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森治
每一屆的高三教學,對自己都是一次挑戰(zhàn),它也促使自己不斷地、反復地思考:高三復習,政治課到底如何才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獲?!暑假聽了上海張人利校長的講座《后"茶館式教學"》,感觸更深--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成為高中教學能否走出新天地,高三備考能否取得新成就的根本出路。但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呢?是多講多練?是熟能生巧?是灌輸和題海戰(zhàn)術(shù)還是"減負高效"?《后"茶館式"教學》引起我們深刻的思考!
"茶館式"教學的本質(zhì)是讓教育走向?qū)υ捄秃献?讓教育走向?qū)W習共同體。后"茶館式"教學是以"茶館式"教學為基礎(chǔ),探索這一教學方法的發(fā)展,并且把這種教學方法的發(fā)展稱作后"茶館式"教學。后茶館式教學和我們提出的課改要求完全吻合,歸根結(jié)底就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不用講的我們一句也不講,所以它的教學模式:一是學生易懂的老師不講,二是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后學生解決或老師進行點撥,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又提高了課堂效率,非常有效,歸結(jié)起來它的核心就是"減負高效"。
張教授在分析中指出: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現(xiàn)狀是:教師總體講的太多,(教師以知識是否重要決定講不講,學生不明白的教師反而沒講或沒時間講透)忽視學生是否能夠自己學會或者借助同伴學會;許多課堂教學追求正確答案,學生的"潛意識"暴露不夠,特別是學生的"相異構(gòu)想"沒有顯現(xiàn)出來,更沒有解決;許多教師不明白自己每個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教學行為常常帶有盲目性。這樣的結(jié)果往往是講了很多遍,學生錯的仍然照錯,不會的仍然不會,導致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不高,甚至可以說是無效。
那什么是課堂教學效果呢?課堂教學的效果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fā)展。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有沒有實效的唯一指標,而對于高三學生來講,"授之以魚絕對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接受了多少,學生會不會自己去學習,這是有沒有實效的關(guān)鍵,所以高三復習,課堂教學必須按照最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方式方法進行,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以學生為本。結(jié)合張教授的講座,也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談談對提高高三政治復習實效的思考和做法。
第一;要明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和目的。教學的本質(zhì)是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設計、整合、創(chuàng)新、傳授的過程,是學生對教學信息的認知、理解、內(nèi)化、建構(gòu)的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的"交往和互動"。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包括我們現(xiàn)在的很多時候,都是以單方的教學活動為主要特征的"一言堂"、"單向傳授式"。其實我們都感到困惑,感到迷茫,但是不知所措。"后茶館室教學"的實踐和成效促使我們,警示我們,必須明確原有的教學方式一定要改變: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學過程中,教師關(guān)鍵地要從根本上指導和完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明確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教給學生如何"學",教學最終要落實在學生的學習效果、落實在學生知識、方法的掌握與綜合能力的提高上。所以教師教授了多少不是效益的實質(zhì),學生接受了多少才是教學的關(guān)鍵。
第二;要明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關(guān)鍵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張校長在講座中提到:絕大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自己講得太多。是的,我們總擔心,我們不講,學生就不懂。但我們沒有意識到,如果沒有挖掘?qū)W生潛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你講再多也是沒用的,不懂的還是不懂,懂的不需要你反復講。學生的"潛意識"暴露不夠, "相異構(gòu)想"( 教育理論上把學生由感性認識得出的偏離科學現(xiàn)象本質(zhì)和科學概念的理解與想法稱為相異構(gòu)想)沒有顯現(xiàn)出來,問題永遠沒辦法得到解決。所以,高三的復習教學,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更要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而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希望能有所行動,也希望我們的探索有成效。
