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中,歌頌了普通婦女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質,描寫了她的悲慘命運,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堰河的思念之情。文中寫到:“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兒是在獄里/寫著一首呈給你的贊美詩/呈給你黃土下紫色的靈魂。”這讓人不免心生疑惑:“靈魂”是迷信的人認為附在人的軀體上作主宰的一種非物質的東西,實際上并不存在;可是,作者在詩中為什么要給它以色彩?赤橙黃綠青藍紫,詩人又為什么偏用紫色來形容靈魂?紫色給人怎樣的情感體驗呢?
與其他色彩相比較,無論自然界還是社會生活中,紫色都是較稀少的。紫花少,紫果也少。物以稀為貴,因此,在中國的傳統(tǒng)里,紫色是尊貴的顏色。如:東漢時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絲織的裝飾物;唐太宗貞觀四年八月,下詔令,規(guī)定凡三品以上的官吏穿紫色官服;北京故宮稱為“紫禁城”;祥瑞降臨乃是“紫氣東來”。所以,作者用紫色形容大堰河的靈魂,是贊美她精神的高貴:她生活艱難,卻微笑面對;代人育兒,卻充滿母愛;奉獻一切,卻從不索取。
另外,從色彩學的角度分析,紫色是由紅色和藍色中和而成,它融合了紅色的激情、熱烈和藍色的安靜、憂郁,它處于冷暖之間,游離不定,加上它的低明度的性質,也許就構成了這一色彩在心理上引起的消極感。因此略帶憂郁的紫色,讓人聯(lián)想到一個有著高尚靈魂的偉大女性經(jīng)歷的痛苦壓抑的人生。
是的,大堰河,有著勤勞善良的高貴品質,而她在舊社會卻難以擺脫其悲苦的命運,令愛她的人內心隱隱作痛,用紫色來修飾其靈魂是作者對她的深沉贊美,是作者對她的深切同情。
(作者單位:徐水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