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誠勿擾》的會話充滿了交際技巧,給觀眾幽默風趣的享受,從會話含意理論和關聯(lián)論解讀電影,可以深刻的感受電影語言的魅力。通過語用推理,聽話人就可以理解說話人的意思和意圖,然后做出反應和應答。言語交際都是關聯(lián)的,說話人的話語有一種控制力,可以控制聽話人的語用推理,獲得預期的控制效果。
[關鍵詞]會話含意 語用推理 關聯(lián) 控制
《非誠勿擾》是一部受人歡迎的喜劇作品。主人公秦奮,由著名的喜劇演員葛優(yōu)扮演。影片一開篇的征婚啟事一下子吸引了觀眾,奠定了喜劇的基調。電影中的會話經(jīng)典俯拾即是,充滿了日常會話的原滋原味。我們選取電影中的一些對話,從語言學會話理論和關聯(lián)理論來理解說話人的言語意圖和控制力。
言語交際和話輪轉換,不是簡單的語言編碼——傳遞——解碼的過程。編碼和解碼是從符號學和結構主義語言學的角度,對語言交際在語義上的靜態(tài)描寫。編碼和解碼,只能對詞語的能指和所指,語句的結構規(guī)則和語義真值條件進行描寫和解釋。在日常會話中,言語行為是動態(tài)的,意義的表達也存在“明示”和“隱含”的區(qū)別,光從語義解釋很難理解會話的含意。本文重點討論格賴斯語用學和關聯(lián)論對語用推理的解釋,會話中意義和意圖的表達,以及說話人話語的控制行為和產生的控制效果。
一、格賴斯的語用推理
1967年格賴斯(Grice)提出了交際中會話雙方都要遵守的交際準則,這就是著名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和“會話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他認為,“要理解說話人在話語中有意的暗示,即含意(impliicature),人們靠的不是語言解碼(linguistic decoding)。而是語用推理(pragmatic inference)”。格賴斯認為意義由“明說”和“暗含”組成,“明說”就是語句表達的“規(guī)約含意(conventional implicature)”,聽話人根據(jù)真值條件進行語義解碼就可以獲得的意義。規(guī)約意義的表達是遵守“合作原則”的。實際上,會話的雙方常常違反“合作原則”,就會產生“會話含意”,意義的獲得就不能僅僅依靠語義解碼了,必須通過語用推理才能獲得意義,明白說話人的真實意圖。格賴斯的“合作原則”包括:
1、量的準則(Ouantity Maxim)。
a、按交談需要提供足夠量的信息。
b、不提供過量的信息。
2、質的準則(Quality Maxim)。說話要真實
a、不要說明知虛假的話。
b、不要說明知缺乏證據(jù)的話。
3、關聯(lián)準則(Relation Maxim)。說話要有關聯(lián)。
4、方式準則(Manner Maxim)
a、避免晦澀的表達
b、避免歧義
c、說話要簡潔(避免羅嗦)
d、說話要有條理。
(1)A:現(xiàn)在幾點?
B:差5分9點。
(2)A:你喜歡我什么?
B:我說過喜歡你嗎?
(1)的答話,遵守了各項準則,回答是“明示”的“規(guī)約含意”,意義的理解不需要語用推理(2)A提問故意隱含一個前提“你喜歡我。”要遵守“會話原則”就必須接受這個前提,而B的回答否定了間接否定了這個前提,違反了量的準則和關聯(lián)的準則,避免了交際的被動同時,也避免了受到對方問話的控制。
格賴斯開拓了語用研究的視野,語用推理和會話含意越來越受到語言學家的重視。但是“會話原則”并不是自足的,有的現(xiàn)象就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釋。她的學生威爾遜(Wilson)和法國語言學家斯波伯(Sperber),看到了格賴斯會話含意理論的不足,創(chuàng)立了關聯(lián)論來解釋語用含意和語用推理。
二、關聯(lián)論的語用推理
1986年威爾遜和斯波伯提出了“關聯(lián)論(Relevance theory)”。威爾遜和斯波伯認為,格賴斯的“合作原則”過于復雜,而且關聯(lián)準則也沒有詳細的說明。他們不贊同只重視隱含意義的語用推理,而應該將明示意義也包括進來。他們認為說話人不大可能意識到交際的規(guī)則,每一種明示的交際行為都是有關聯(lián)的。關聯(lián)論沒有準則,它只是描述了話語本身和語境的關聯(lián)性和關聯(lián)度,以及根據(jù)關聯(lián)對說話人意圖做出的語用推理,聽話人的理解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懊魇尽本褪敲鞔_表示做某事的意圖。在交際中明示行為由于關聯(lián)度大,而有利于交際的順利進行,就不容易產生誤解。
“關聯(lián)論”主張區(qū)分最大關聯(lián)和最佳關聯(lián),“最大關聯(lián)就是話語理解時付出盡可能小的努力而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而最佳關聯(lián)就是話語理解時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獲得的足夠的語境效果,人的認知往往與最大關聯(lián)性相吻合,因而,交際只期待產生一個最佳關聯(lián)性”。以下三個例子出自電影《非誠勿擾》可以說明最佳關聯(lián)、最大關聯(lián)和無關聯(lián)。
(3)秦奮:這不是梁小姐嗎?真是冤家路窄呀。
梁笑笑:請您往前走,不要擋住后面的客人。
(4)張以哲:那你為什么這么多年還沒結婚?