(一)、教學中我很喜歡問學生:你們聽懂了嗎?真的懂了嗎?張教授也提到,每次考試作分析總結(jié)時,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為什么剛剛講過的、甚至講過很多遍的知識,學生仍然不會做,仍然忘記呢?因為我們常常告訴學生的是:什么是正確的,而沒有關(guān)注在這些問題上學生是怎么想的;而當學生聽不清楚時,你講第二遍是有用的,但如果學生聽不懂為什么的話,你再講第二、第三遍都是沒用的,除非你啟發(fā)學生為什么正確?怎么想?所以學生只有真正地懂--也就是理解了知識,才能將其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認識結(jié)構(gòu)。在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方面,教學設計的重難點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教師認為的難點不一定是學生的難點,教師認為不難的有可能正是學生的難點,一定要貼近學生生活,幫助學生理解內(nèi)化知識。在復習政府職能這部分知識時,我試著引出2010年氣候變化反常,自然災害比較多的事實出發(fā),從旱災到瀑雨從洪澇災害到泥石流到校園傷害案件,步步設問,引導學生掌握理解政府為什么要重視民生,為什么必須重視民生,如何重視民生;幫助學生分析歸納:國家性質(zhì)(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決定了政府的性質(zhì)是為誰服務的;政府的性質(zhì)、宗旨、地位又決定了政府要履行好管理和服務的職能,要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從生活中來,從生活中的案例出發(fā),把學生的情感調(diào)動起來,主動探究的意望激發(fā)出來,再去探究、揭示其內(nèi)在的知識或理論,再把這些知識或理論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聽"懂了,想"懂了。希望能不斷地深化探索并不斷地實踐完善。
(二)、你們記住了嗎?準備好了嗎?會寫出來嗎?理解了,聽懂了,如果不能熟記,考試時仍然會放空白。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學目標的定位要科學,容量要適當,要讓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能逐一落實,各個擊破,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現(xiàn)實教學中,這方面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做得比較好的:首先,科學安排課堂容量,空出適量時間(三至五分鐘)讓學生當堂熟記重點知識,并當堂檢測。當然,前提是復習新知識點時,要求學生做好預習;也可以復習新知識前先小測默寫復習過的重點知識點,讓學生有一個消化并檢測的機會。其次,把小測常規(guī)化,并一定給每次小測批改、打分。學生在輕微壓力下,學習效率高。再次,無論哪位學生都愛面子,拿到小測紙,首先關(guān)注的是分數(shù),所以課前準備,課堂理解加上適當?shù)牡氖煊?少講多記,課堂的效率也是可以充分顯現(xiàn)現(xiàn)出來的。
(三)、你們會用嗎?死記硬背不會用是沒用的。"教是為了不教,講是為了不講"。學生只有會用知識,才表明真正理解掌握了知識。高考要考查學生調(diào)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其實就是考查學生是否會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分析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試卷分析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不是知識點不掌握,而是經(jīng)常沒有搞清楚題目在問什么,也就是命題的意圖是什么不清楚?所以應該讓學生的"潛意識"盡量暴露在課堂中而不是暴露在試卷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審題技巧和方法,答題的套路和規(guī)律是每次高考都是要用到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精選例題,精講例題----和學生一起學習解題的思路、技巧,解題的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不是純粹追求正確答案,從而提高復習教學的實效性。
后"茶館式"教學方法在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方面,無疑是取得成功的!但課程改革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它不是某個教師在某一堂課就能完成的,實現(xiàn)的。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教師必須有豐富的知識,極其敏銳的課堂反應能力,才能做到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形式更靈活,教學的價值取向更加明確,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所以它對教師也是一個挑戰(zhàn),特別是高三年的教師,更要轉(zhuǎn)變觀念,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zhì),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把后"茶館式"教學落實到實踐中去,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教育是百年大計,教學是一個過程!真正的教學實效應該還不只是體現(xiàn)在一段時間或一次評價及檢測中,而是關(guān)系著一代人甚至是國民的素質(zhì)。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讓自己融入到新課程改革中,不僅關(guān)注學生現(xiàn)在的發(fā)展,更加關(guān)注學生將來的發(fā)展,能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 教育部
[2]張人利教授的講座〈〈后"茶館式"教學〉〉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養(yǎng)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