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蘭啟
摘要:語文教學是教學中的"老大難",而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難中之難。上作文課學生頭腦中沒有材料、無話可說,沒有寫作積極性;教師改著學生干巴巴的作文,也覺得沒情趣。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在作文教學中我做了如下探索和實踐:一、 重視學生的語文積累。在閱讀中培養(yǎng)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二、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為調(diào)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激發(fā)學生作文的興趣。三、優(yōu)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了適時、適度的點撥指導。
關鍵詞:重視學生的語文積累;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優(yōu)化教師的主導作用。
寫作能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zhì)和語文綜合能力的集中反映。因此,寫作往往是衡量一個人語文能力高下的試金石,作文教學也就理所應當?shù)某蔀檎麄€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了探索和實踐。
一、重視語文積累。
閱讀和作文是相通的,培養(yǎng)作文能力,一靠多讀,二靠勤練;然而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重視組織學生多練而不大注意引導他們多讀,卻是存在著的實際問題。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閱讀就是讀書,通過讀書可以了解前人積累起來的知識和寶貴的生活經(jīng)驗,可以領略前人磨練成熟的思想作風和符合規(guī)律的思維方法,能夠學習到前人來自生活的經(jīng)過加工的語言精華和純熟的表達技巧。作文是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教學生作文,一定要讓他們了解讀書的重要性,讓他們熱愛讀書、學會讀書、讀更多的書,從閱讀中多多吸收語言知識和語言技巧。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一個人讀的書越多,所獲取的知識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來也就越發(fā)容易。為此,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作了嘗試:
(一)鼓勵學生多讀多看。由于種種原因和限制,"行萬里路"不一定人人做到,但一定要求學生盡可能"讀萬卷書"。這是積累的一個重要方面。"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能吟"的古訓說得極是。許多喜歡讀課外書的學生作文好,就是由于課外知識豐富。書是知識的海洋,具有充實和造就人的豐富資源和強大魅力。古今中外,凡有豐富知識的學問家,寫作成就卓越的文學家,無一不是孜孜不倦的博覽群書者。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也要鼓勵他們下工夫多讀書,并規(guī)定了"中學階段要保證三百萬字的閱讀量"。很明顯,這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完全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需要。
(二)引導學生勤記讀書筆記。記筆記也是一種寫作,對提高作文能力有著直接意義,徐特立同志有句名言"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強調(diào)記讀書筆記的意義。
首先,學會做課內(nèi)筆記。要求學生對課本中每課的知識內(nèi)容有重點的選擇積累。具體我是這樣安排的:先把課內(nèi)筆記大體分為三大塊,即課前預習記錄,隨堂記錄和鞏固記錄。
1、課前預習記錄這一部分具體是這樣要求的:第一小部分要求記重要的作家、作品和重點字詞、成語及名言名句。第二小部分是整體感知文章,要求學生寫出自己體會出的作者的觀點、感情;寫出對文章內(nèi)容、語言和寫法的心得;寫出重要、關鍵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寫出文章優(yōu)美精辟的語句。第三小部分要求是寫出預習中存在的疑難點,以待課上討論、解決。
2、隨堂記錄。要求學生在這一部分記下老師當堂課所講的有關課文的重要內(nèi)容,以便課下參考復習。例如在教學《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文時,我講到這樣幾個重要問題:文章圍繞長媽媽寫了哪些事情,重點寫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寫?在少年魯迅的眼里,她是怎樣的一個人?作者通過課文表達了對長媽媽怎樣的感情?這些問題的記錄讓學生有效的理解、把握了課文的寫作特點與重點,掌握了如何圍繞中心安排詳略的寫法。
