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樂活”作為一種時尚理念以其強大的生命力與號召力在全球風靡。通過分析“樂活”的特點,結合高校實際得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汲取“樂活主義”營養(yǎng)的結論,并探索出若干條高?!皹坊钪髁x”教育的路徑以及“樂活主義”教育的實施原則以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樂活主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路徑
“樂活主義”的內涵及中國的“樂活”
“樂活主義”的內涵。“樂活”又稱“樂活主義”或“樂活”價值觀,是英文簡稱LOHAS的音譯,全稱為: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它是一種全新的文化理念與生活方式,其內涵是:“在生活態(tài)度上強調積極向上的達觀態(tài)度,熱愛生活,樸素簡約,對自己負責,同時注重自我成長,熱愛傳統(tǒng)文化;從社會態(tài)度看,強調對社會負責,人最大的幸福在于奉獻;對環(huán)境的態(tài)度看,強調環(huán)保低碳,關心生病的地球;從消費理念看,強調簡約簡單的消費與低碳消費反對奢侈消費與破壞環(huán)境的消費行為?!?/p>
中國的“樂活”。改革開始30年以來高速發(fā)展的經濟與富裕的生活使一大批中國人有機會去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加之許多學者與公益人士的推動,“樂活”得以在中國生根發(fā)芽。
實際上,在“樂活”這個概念尚未進入中國之前,就有許多人在踐行“樂活”的理念。傳統(tǒng)中國生存哲學,從根本上說就是“樂活”,正如廖曉義女士說的:“簡約其行、高尚其志、強健其身、和諧其境”,這就是“樂活”。今天,它成了后現代的生活時尚。環(huán)境惡化、心靈硬化、文脈枯竭,這是現代人的苦難?!皹坊睢笔且环N選擇,這是遠行的人類,對于心靈家園和自然母體以及自己真實生命的回歸。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汲取“樂活主義”營養(yǎng)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適應社會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就是要適應大學生的特點,打破過去僵化的工作方法,汲取豐富的人文營養(yǎng)。
文化市場的開放以及傳統(tǒng)文化保護工作的落后造成人們在面對傳統(tǒng)文化繼續(xù)被破壞的同時也面臨著西方文化的沖擊,許多人因此陷入迷茫。這在可塑性很強的青年大學生身上表現最為顯著。一些大學生開始懷疑主流思想與意識形態(tài),懷疑傳統(tǒng)文化,甚至對政治、古典進行嘲諷,極力表現出玩世不恭。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為了適應大學生新的思想特點,需要引入這樣一種理念,它能體現現代時尚元素,且有能力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民主文明平等的精粹統(tǒng)一在它的理念下,并能在社會主義國家生根發(fā)芽走出中國特色。“樂活主義”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內容與“樂活”理念的一致性。首先,“樂活主義”主張將世界看作是聯系的整體,事物的存在、發(fā)展與滅亡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這與辯證唯物主義提倡的堅持全面、聯系、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有極大的相似性。其次,“樂活主義”強調對社會負責,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進而熱愛全人類,充分體現了愛國主義色彩,符合政治觀教育的內容。再次,“樂活主義”者認為,只有將個人利益放到集體利益中,幫助他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人生觀教育中,要求受教育者有社會責任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心,與“樂活主義”倡導的人生觀也是一致的。
這種一致性顯示,若將“樂活”思想推廣至大學生中,使大學生普遍認同并接受“樂活”這一思想理念與生活方式,實際上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隱性教育的重要方式,對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義。
在當代大學生中開展“樂活”教育有重要意義。首先,“樂活”教育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重要意義。樂活理念提倡一種對生活達觀大度之態(tài),倡導對自己負責,有利于構建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形成自律精神以及節(jié)儉意識。
其次,“樂活主義”是凈化魚目混雜的校園文化市場的一劑良藥。國內文化市場充斥著許多宣傳西方消極思想與包裹和平演變企圖的作品,高校大學生受大眾文化的影響,其價值觀呈現復雜性的特點。“樂活主義”的產生符合現代人擺脫精神空虛與不確定性的需求,作為一種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文化元素滲透到大眾文化中,能夠發(fā)揮其強大的生命力,對校園文化市場起到很大的凈化作用。
最后,大學生“樂活主義”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需要。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樂活”教育,是讓大學生從感性方面接受和諧的力量,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理性的文件轉化為充滿人文關懷的感性大眾文化,從而更有效地端正他們對和諧、幸福、快樂的理解,這對構建和諧校園、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重要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汲取“樂活主義”營養(yǎng)的途徑分析
