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薄伴喿x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闭Z文教學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應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寓言這種篇幅短小的文學作品,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語言水平、思維素質、寫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許多教師在初中寓言教學方面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大體上能做到以情節(jié)為出發(fā)點領會教材,以形象為媒介,緊扣語言,領悟故事中蘊含的道理。然而,在具體教學中,不少教師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對寓意的理解比較刻板,對文本的解讀蜻蜓點水,短文被淺教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但事實證明:短文淺教忽視了學生思維素質的開發(fā),不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于是,我們不禁思考:怎樣進行寓言教學?寓言作為一種短文究竟該如何深教?為此,我市組織了“寓言的短文深教”的專題教研活動。下面是一位教師針對此專題開設的研討課的主要內容與環(huán)節(jié):
一、案例回放
第一環(huán)節(jié):由龜兔賽跑、狼來了的故事引入《蚊子和獅子》的教學。
第二環(huán)節(jié):朗讀,評讀,揣摩語言,體會蚊子的心理,思考故事帶來的啟示。
1.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2.得意忘形會遭挫敗。
3.一物降一物,沒有永遠的敗者也沒有絕對的勝利者。
4.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
……
第三環(huán)節(jié):說說這篇寓言的特點。
第四環(huán)節(jié):寓言修改。
1.如果故事到“唱著凱歌飛走了”結束,故事寓意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2.蚊子正等著那個可怕的時刻來臨,突然刮起了一陣大風吹破了蜘蛛網,蚊子乘機掙脫了,它一邊飛一邊說……請你補寫出蚊子的話。
第五環(huán)節(jié):寓言拓展。
《螞蟻和蟬》《烏龜和老鷹》這兩則寓言給了你怎樣的啟發(fā)?
二、案例思考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通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寓言教學可以涵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語言水平、思維素質。寓言一般短小精悍,故事生動,語言簡潔,非常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與素質。初中階段訓練學生寫議論文的能力必須將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相結合,而寓言的故事連接著形象思維,寓意連接著抽象思維。
從上述案例來看,該課例在對寓意的解讀過程中,沒有局限于教材與教參所提示的寓意,重視學生思維素質的開發(fā)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可貴的是,執(zhí)教者通過引導學生細讀文本、揣摩蚊子心理、修改寓言、看寓意變化、補寫蚊子的話等手段對本篇寓言短文深教。后來,筆者又一連聽了幾節(jié)有關寓言短文深教的教研課,其他教師的教學手段也大抵如此。難道短文深教的途徑僅此而已嗎?
(一)短文深教教什么
1.正確認識寓言故事的特點。①哲理性。寓言故事中塑造的形象、所蘊含的哲理,可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②激勵性。寓言故事能激勵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與素質的提高。③想象性。寓言故事所蘊含的哲理需要學生展開想象,并引發(fā)聯(lián)想,對身邊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
2. 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寓言教學中要讓學生多讀、會讀、愛讀。教師應注重讀的方法的指導,可靈活地采用聽讀、自讀、比較讀、分角色讀、個別讀、齊讀等方式,鼓勵學生大膽地讀,讀出語氣,讀出感情,讀出意蘊。
3. 教給學生揭示寓意的方法。寓言教學的核心應是引導學生正確揭示寓意,揭示寓意的過程也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轉化為現(xiàn)實生活的過程。
4. 培養(yǎng)思維品質,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要調動學生的積累,讓他們展開想象,多角度解讀文本、理解寓意。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一種重要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寓言在逆向思維方面比其他文體更具有優(yōu)勢。
(二)短文如何深教
1. 啟迪思維,短文深教的出發(fā)點。
寓言教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啟迪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可運用假設法。如教學《白兔和月亮》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假如白兔再次擁有月亮,故事會怎樣發(fā)展?!币源藶樵掝}讓學生再創(chuàng)造,將各自的想法先訴諸筆端,然后暢所欲言。
