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恨水,名家如是說——老舍:“國內(nèi)唯一的婦孺皆知的老作家。”
張友鸞:“我們同時代的一位章回小說大師?!?br/> 孔慶東:“對于中國現(xiàn)代的通俗小說,張恨水是天字第一號人物”;他“為中國傳統(tǒng)的通俗小說奏出了絕響”。
由是,張恨水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通俗小說”“章回小說”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多,小說水平高,名氣更大,被孔慶東先生稱作“百年小說大師”。
其實,百年小說大師張恨水的一生,是與報業(yè)打交道的一生。是報紙,給了他發(fā)展的空間,是副刊,圓了他的作家夢想,是編輯工作為他提供了成就的平臺。正如他的摯友張友鸞所說:張恨水“終身從事新聞工作,寫小說原是他的副業(yè)。由于他努力寫作,慘淡經(jīng)營,他的小說為讀者所喜愛,自然而然地成為小說專門家了”。
縱觀張恨水編輯生涯,做過外勤記者,為報社搞過補白、校對、編審、主筆、總編輯,個人也辦過報紙??芍^一個“全能報人”,一個“副刊圣手”,同時又是一位“多產(chǎn)作家”。中國期刊資訊網(wǎng)上的一篇文章在摘要中這樣說道:“張恨水終生以記者作為自己的職業(yè),但在‘通俗小說大家’的光環(huán)下,‘報人張恨水’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陌生的??墒撬Y騁新聞界30年形成的報刊編輯思想?yún)s不容忽視?!闭幸Φ氖?,在筆者看來,研究張恨水,不能不研究“報人張恨水”,不能不研究“副刊圣手張恨水”。不能不研究“編輯張恨水”。
一 身經(jīng)百煉的“全能報人”
一個人終生從事“報人職業(yè)”并不怪,而一個人一生經(jīng)營并從事多家報刊的編輯工作,且編一個紅一個,編一個火一個,的確有點“奇”?;仡檹埡匏木庉媽嵺`史,你會發(fā)現(xiàn),張恨水就是這樣一個“奇”人,一個“全能”的報人。
生于1895年的張恨水,自小在江西一家私塾讀書,1909年(14歲)到南昌一所新式學堂插班,接受過新教育。1913年又去上海求學,并考入江西“蒙藏墾殖學校”。1914年,也就是19歲時到武漢投親,開始為一家小報做了補白。之后,曾加入一個演文明戲的劇團,轉(zhuǎn)輾于安徽、上海、蘇州、潛山一帶。1918年,被人推薦到蕪湖《皖江日報》做編輯,開始了長達30年的報人生涯。1919年張恨水來到北京,先為《時事新報》打工,在編輯大師成舍我的舉薦下?lián)瘟恕兑媸缊蟆返闹砭庉嫛⑿?,后為上?!渡陥蟆否v京辦事處做編輯。1920年調(diào)任天津《益世報》駐京通訊員。1921年又兼任蕪湖《工商日報》駐京記者。1923年擔任“世界通訊社”總編,兼任北京《今報》編輯。1924年協(xié)助成舍我為《世界晚報》編新聞。1925年為成舍我創(chuàng)辦的《世界日報》編副刊。1927年擔綱《世界日報》的總編輯。1929年兼為上?!缎侣剤蟆穼憣8?。1935年,舉家遷上海,同張友鸞一起協(xié)助成舍我辦《立報》。1936年,往南京同張友鸞創(chuàng)辦《南京人報》并任社長職務。1937年底,日軍逼進南京,他放棄了《南京人報》,挪器材于重慶,成為陳銘德旗下《新民報》的主編。1945年,由上海百新書店出版了他的小說《虎賁萬歲》。1946年又任北平《新民報》的總經(jīng)理。直到1948年辭去《新民報》職務,結束了新聞生涯。