3、鞏固訓練。每課學完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掌握情況,把掌握不牢的課本重要知識再進行梳理一便,來鞏固記憶。
通過記課內(nèi)筆記,既調(diào)動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學習的能力,又鞏固了課文中的知識要點,頭腦中有所積累,所學知識自然能更好地吸收轉化。
其次,是學會做課外讀書筆記。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適合自己的各類圖書和報刊,或讀課程標準推薦的古今中外的童話、寓言、詩歌、散文及長篇文學名著等的同時,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適當做課外讀書筆記。
(四)還應重視日記的作用。日記是練筆的方便形式,許多著名作家的成功都是得力于日記,像俄羅斯著名文學家托爾斯泰,他的一些作品的取材就是取自他日記中的內(nèi)容。所以,我在平時注意學生的日記的寫作,以次為學生的作文提供盡可能多的材料積累。
這樣,學生既積累了知識,又鍛煉了寫作能力。讀寫結合,這樣就很好地把作文訓練與閱讀教學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
教學理論告訴我們:任何教學任務的完成都需要師生的雙邊活動,尤其需要學生的主體活動。作文教學更應該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活動。在這一點上處于承前啟后發(fā)展關鍵時期的初中作文教學就顯得更為突出。"學生是學習寫作主人,學生寫作積極性調(diào)動與發(fā)揮與否,直接關系作文教學的成敗。"初中學生思想活躍,興趣廣泛,追求獨立,講究自尊,喜好表現(xiàn)。他們雖然生活在學校與家庭的"兩點一線"的圈子中,但信息社會使他們的頭腦中充滿了新奇的思想。其語言的表達,關注的焦點、行為方式,都有很強的時代感。有許多"情緒"需要向社會、向他人宣泄、表達。作為教師就要因勢利導,給他們以發(fā)揮、創(chuàng)造、發(fā)泄、表達的機會。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換來的是學語文愛老師、愛學校、愛生活、愛作文、愛文學的濃濃氛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代溝"消除了。師生關系融洽了,學生作文有話可說了,教師指導也有的放矢、得心應手了。實踐使我認識到:作為語文教師,如果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脫離學生實際,在作文教學中以教師的觀念去框范學生,其結果必定使事與愿違,欲速則不達。
三、優(yōu)化教師的主導作用。
現(xiàn)代化教學,教師必須力爭登上時代和科學的制高點,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潮流。正如常言所說:"打鐵先得本身硬"。那么作為語文教師就應該以高尚得師德、文德,過硬的業(yè)務功底,強化自己,優(yōu)化自己,最后達到優(yōu)化教學之目的。因此,在訓練學生的作文實踐中我采取了如下的做法。
(一)重視學生的寫作實踐,首先需要教師喚起學生的寫作欲望。沒有欲望,就不會有推動個體活動達到一定目的的內(nèi)部動力。因此,在作文實踐中我設法讓學生感受到寫作是他們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種精神享受;是技術自己,表達自己喜怒哀樂情感的一種方式;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潛能的有效途徑。投身其中,其樂無窮。
(二)重視學生的寫作實踐,教師要激勵學生"用心"生活,多多積累。作文的實踐性極強,它既需要社會生活的歷練,有需要學習技藝的磨練,是一個由信息輸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輸出的過程。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實踐者、參與人。
葉圣陶先生告戒我們要多接觸社會多感受生活,他這樣打過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為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努力設置相當?shù)沫h(huán)境,使學生由做事而學習。如冬季到了,學校因條件差,需同學們自己找報紙、裁好,再打好糨糊糊窗縫;還有購來爐子,需要套好各種"件",需要安裝適當。如何做這些實踐活動?女生仔細,就讓她們糊窗縫,男生能干,善動腦筋,就叫他們套爐子,安裝好。教師在旁邊做顧問作指導,余下人員在旁邊仔細觀察,然后把這些勞動過程,勞動者的動作、表情、語言、觀眾如何評價等記錄下來,寫成文章能不生動嗎?社會生活色彩紛呈,變幻莫測,但課堂時間有限,課本中反映社會生活的作品又極少,只有帶領學生涉獵課外,才能拓展視野,增強興趣。采用的方法常是:①開展課前三分鐘訓練,給學生口頭鍛煉的機會,內(nèi)容不限,可講個笑話、說件新聞、鄰里故事等。②開展語文知識競賽,如鏈接成語、對對聯(lián)、猜謎語、編歇后語和小故事等。③舉辦詩文朗誦比賽、表演小品相聲等。這些活動,學生大都竟相參加、興趣倍增,有了興趣,還愁不愛語文,不愛作文嗎?
