾是很寂寞的,整天坐在長板凳上搖頭晃腦,念書、寫字,動彈不得。八九歲的頑童難以做到這一點,便找各種借口,跑到竹園里去,每次去兩三個人,大家輪流,不被老師發(fā)現(xiàn)。其實老師也知道,只是睜只眼閉只眼罷了。
竹園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樂園。迪斯尼樂園是大人們造好了給孩子們看,給孩子們玩的。竹園卻是大自然給孩子們的恩賜,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自己去尋找游樂的天地。最有趣的是夏天,教室里悶熱,老師也熱得受不了,同意學(xué)生們把課桌搬到竹園里去學(xué)習(xí)。十幾個蒙童散坐在幽篁里,有的玩耍,有的和老師一起打瞌睡,有的用野藤做吊床。躺在那種悠悠蕩蕩的吊床上,很快便能熟睡,直到大風(fēng)吹動竹葉,發(fā)出松濤、海濤似的響聲,才能把你驚醒!
綠色的夢又悄悄地來到枕邊,帶來了葉的響聲,帶來野花的香氣,似乎還有竹濤的沙沙,還有云雀的唧唧……突然間一陣轟鳴,好像天崩地裂!一輛裝著鋼筋的大卡車急馳而過,把好夢驚醒,那模仿蟲叫的電子鐘正報早晨六點。
這也是一種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這個天地里長大的孩子,他們將來的夢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顏六色的,不是綠色的??稍谒械念伾?,綠色最具有生命力。
(選自《文苑·經(jīng)典美文》,有刪改)
閱讀思考
1.從文中看,“綠色的夢”有哪些深刻的含義?請簡要概括分析。
2.第二自然段描寫夢中的情景,在表達上有什么特色,請簡要分析。
3.作者在文中寫了自己兒時家鄉(xiāng)的情景,這樣寫用意是什么?
4.“竹園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樂園。迪斯尼樂園是大人們造好了給孩子們看,給孩子們玩的”一句中,兩個“迪斯尼樂園”的內(nèi)涵有什么不同?
精品細酌三
內(nèi)在生命的偉大(節(jié)選)
□周國平
小時候,也許我也曾經(jīng)像那些頑童一樣,尾隨一個盲人,一個瘸子,一個駝背,一個聾啞人,在他們的背后指指戳戳,嘲笑,起哄,甚至朝他們身上扔石子。如果我那樣做過,現(xiàn)在我懺悔,請求他們的原諒。即使我不曾那樣做過,現(xiàn)在我仍要懺悔。因為在很長的時間里,我多么無知,竟然以為殘疾人和我是完全不同的種類,在他們面前,我常常懷有一種愚蠢的優(yōu)越感,一種居高臨下的憐憫。
現(xiàn)在,我當然知道,無論是先天的殘疾,還是后天的殘疾,這厄運沒有落到我的頭上,只是僥幸罷了。遺傳,胚胎期的小小意外,人生任何年齡都可能突發(fā)的病變,車禍,地震,不可預(yù)測的飛來橫禍,種種造成了殘疾的似乎偶然的災(zāi)難原是必然會發(fā)生的,無人能保證自己一定不被選中。
被選中誠然是不幸,但是,暫時——或者,直到生命終結(jié),那其實也是暫時——未被選中,又有什么可優(yōu)越的?那個病灶長在他的眼睛里,不是長在我的眼睛里,他失明了,我仍能看見。那場地震發(fā)生在他的城市,不是發(fā)生在我的城市,他失去了雙腿,我仍四肢齊全……我要為此感到驕傲嗎?我多么淺薄啊!
事實上,殘疾與健全的界限是十分相對的。從出生那一天起,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就已經(jīng)注定要走向衰老,會不斷地受到損壞。由于環(huán)境的限制和生活方式的片面,我們的許多身體機能沒有得到開發(fā),其中有一些很可能已經(jīng)萎縮。嚴格地說,世上沒有絕對健全的人。有形的殘缺僅是殘疾的一種,在一定的意義上,人人皆患著無形的殘疾,只是許多人對此已經(jīng)適應(yīng)和麻木了而已。
我不得不承認,如果人的生命僅是肉體,則生命本身就有著根本的缺陷,它注定會在歲月的風(fēng)雨中逐漸地或突然地缺損,使它的主人成為明顯或不明顯的殘疾人。那么,生命抵御和戰(zhàn)勝殘疾的希望究竟何在?
詩人里爾克常常歌詠盲人。在他的筆下,盲人能穿越純粹的空間,能聽見從頭發(fā)上流過的時間和在脆玻璃上玎玲作響的寂靜。在熱鬧的世界上,盲人是安靜的,而他的感覺是敏銳的,能以小小的波動把世界捉住。最后,面對死亡,盲人有權(quán)宣告:“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將無法企及我的雙眸……”
是的,我也相信,盲人失去的只是肉體的眼睛,心靈的眼睛一定更加明亮,能看見我們看不見的事物,生活在一個更本質(zhì)的世界里。
感官是通往這個世界的門戶,同時也是一種遮蔽,會使人看不見那個更高的世界。貌似健全的軀體往往充滿虛假的自信,躊躇滿志地要在外部世界里闖蕩,尋求欲望和野心的最大滿足。相反,身體的殘疾雖然是限制,同時也是一種敞開??床灰娪行蔚氖挛锪?,卻可能因此看見了無形的事物。不能在人的國度里行走了,卻可能因此行走在神的國度里。殘疾提供了一個機會,使人比較容易覺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從而更加關(guān)注內(nèi)在生命,致力于靈魂的鍛煉和精神的創(chuàng)造。
由此可見,生命與肉體顯然不是一回事,肉體只是一個軀殼,它的確是脆弱的,很容易破損。但是,寄寓在這個軀殼之中,又超越于這個軀殼,我們更有一個不易破損的內(nèi)在生命,這個內(nèi)在生命的通俗名稱叫做精神或者靈魂。靈魂是一個單純的整體,外部的機械力量能夠讓人的肢體斷裂,但不能切割下哪怕一小塊人的靈魂;自然界的病菌能夠損壞人的器官,但沒有任何路徑可以侵蝕人的靈魂。正因為如此,一個人無論軀體怎樣殘缺,仍可使自己的內(nèi)在生命保持完好無損。
原來,上帝只在一個不太重要的領(lǐng)域里擲骰子,在現(xiàn)象世界播弄蕓蕓眾生的命運。在本體世界,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被賦予了一個不可分割的靈魂,一個永遠不會殘缺的內(nèi)在生命。同樣,在現(xiàn)象世界,我們的肉體受千百種外部因素的支配,我們自己做不了主人??墒?,在本體世界,我們是自己內(nèi)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遇如何,都能夠以尊嚴的方式活著。
(選自《百年中國散文》,有刪改)
閱讀思考
1.結(jié)合原文,理解文中畫橫線句子“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將無法企及我的雙眸……”的含意。
2.文中畫橫線句子“身體的殘疾雖然是限制,同時也是一種敞開”的意思是什么?
3.請簡要分析第五自然段對全文的作用。
4.文章思考生命,得出了“偉大的內(nèi)在生命”的認識,請闡述作者圍繞這一認識,是如何構(gòu)思全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