從補白、校對、助理編輯到編輯、主編、總編輯;從駐京通訊員、駐京記者,到專門新聞撰稿人,新聞編審,再到報社總經(jīng)理;從協(xié)助他人辦報,到親自擔任社長創(chuàng)辦自己的報刊《南京人報》,張恨水的編輯才華光芒四溢,編輯思想內(nèi)涵頗豐,的的確確是中國報刊史上少有的撰、寫、編、管都很在行的“全能報人”。
二 左右逢源的“副刊圣手”
如果說報人生涯是張恨水成為優(yōu)秀小說家的最深厚的底蘊的話,那么,辦副刊卻讓張恨水獲得了最直接的收益。對張恨水來說,副刊是他寫作的“實驗田”,是他成名的“處女地”,更是他寫作成功的“搖籃”。
早在1918年,被推薦做蕪湖《皖江日報》編輯時,張恨水厭惡“剪刀加糨糊”式的新聞抄襲,堅持每天寫兩個短評,編一版副刊。利用這一副刊,他發(fā)表了自己的習作《紫玉成煙》,得到了好評,從此,“他以在報刊上看到自己的名字為樂事”?!皠?chuàng)作欲”、“發(fā)表欲”大大增強,于是在蕪湖《工商日報》上連載小說《南國相思譜》;在《民國日報》上連載白話小說《真假寶玉》《小說迷魂地府記》;1921年為《工商日報》寫《皖江潮》。
知人善任的編輯大家成舍我,1924年在創(chuàng)辦《世界晚報》時,誠邀張恨水擔任角色,請他編一個副刊,取名為《夜光》,并言定要他寫一篇連載小說取名《春明外史》。1925年2月,成舍我又創(chuàng)辦了《世界日報》,仍然請張恨水編一個副刊,取名《明珠》,連續(xù)發(fā)表《新斬鬼傳》《金粉世家》等10多篇小說?!白源艘院螅麩o論在哪家報社擔任何種職務,總歸要兼編一個副刊,自撰一篇甚至兩篇小說,按日連載,這成了慣例”。1929年,應上?!缎侣剤蟆犯笨犊旎盍帧分骶巼廓汑Q邀請,連載小說《啼笑因緣》。之后,《新聞報》銷量猛增,廣告盈刊。作為報刊財神和“粉絲團”崇拜的偶像,張恨水幾乎包攬了副刊《快活林》的小說刊載席位:《太平社》《現(xiàn)代青年》《燕歸來》《夜深沉》《秦淮世家》《水滸新傳》等長篇小說陸續(xù)刊載。
1935年,成舍我又在上海辦《立報》,由張友鸞先生任主編,依然約張恨水編一副刊,取名《花果山》,連載了小說《藝術之宮》。1936年在南京同張友鸞創(chuàng)辦《南京人報》,自任社長外,并編有一個綜合性的副刊《南華經(jīng)》,每天刊登兩篇連載小說,一名《鼓角聲中》,一名《中原豪俠傳》。1937年底,日軍肆虐,南京告急,張恨水南下重慶,擔綱陳銘德《新民報》的主編,且兼編一副刊《最后關頭》,寫了大批抗戰(zhàn)的作品。抗戰(zhàn)結束后,張恨水任北平《新民報》經(jīng)理,兼編著一個副刊《北?!罚B載小說《巴山夜雨》《五子登科》等。
之所以說張恨水是一位左右逢源的“副刊圣手”,也因為他在以辦報為謀生的職業(yè)中,具有那種“強烈的讀者意識”。他深知“報紙的存在是群眾能成為讀者的前提”“報紙編輯展示的舞臺就是報紙的版面,而且報紙是做給人看的”。因此,他總是準確地把握著讀者的閱讀期待。可以說,在所有“報人”的經(jīng)歷中,他是辦副刊最多,且最成功的報人之一。“辦雜志,好像照顧嗷嗷待哺的嬰孩,非得按時喂他吃,喂了又喂,永遠沒有完……”這是張恨水辦報的經(jīng)典語錄。
辦副刊,不就是要考慮副刊的趣味性、重要性?不就是要把握副刊的客觀性和可讀性嗎?讀者的意識,讀者不同時期的信息需求,讀者的閱讀期待正是副刊編輯應有的辦刊理念。張恨水利用副刊,刊登文藝作品,不僅讓報紙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在擴大報紙銷量的同時,救活了一大批報業(yè),且通過報紙廣泛的群眾性和社會性,憑借富有社會現(xiàn)實的語言,吸引了一大批作家為報紙撰稿,并借以成名或擴大影響。