有的學生想象白兔依然患得患失、無心賞月、悶悶不樂、郁郁寡歡以至一病不起,最后諸神之王不得不再次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有的學生想象白兔在心底不斷告誡自己:“月亮是我的,也是大家的,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這美好的月光。”白兔再也沒有產生過得失之患。天長日久,白兔掌管著月亮,一直安然無恙。
教學《愚公移山》,也可進行這樣的設計:假如天帝沒有感其誠會是怎樣,以此為話題討論。學生從許多方面作出了思考,課堂時時迸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教師還需抓住學生迸發(fā)思維火花的契機啟迪思維。如教學《落難的王子》,一生提出這樣的質疑:厄運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那母后怎么沒有變得堅強起來,反而受辱自盡了?教師以此為契機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再引導學生明確:課文是一則寓言,表達的重點不在于故事情節(jié)本身,主要是借王子落難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正確對待厄運,堅強面對厄運。
2. 細讀文本,短文深教的切入點。
抓住字詞句、精心設計系列問題引導細讀文本,以此為切入口,可以達到短文深教的目的。
如教學《赫爾墨斯和雕像者》,可抓住赫爾墨斯幾次問話的提示語進行深入研討。首先,讓學生找到三次發(fā)問的提示語:“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赫爾墨斯又笑著問道”,“后來,赫爾墨斯看到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會對他更尊重些,于是問道”;接下來讓學生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然后明確第一次發(fā)問的提示語比較平靜,表現(xiàn)出赫爾墨斯試探的心理;第二次發(fā)問的提示語寫出了赫爾墨斯的表情,表現(xiàn)他在聽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個銀元后,對自己雕像的價格滿有把握的心理,寫出了他驕傲的特點;第三次發(fā)問的提示語寫出赫爾墨斯自以為他的雕像價格要比宙斯和赫拉都高的狂妄心理,表現(xiàn)了他的虛榮心。這時教師點撥:提示語的變化不但使文章的語言活潑,而且也使人物的形象更生動,性格更鮮明。
教學此文教師還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假如雕像者的回答正如赫耳墨斯所期望的那樣,能不能說明赫耳墨斯的確在人間受到尊重?假如赫耳墨斯先問自己雕像的價錢,其結果會怎樣?以此把學生對文章的解讀引向深入,達到短文深教的目的。
3.拓展延伸, 短文深教的關注點。
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后,可以通過適當?shù)赝卣寡由?,以達到短文深教的目的。
《蚊子和獅子》是篇短小精悍的寓言。針對本文的結局,可設計續(xù)編寓言故事:當蜘蛛舉著大刀,來開始享受它的美餐時,忽然一陣風吹來,吹得蜘蛛網搖搖欲墜……以下怎樣,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進行續(xù)補。又如教學《赫爾墨斯和雕像者》,也讓學生自編一則寓言故事,要求表達出:成功總是青睞于勤學的人,懶惰的人往往攀登不上成功的頂峰。并提示學生:情節(jié)要合情合理,與寓意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種生活道理。通過這樣的拓展,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寓言的特點,也使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其情感、思想、價值觀也得到了陶冶。
有時,進行一定的比較就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如教學《蚊子和獅子》,針對蚊子對獅子說的一句話“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強”,教師啟發(fā)學生,如果改成“你不比我強”好不好?學生通過細細比較明確原句體現(xiàn)了蚊子信心十足。又如教學《赫爾墨斯和雕像者》,把赫爾墨斯得知自己只是作為添頭白送后的情節(jié)改成“他聽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問學生,故事情節(jié)改動后,寓意有何變化?通過這種種拓展延伸,讓學生深入把握寓言的特點,實現(xiàn)短文深教。
4.多角度解讀,短文深教的落腳點。
很多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不斷發(fā)展變化著的,它的內涵也是在不斷地豐富著,因此我們可以在多角度解讀上做文章。
如《愚公移山》在《列子·湯問》中體現(xiàn)著道家主張,即事物可以轉化,大小、強弱皆可轉化。故本篇寫老翁弱子可以移走高萬仞的大山。這是原作的寓意。后來,人們逐漸從積極有為方面來理解這則寓言,認為只要意志堅定,持之以恒,便可戰(zhàn)勝困難,創(chuàng)造奇跡。后來,在教學過程中,又有學生質疑:愚公為什么這樣愚蠢?搬家不比搬山容易得多嗎?于是又引發(fā)出另外一種思考:人應打破一種思維定勢,要學會變通。
又如對《守株待兔》我們也可以分析出四個寓意:復古守舊則一無所得;只憑經驗而不知變通則一事無成;不想努力而心存僥幸則常常失敗;把偶然當成必然則荒唐可笑。又如《驚弓之鳥》的寓意,從鳥的角度分析,說明心有余悸會導致不應有的失敗;從射手的角度分析,說明通過細心觀察、反復實踐、掌握事物規(guī)律,便可胸有成竹,事半功倍。
總之,對寓言這種短文進行深教的方法很多,我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因時、因地、因課、因人而異。只要我們深入探討,不斷嘗試,就會在寓言的短文深教方面開創(chuàng)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單位:余姚市高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