秦奮:沒找著合適的。
(5)秦奮:你好像不是本地人吧?
格瑞絲:我是臺灣人,家父在杭州辦廠,客居杭州。
(3)秦奮路上遇到梁笑笑,向她打了個招呼,他的語境期待就是希望梁笑笑也跟他打個招呼,而梁笑笑一點兒不客氣,沒用招呼功能的語句,梁笑笑說的話沒有使秦奮獲得預期的語境效果,這就是無關聯(lián)。無關聯(lián)也是一種關聯(lián),至少語言行為是關聯(lián)的。梁笑笑選擇意義和功能上不相關的應答,實際上是對秦奮打招呼不夠尊重的一種反感。她這樣回答,就占據(jù)了主動,反而使秦奮有點兒尷尬了。(4)秦奮的回答和張以哲的提問之間是最佳關聯(lián),理解秦奮的回答可以在有效的時間獲得足夠的語境效果,信息量正好滿足張以哲的語境期待。這種情況下,往往不需要推理,就可以理解話語的意思。(5)秦奮提出的問題是一種猜測,有待對方證實,秦奮僅僅是期待對方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格瑞絲的回答不僅滿足了秦奮的預期,而且還詳細說明了居住在杭州的原因。信息量大,說明答話人對你的話感興趣,愿意交談。這就是威爾遜和斯波伯所說的最大關聯(lián),話語理解獲得的語境效果最大,關聯(lián)度也就最大,信息量大于預期。意思和意圖都有顯性和隱性的差異,要根據(jù)語用推理來獲得。意思是從語義上說的,是認知性的;意圖是通過推理理解的說話人的交際目的,是交際性的。
三、話語的控制和控制力
會話在語義層面是編碼——解碼的過程,在交際層面就是一系列的明示——語用推理的過程。無論是格賴斯語用學還是關聯(lián)論的追隨者們,都非常重視語用推理和含意的研究。在會話中,并非只有一問一答,而是聽說雙方話輪不斷轉換,不斷進行語用推理活動的過程。交際雙方之所以能夠持續(xù)交際,話語的關聯(lián)性非常重要。交際參與者通過話語的預設、隱含,往往有意無意地控制著對方。控制著話題,同時也被對方控制著。話題的持續(xù)或轉換就是在控制與被控制中進行的,可以說從會話結構的開始到結束無不體現(xiàn)著控制行為和控制效果?!斗钦\勿擾》中一段對話為例,說明一下會話中的關聯(lián)和控制。
語境:秦奮來到杭州準備買房子,售樓小姐給她介紹著房間
(6)售樓小姐:這是您的客廳,這是您的餐廳,這是您的主臥,這是您的……
秦奮:你別老說這是您的客廳您的主臥,我還不知道買不買呢,你還是先給我說說價錢吧。
售樓小姐:像您這樣的成功人士,錢一定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您是否中意這里的環(huán)境,說實話要論房子您一定看過很多比這好的,但是比這好的環(huán)境您花多少錢也買不來。
(6)中,售樓小姐一句一個“您的客廳”、“您的餐廳”、“您的……”,多有禮貌,多尊重哪!可是隱含著售樓小姐的控制行為,讓秦奮不知不覺找到家的感覺,增加對房子的認同感。而秦奮也聽出這話里有話,不僅獲得了表面的意思,而且識別出了對方言語中存在控制行為,這樣售樓小姐的控制行為就沒有取得控制效果。秦奮的答話繞開售樓小姐控制式話語,直奔主題,問價格,這實質也是一種控制對方的行為。售樓小姐并沒有使用最佳關聯(lián)的方法,直接提供秦奮期待的信息——價格,而是采取了無關聯(lián)的策略。她用禮貌、奉承的話語避開了秦奮的控制(提問本身就是一種控制),轉移了話題,將價格放到了次要的位置,把環(huán)境當成賣點,同時抬高聽話人的地位和品位,“成功人士”、“錢一定不是問題”、“房子您一定看過很多比這好的”。售樓小姐的話語對秦奮產生了控制效果。這些話語蘊含的語用推理的前提很難被秦奮自己所否定。畢竟沒有人愿意否定別人對自己的贊譽。這樣,秦奮就被售樓小姐的話語控制住了。優(yōu)秀的推銷員言語控制力是很強的,常??梢赞D移顧客的顧慮,取得控制效果。
在辯論、談判中,這種話語的語用推理和言語控制的情況是比較普遍的。話語的力量不是由語音決定的,語音只是外在因素。關鍵是說話人通過隱喻、預設、話題轉換等交際手段,將意圖和控制融合在語句中,使聽話人接受說話人的意圖,按照說話人的預期來說話和做事。
四、結語
以《非誠勿擾》為代表的“馮氏喜劇”使觀眾享受到語言的盛宴。影片中的會話充滿了機智,令人難忘。主人公秦奮和笑笑的對話總是在雙方的控制和反控制中進行的。語用推理是話語理解的過程。而不是話語的終結,在話輪轉換中,體現(xiàn)著交際雙方的關聯(lián),話語關聯(lián)度,以及言語控制行為。交際的最終目的是取得預期的控制效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言不僅是交際的工具,更是控制交際和交際者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