三 揮灑自如的“多產(chǎn)作家”
張恨水一生創(chuàng)作了中長篇小說120多部,加上大量的散文、詩歌、雜文、游記等作品,總字數(shù)達3000多萬,被譽為現(xiàn)代“最多產(chǎn)的作家”之一。
張友鸞先生把張恨水的小說,根據(jù)寫作和發(fā)表時間的先后,分成了四個時期:初期即1919年前,為“創(chuàng)作欲”向“發(fā)表欲”進發(fā)時期,由“文言”改寫“白話”的時期,其小說內(nèi)容以“言情”為主;二期即1919年~1936年,為“成熟”或“得心應手”期;特別是1924年~1935年這十一二年間,是張恨水寫作的黃金時期,想象豐富,文筆流暢,揮灑自如,其小說的內(nèi)容,主要矛頭都是指向封建主義,同時為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大眾鳴不平的;三期即1936年以后的作品,為“揮灑自如”期,這一時期時逢戰(zhàn)亂,居無定所,交通梗阻,報紙???,所以發(fā)表的數(shù)量較二期少了很多,其內(nèi)容以抗戰(zhàn)為主題,或譴責,或批判;末期即抗戰(zhàn)結束后,為因病“衰退”期,把寫長篇改為寫中短篇,把創(chuàng)作改為再創(chuàng)作,內(nèi)容主要從古代愛情故事中覓取題材。
由此可見,張恨水之所以“多產(chǎn)”,其一源于他洞察社會,體恤民意,把握時代脈搏的“有話可說”。其二,其小說發(fā)表的陣地,主要為當時各種各樣的報刊和副刊,各大報刊的“連載”,周期快,時效短,逼出了一個“多產(chǎn)”的張恨水。他是與“連載”詞語相關聯(lián)最多的一個作家。其三,張恨水也是民國時期主要靠稿費為生的作家之一,為了生存而寫小說,雖被一些正統(tǒng)的小說家瞧不起,但卻是作品最暢銷的作家。因“連載”而“多產(chǎn)”,因“暢銷”而更“多產(chǎn)”。其四,張恨水的“多產(chǎn)”,還主要在于他的“勤奮”和對報刊及讀者的“責任心”。據(jù)有關資料介紹,約稿多的時候,他經(jīng)常一天同時要在報刊上連載六七篇小說,每天的寫作能量總在5000字左右,張恨水“總不讓自己的作品在連載中有一天脫節(jié)”。
張友鸞回憶說:“他正式從事著作小說生涯。是1924年在《世界晚報》寫《春明外史》起。那時,他編一個副刊,一天寫幾百字小說,兼寫雜文,還很從容。及至1925年《世界日報》出版,他編兩個副刊,一天寫兩篇小說,雜文照寫,工作量加了一倍,他依然不在乎。后來,又兼給《益世報》《晨報》寫小說,應該很忙了。朋友們卻看不出,只覺得他好像還是悠游自在。一直到后來,他同時編副刊,寫幾篇小說,他嘴里從沒有吐出一個‘忙’字……數(shù)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恐怕這就是他的成功秘訣吧?!?br/>
四 “老嫗都解”的影視競播
近年來,影視頻道陸續(xù)熱播張恨水先生的大作《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夢幻天堂》《紙醉金迷》。這幾部小說皆為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引起社會“狂熱”,眾人紛紛傳聞,讀者愛不釋手,媒體競相“炒作”,造成洛陽紙貴的幾部力作。直至今天,電視機前依然很叫座。那些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婦女,包括太太、老太太群在內(nèi),總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興趣在濃厚著,品位在提升著,或喜或泣,或哀或罵……成為一批被馴服、被控制了多時,且虔誠又狂熱的“傳銷徒”,由著張恨水先生和影視編劇“調(diào)來動去”。,