(三)重視學生的作文實踐,教師要靈活變通,相機而行。"《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有句名言:"'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被點燃的火把。'我們的教育要設法激發(fā)學生尋找、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的熱情,盡情地去釋放生命中的創(chuàng)新能量。"數(shù)年來,我們作文課一般安排在周四或周五的下午,學生一到這時先犯難,有的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連個作文開頭都寫不出,兩節(jié)課過去,草稿打不成。有的甚至作文都評完了,他的作文,老師還沒見著。面對這一現(xiàn)狀,我想不如打破陳俗舊套,相機而行,在學生有興趣時,讓他寫,幫他練。如入冬的第一場雪,我就讓他們?nèi)ビ^賞紛紛揚揚的雪花,聽別人議論雪的"長短",鼓勵他們品嘗打雪仗、堆雪人的樂趣,然后寫成作文。深冬,大霧彌漫的時候,上學路上,回家途中,騎車費勁,走路難行,總有入履薄冰之感;初春,當春姑娘把春色撒上柳梢,看著那似有若無的充滿生命活力的綠,讓人為之心醉;夏天剛才還是晴空萬里,忽然就會烏云滿天,電閃雷鳴過后,大雨鋪天蓋地,一會兒工夫,地上的水就沒了腳面子,只見瓦檐上垂下了萬條瀑布,地面上濺起無數(shù)的箭頭。所有這些活潑與景象都會激起能夠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激情,學生也會關注備至,欣賞個夠。每當這時我就依順學生心態(tài),讓學生仔細觀察,擬出不同側面的題目,即興作文,把他們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學生能不興致盎然、全心投入、揮灑成文嗎?從寫中得到美的享受,無疑激發(fā)調(diào)動了學生寫作潛能,豐富了學生頭腦,充實了學生寫作素材。初中學生已有了主見,他們常因一件事的觀點不同引發(fā)爭論,以至面紅耳赤,激動不已。面對他們唇槍舌戰(zhàn),我就及時誘導:"請拿出筆寫下你的觀點,用充足的理由說自己、說對方。"這時學生便會急不可待瀟灑成篇。這樣隨機練習,學生寫作興趣大增,又有的可寫,就不愁作文水平提高不了。
(四)重視學生的作文實踐,還要關注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新奇的事物比刻板的、多次重復千篇一律的刺激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是語文教師全批全改,而結果是作文發(fā)下來,學生對教師的"辛勤勞動"連看都不看一眼,教師的辛苦白白付之東流。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叫學生同位或以組為單位評改"自己"的作文,擇優(yōu)拿到全班念,師生共同評價,讓大家充分發(fā)言,說明應該怎樣,不該怎樣,"作者"在評判基礎上再補充刪改,最后教師擇優(yōu)出專欄或投寄報社,這樣效果很好,學生不但興趣很高,而且又覺得過癮,于是我就試行了。但在學生活動中,我絕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事先作好批改指導,告訴學生首先要縱觀全篇,整體評判,包括體裁、中心、選材、結構、書寫等。其次著眼局部,重在推敲詞句、表達方式和修辭方法得運用及標點的選擇等。這樣的具體指導,使學生有步驟地、有目的地進行修改,減少了修改時無從下手的被動局面,降低了學生活動的難度,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作文課的趣味性;同學之間還增強了團結,加深了理解和友誼。這樣循序漸進,堅持不懈搞下去,就不愁文章改不好了。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水平,迫切需要語文教師的大膽探索與實踐,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出發(fā),真正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揚長避短,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逐步地提高其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冊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