所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汲取“樂活主義”營養(yǎng),實際上就是將經過整合、符合中國實際的“樂活主義”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內容進行,即進行中國化的“樂活主義”教育。高校進行“樂活主義”教育的途徑可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進行。
宏觀層面——對社會大環(huán)境的要求。首先,社會風氣必須健康向上。在擁有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的國度里,每個人樂觀向上,充滿希望與活力,能夠出于對國家、社會的責任理性地思考社會的發(fā)展,在這種前提下,一種健康向上文化元素的引入才會被廣泛接納。
其次,社會風氣必須包容大度。改革開放前,我們的社會風氣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每人都在為建設社會主義而努力工作。但那個時代 “樂活主義”不可能生根發(fā)芽,這除了與經濟狀況有關,從精神領域來說,一元化的畸形教育只培養(yǎng)了有政治價值取向的人,其他價值取向被全盤否定。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樂活”作為一種外來之物,是難以被人們接受的。
再次,社會上要擴大對“樂活主義”進行宣傳的大眾傳媒介質。我國對“樂活”進行宣傳主要集中在極有限的幾本雜志與幾個網站上。宣傳“樂活”的雜志流通率并不高,而樂活網站訪問量不大,管理混亂,這些實際情況制約著“樂活”思想的傳播,對“樂活”進行傳播要主動出擊,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紙、雜志,形成全面的宣傳模式。
中觀層面——校園文化建設要求。從中觀層面來看, “樂活主義”教育所賴以進行發(fā)展的環(huán)境載體,是校園文化。所謂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①良好的校園文化,能為“樂活主義”的繁殖提供沃土、鋪平道路。高校在此種意義上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應包括以下幾步:
第一,凈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為“樂活”的生長提供凈土。國內文化市場上一些東西影響了校園內的大學生,慢慢腐化著某些人的思想,雖然“樂活”有改變其想法的作用,但是腐朽的校園文化是難以接納提倡“至善”的“樂活主張”的。因此,凈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成為吸收“樂活”的前提。
第二,賦予校園文化景觀建設以“樂活”內涵。以西南政法大學為例,該校的許多建筑體現濃厚的法學氛圍,提醒師生要秉承公平正義民主的理念,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如西南政法大學圖書館門前那本翻開的巨大《世界人權宣言》雕像,告誡每一位學子不要局限于自己狹隘的天地,要為世界的和平、人權而努力。
第三,規(guī)范校訓,重新闡述校訓內涵,通過實踐校訓端正校風學風。校訓是一個學校精神追求、育人目標、道德理想的集中體現,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西南政法大學校訓“博學篤行,厚德重法”,要求學生不僅要熱愛學習還要積極實踐,同時要有一顆公平的心,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這就體現了濃厚的自我成長要求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樂活”的理念要求。
微觀層面——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新內容的“樂活主義”教育,需要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互動。從教育者角度來說,教育者在向學生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要在專業(yè)知識里滲透“樂活”理念。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為例,可以用“樂活”的事例引導學生領悟人生真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增強學科趣味性的同時,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從受教育者角度來說,要將內化與心的“樂活”理念外化于自己的行動,具體而言,積極參與各類校園“樂活”社團,如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愛心社等,履行社會義務是不錯的選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汲取“樂活主義”營養(yǎng)應注意的問題
“樂活主義”的不利因素分析?!皹坊睢惫倘挥性S多科學的內涵值得我們學習,然而根生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樂活”,其前提始終是建立在個人主義基礎之上的,其倡導的對社會負責、關心地球等理念最后的落腳點是個人需要。以個人為立足點的“樂活”其根基是不牢固的,這是西方的“樂活”最根本的弊病,也是中國引入“樂活”并進行改造需要重視的問題。
“樂活”的引入和改造要遵循社會主義方向。首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將資本主義社會從“個人”出發(fā)的樂活改為從“社會”出發(fā),是解決“樂活”弊病的關鍵。其次,“樂活”價值觀只有在社會主義土壤里才能開出最燦爛的花朵?!皹坊睢钡慕K極目標是實現大和諧,正好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倡導的和諧理念相契合,可以說,“樂活”在社會主義中國發(fā)展條件得天獨厚。(作者單位: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
注釋
{1}羅先鳳:“中國重點大學校訓的價值取向研究”,《西南大學高校教師碩士學位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