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角肥大整形術的護理將直接影響手術效果,我院自2008年10月~2009年12月行l(wèi)3例下頜角肥大整形術,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l3例,其中男性l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27歲。雙側肥大者l0例,單側者3例,手術分別采用口內和口內外聯(lián)合2種切口,除1例切除部分嚼肌和下額角截骨外,其他均為單純性下頜角截骨。
2術前護理
2.1口腔準備:因手術為口腔內入路,所以口腔準備甚為重要:①潔牙、去除牙結石,有殘根、殘冠、齲齒、牙周病等應先作處理;②取除活動義齒;③如有感冒、咳嗽需治愈后方能手術;④術前一日讓患者用多貝氏液或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4~5次,術晨再次嗽口行口腔清潔,避免手術后口腔切口感染,影響手術效果。護理人員應了解手術術式和麻醉方法及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便于術后觀察護理。
2.2心理護理:大部分下頜角整形患者對手術期望值過高,盼望能通過手術“改頭換面” ,但這往往與術后結果會有一些差距。護士在患者入院后介紹手術的過程、復雜性與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使患者對手術有相對客觀的認識,認同手術的風險。要通過介紹以往的成功病歷,使患者對手術治療充滿信心。整形患者經常存在自卑心理,護士通過熱情周到的服務使患者解除孤獨和焦慮。
3術后護理
3.1術后監(jiān)測:患者一般采用全麻手術,術后48h給予心電監(jiān)護、面罩吸氧,流量為2~3ml/min,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特別注意呼吸變化,床旁備負壓吸引裝置及氣管切開包。因為手術為口腔入路,粘膜易發(fā)生腫脹,且由于術后傷口加壓包扎,易影響呼吸,分泌物不易咳出,應采取霧化吸入每天4次,或側身拍背排痰。術后采取斜坡臥位或半臥位。以利于面部消腫及引流管引流。保持口腔內清潔,注意引流液的變化。
3.2口腔內留置引流管的直徑為2~3mm,引流壓力約抽吸5~10ml真空壓力。用無菌空針作為負壓吸引器,使其與引流管連接,并且固定在術區(qū)的外敷料上,勿使引流管打折、脫出。注意觀察引流物的性狀,如在2h內引流物為血性,量超過10ml,提示術區(qū)可能有出血,需及時通知醫(yī)師同時做好記錄。術后3天引流物逐漸減少,可拔除引流管。以后每日用淡鹽水漱口,口腔護理每日2次。術后禁食,靜脈補充每日所需。術后1周進流質食物,遵醫(yī)囑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3.3并發(fā)癥的觀察:口腔內切口無瘢痕外露是最大優(yōu)點。但由于術野狹小,操作困難,可能發(fā)生面神經下頜緣支或三叉神經的下頜支損傷、面動脈靜脈的損傷、腮腺導管的損傷、腮腺區(qū)的出血、感染,兩側下額角不對稱、術后口角可能拉傷擦傷等并發(fā)癥。術后應協(xié)助醫(yī)師密切觀察:①下唇有無麻木感,口角有無歪斜及流涎癥狀;②術后有無出血;③張口有無困難。若遇到以上情況應及時報告醫(yī)師并處理,以便采取補救措施,同時要對患者做耐心懈釋工作,消除緊張,恐懼。
4體會
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手術矯治下頜角肥大、塑造“瓜子”臉或“橢圓”臉的患者日趨增多。對下頜角肥大的手術矯正已成為現(xiàn)代女性面部美容整形外科的一個重要內容。下頜角的形態(tài)、大小及位置對面部容貌的影響極為重要[1]。下頜角肥大對人體功能的危害不甚明顯,多數(shù)病例主要表現(xiàn)在對面部形象的影響以及患者心理方面的損傷。手術治療方法有2種,一種為咬肌整形,另一種為下頜角截骨整形。九十年代以后,不切除咬肌的下頜角成型術以得到越來越多專家的認可[2]。
下頜角整形術可能出現(xiàn)較嚴重的并發(fā)癥,護理方面應高度重視,如全麻后包扎過緊嘔吐、誤吸導致窒息;較大的出血;術后三天較重的腫脹。在護理工作中,應該認真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并積極和醫(yī)師溝通。通過心理的護理、嚴格的無菌操作、密切的病情觀察,達到患者的滿意。其次還應多向外國先進水平學習,使自身護理經驗得到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張 圃,雷德林,孫沫逸,等.口腔頜面腫瘤手術中醫(yī)學美學原則的應用[J]. 中國美容醫(yī)學,2008,17(10):1469-1471.
[2]徐紅霞,閻曉輝,薛艷斌,等.頜面肥大塑形器在下頜角肥大矯正術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9,18(1):45-46.
[收稿日期]2010-03-17[修回日期]2010-04-28
編輯/賀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