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意動句的翻譯,關(guān)鍵在于準(zhǔn)確地譯出表示主觀感覺及心理活動的意動詞。翻譯由意動詞構(gòu)成的意動句,其基本格式是:“以+賓語+為+意動詞”。然而“以……為……”畢竟是一種帶有文言色彩的句式,用它來作為對意動句的理解、領(lǐng)會還可以,卻不能用它來替代對意動句的現(xiàn)代漢語翻譯。因為這種格式在有些情況下對意動句的翻譯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有些情況下卻無能為力。那么對文言意動句如何翻譯呢?筆者在指導(dǎo)學(xué)生進行訓(xùn)練時,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種方法:
一、譯成“認感式”
當(dāng)形容詞或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活用為意動詞時,意味性甚是明顯,可譯成“認感”式,即譯作“認為(感覺)……怎么樣”或“認為(感覺)……是……”。例如:
①每聞琴瑟之聲,則應(yīng)節(jié)而舞,益奇之。(蒲松齡《促織》)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戰(zhàn)國策·齊策》)
③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司馬遷《陳涉世家》)
④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韓愈《師說》)
以上四例,前三例中的“奇”、“美”、“怪”都是形容詞活用為意動詞,后一例中的“恥”是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活用為意動詞。例①中的“益奇之”可譯為“更加覺得它奇特”,例②中的“美我者”可譯為“認為我漂亮”,例③中的“怪之矣”可譯為“覺得這件事奇怪”,例④中的“則恥師焉”可譯為“覺得從師學(xué)習(xí)是可恥的”。
將意動用法譯成“認感式”,譯文中常會使用“認為”、“以為”、“感到”、“覺得”等詞語。如果譯句內(nèi)容偏重于理性思考的,通常使用“認為”、“以為”的多;如果內(nèi)容偏重于感性印象的,則通常使用“感到”、“覺得”的多。
二、譯成“處置式”
當(dāng)名詞活用為意動詞的時候,意味性往往不甚明顯,可譯成“處置式”,即譯成“把……當(dāng)作(看作)……”。例如:
①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吾乎,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說》)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左傳·僖公三十年》)
③稍稍賓客其父。(王安石《傷仲永》)
④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司馬遷《魏公子列傳》)
以上四例中的“師”、“鄙”、“賓客”、“功”都是名詞活用為意動詞。例①中的“吾從而師之”可譯為“把他當(dāng)作老師”,例②中的“越國以鄙遠”可譯為“越過國界把遙遠的地方當(dāng)作邊界”,例③中的“賓客其父”可譯為“把他的父親當(dāng)作客人邀請”,例④中的“功之”可譯為“把它(奇兵救趙)當(dāng)作功勞”。
“處置式”實際上是“認感式”的變化形式。譯成“認為(感覺)……怎么樣”或“認為(感覺)……是……”的“認感式”,乃是一個以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動賓結(jié)構(gòu),而譯為“把……當(dāng)作(看作)……”的處置式,則是變化成了以介賓短語“把……”作狀語的動賓結(jié)構(gòu)。
三、用替換方式翻譯
翻譯意動詞,有時也可用替換方式。即用一個能表達其意義的動詞來替代、調(diào)換它。例如:
①今棄是州也,農(nóng)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②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司馬遷《屈原列傳》)
③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我。(班固《蘇武傳》)
④吾之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遠矣。(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例①中的“陋”是形容詞活用作意動詞,若用認感式譯法將“陋之”譯成“認為它是鄙陋的”似乎有點生硬別扭,不如改用替換方式翻譯,以“輕視”一詞來替代,調(diào)換意動詞“陋”。將“陋之”譯為“輕視它”,這樣要順暢一些。例②中的“祖”是名詞活用為意動詞,我們固然可以用處置式譯法將“祖”譯作“把……當(dāng)作鼻祖”,然而如果我們用替換方式把“祖”譯為“效法”,則不僅語言顯得順暢,而且表意也更為顯豁。例③中的“壯其節(jié)”可用認感式譯作“認為他(蘇武)的氣節(jié)壯烈”,也可用替換方式翻譯,用“欽佩”一詞來替代、調(diào)換意動詞“壯”,將“壯其節(jié)”譯為“欽佩他的氣節(jié)”。例④中的“可吾文”可用認感式譯為“認為我的文章可以”,但在“吾之好道而可吾文”這個句子中,連詞“而”之前的“好道”可譯為“喜歡道”,譯文是“動詞+名詞”的動賓結(jié)構(gòu)?!岸敝蟆翱晌嵛摹钡淖g文雖然也是動賓結(jié)構(gòu),卻是“動詞+主謂短語”,動賓結(jié)構(gòu)中包孕了一個小句,“而”之前后句式不一,滯澀難讀,如果將意動詞“可”用“贊許”一詞取代之,則“吾之好道而可吾文”句便可譯為“你喜歡道而贊許我的文章”,整個句子念起來就順暢多了。
四、用易位方式翻譯
翻譯意動詞,也可用易位方式。即把原句中的賓語譯為狀語。例如:
①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韓愈《師說》)
②府佐快其所為,陰縱之,不問。(高啟《書搏雞者事》)
例①中的“恥”是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活用為意動詞?!安粣u相師”可用認感式譯為“不認為互相學(xué)習(xí)是可恥的”。也可用易位方式譯為“對互相學(xué)習(xí)不感到可恥”,這同認感式句式相比,句式略有變化而不板滯。例②中的“快”是形容詞活用為意動詞,“快其所為”可用認感式譯作“認為他(搏雞者)干的事很痛快”,也可用易位方式譯為“對他干的事感到痛快”。
(作者單位:秦安縣魏店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