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點,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一種獨特的現(xiàn)象。李卓吾、金圣嘆、毛宗崗、脂硯齋等都以他們對文學作品的獨到的感悟和品評,在文學批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名字。評點,不是長篇大論,而是有感而發(fā),寥寥幾筆,點到即止;評點,也不是作系統(tǒng)的理論闡述,而是注重自己的閱讀感受、審美體驗,對作品的妙處作隨手批注;評點,更不是板著面孔作冷冰冰的說教,而是熱情地引導讀者體會作者的智慧,尋找讀書的樂趣。
精彩的評點,應該獨具慧眼,在讀者不經意處揭示出作者構思的匠心。這一點在《〈林黛玉進賈府〉評點》中得到了充分的顯示。對作者著意經營的地方,脂硯齋都深得其中三昧。例如,在寫王夫人叮囑給黛玉選緞子裁衣裳時,鳳姐回道:“這倒是我先料著了,知道妹妹不過這兩日到的,我已預備下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來。”本是極其平常的一句回話,脂硯齋卻在旁批道:“余知此緞阿鳳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語,機變欺人處耳。若信彼果拿出預備,不獨被阿鳳瞞過,亦且被石頭瞞過了?!边@樣的細微之處,被慧眼獨具的評點者捕捉到并深刻地揭示出來了——聯(lián)系《紅樓夢》全書可知,曹雪芹筆下的熙鳳主要是一個‘機關算盡太聰明’的形象,試想像曹雪芹這么一個工于謀篇布局的大家,在安排鳳姐這么一個重要人物的首次出場時,對于她的一言一行,又豈能輕易放過?所以,作者在此處著力表現(xiàn)的正是鳳姐兒性格中的主要一面——富于心機,而這也正是她在賈府中得寵的主要原因。
評點是夾在作品當中、與作品交織在一起的,讀者在閱讀作品的時候,會不斷地聽到評點者的聲音,這當然會不可避免地干擾故事情節(jié)的連貫性,弱化閱讀的趣味。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評點者的聲音也可以使讀者不是一味地沉湎于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而能在更高的層次上作審美鑒賞。金圣嘆曾說:“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讀書,都不理會文字,只記得若干事跡,便算讀過一部書了?!痹谠u點者的點撥下,讀者會不由自主地放慢閱讀的速度,把獵奇轉變?yōu)樾蕾p,去細細品味作品的韻味?!读纸填^風雪山神廟》中,在寫到陸虞侯和富安進酒店時,“只見一個人閃將進來,酒店里坐下”,金圣嘆批道:“閃入來,妙!”“隨后又一人閃入來”,金圣嘆又批道:“閃入來,妙!偏寫作一個人,又一個人,妙!”此處確實是作家的妙筆,兩個人不是一起進來,而是一個一個地進來,不是正大光明地“走”進來,而是賊頭賊腦地“閃”進來,寥寥幾筆,把人物鬼鬼祟祟、形跡可疑的情狀刻畫得惟妙惟肖。當我們讀到“林沖大怒,離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時,我們可能會漫不經心地忽略過去,這時,金圣嘆提醒道:“刀在此處帶起,看官記著。遙遙然,只于此處暗藏一刀,到后草料場買酒來往文中,只勤敘花槍葫蘆,更不以一字及刀也。直至殺陸謙時,忽然掣出刀來,真鬼神于文也!”于是,我們開始注意這把尖刀;于是,我們忽然有所醒悟:“原來小說是要這樣讀的呀?!?/p>
正如文學理論家楊義所說:“評點家為讀者提供了智慧、情感和心理體驗相互撞擊的多重對話系統(tǒng)。評點家是思路活躍而健談的讀書人,他伶牙利嘴,指點排調,對書中人物極盡欽羨和調侃、同情和嘲諷之能事;有時他又把作者拉出來奉承幾句,或捉弄幾句,到了一定的時候,評點者本人也現(xiàn)身說法,當場表演一番??傊?,要使讀者在有作者、書中人、評點者,甚至還有評點者臨時拉來助興的古人的多向對話之中,身心投入地同憂樂,共行止,轉悲為喜,破涕為笑,從而把閱讀的世界變成超越時空障礙的生命世界,變成一個讀書雅集,用當今時髦的話來說,變成‘讀書沙龍’了。”那么,就讓我們在這樣的一個個“讀書沙龍”中去領略搖曳多姿的藝術世界,去共享閱讀的快感吧。
參考文獻:
①《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②《水滸傳金圣嘆批評本》。
(作者單位:溫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