誠然,張恨水作品能“火”到今天,在于其勤奮、多產(chǎn),作品的淺顯易懂,還有其反映出來的藝術功力。影視劇作家們,也同小說的作家一樣,首先著眼于作品的觀眾效益,可看性強不強,趣味性強不強,現(xiàn)實性強不強,感染力強不強,全決定著票房率、收視率的高低。編輯出身的張恨水,除了有較強的讀者意識外,其編寫意識也強于一般小說作者,“非要自己徹底了解全部情形不可(包括人物、背景的一切細節(jié))”,這是張先生寫小說的要旨。這一點加上他作品的細膩、具體,甚至有些絮叨,這可能都是編導們的最愛。
張先生的作品,被劇作家改編后搬上銀幕或熒屏的,已近20部,像《啼笑因緣》《金粉世家》《銀漢雙星》《滿江紅》《落霞孤鶩》《美人恩》《黃金時代》《巴山夜雨》《夢幻天堂》《天河配》《夜深沉》《秦淮世家》《大江東去》《魍魎世界》《紙醉金迷》《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孔雀東南飛》《秋江》《八十一夢》……
這使得張恨水成為當今文學藝術界將小說搬上銀幕后,同金庸、瓊瑤一樣又一個收視率較高的作家之一。
五 結論
張恨水一生的文學作品數(shù)量很多,導致人們在研究中把大量精力放在了他的文學成就上,往往忽略了他在編輯出版方面的重要貢獻。其實,新聞職業(yè)和編輯出版工作,與張恨水的文學活動密不可分。
“近水樓臺先得月”,張恨水的成名和發(fā)展,完全與其從事的組稿、編輯加工、捕捉新聞線索、掌控采訪技巧等編輯記者才能密不可分。“強烈的讀者意識”是編、采、寫、管人才必備且共有的一種意識,張恨水就富有這種意識。
從追求采寫文章發(fā)表的數(shù)量到所刊發(fā)的稿件被其他報刊次次轉(zhuǎn)載,從每一篇小說競相被不同刊物“連載”到出于“生意經(jīng)”的上海世界書局多出稿費,買斷了張先生的稿權,所彰顯出的不僅僅是張恨水的文學及編寫才華,而重要的也彰顯了張恨水對報業(yè)市場推廣和營銷活動的組織能力。辦副刊,應邀“連載”,只因有“馳名南北”的張恨水,“當是時也”,扶持并救活了一大批報紙副刊,帶領和影響了出版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張恨水熟悉新聞出版業(yè)務,且具備相關能力,憑借“熱銷”著個人作品,對外進行合作交流。憑借副刊創(chuàng)辦,推開市場營銷大門。憑借甚多的“連載”,豐厚的報業(yè)環(huán)境來吸引世人眼球……真可謂新聞出版行業(yè)一位難得的“全能”專業(yè)人才,一位優(yōu)秀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孔慶東,百年小說大師張恨水[J],百年潮2007(6):68-73
[2][5][6][9]張友鸞,章回小說大師張恨水[Z],1981,9,12于北京,
[3][4][7]宋瑋、李哲,“報人專家“張恨水的編輯思想探析[J],作家·下半月,2009(12)
[8]皖江文化組,張恨水經(jīng)典語錄對白[EB/OL],互聯(lián)網(wǎng)2009,12,23
[10]王安吉、張妍卉,解讀張恨水[J],科教文匯,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