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可華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精彩而有效的提問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幫助他們開啟思路,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因此,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1、 課堂提問的展現(xiàn)方式
同樣一個問題,我們寫在黑板上,或者用投影的方式展現(xiàn),或者是口頭提問對學生的心理影響是不同的。有的問題比較長,或者是中間有較多的生物學術語,而且這個問題又是本節(jié)課很重要的問題,我們就應該把它寫在黑板上,或者用投影的方式展現(xiàn),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準確地了解老師所提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他們的足夠重視。
2、 課堂提問的層次性
問題的設置要有層次性即遞進性,這是一種循序漸進、尋根問底的提問方法。是"支架式教學"方式的核心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那些教學難度較大、學生不易理解的內(nèi)容,可以采用此法。根據(jù)思維"最近發(fā)展區(qū)"原理,教師在提問時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圍繞主旨,層層設問, 由淺入深,步步誘導,讓學生一一探討,知曉道理,達到真正解決問題的目的。如,"我們?nèi)祟惖钟≡w侵害的第一道防線是什么?"問題較難。我們可以這樣設置分層問題:
1)、通過對蘋果是否削皮的現(xiàn)場觀察,可以看出果皮對蘋果有什么保護作用?被小鳥啄破皮的蘋果與其他的蘋果一樣嗎?為什么?
2)、人類的皮膚劃破后為什么藥用酒精消毒?皮膚對我們?nèi)祟惖慕】涤惺裁醋饔?
3)、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還有其他的器官嗎?為什么呼吸道感染后易引發(fā)感冒、肺炎等并發(fā)性疾病?拉肚子后還易發(fā)燒?
4)、皮膚被燙、燒傷后會對人體造成什么影響?
5)、應該如何保護我們的第一道防線?
第一個問題從學生很容易觀測到的蘋果削皮后的變化現(xiàn)象入手,直觀、生動,第二個問題再引入到我們?nèi)祟惖钠つw對外界病原體的防御作用,然后再引入到呼吸道等管道粘膜的防御作用。這樣就降低了問題的難度,有利于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問題,從而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思維的深化。
3、問題設置的開放性
為了給學生更多的思維活動空間,教師可對學生設計和提供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樣可以啟發(f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 探究的思維品質(zhì)。發(fā)散思維是指利用不同的思維方向,不受限于現(xiàn)有知識范圍,不遵循傳統(tǒng)的固定方法,采取開放和分歧方式,以衍生各種可能的答案或不同的解決方法。發(fā)散思維必須流暢,有彈性并富有創(chuàng)造性,也必須符合原有特性、原則及切題。特別是初中生物知識更與我們的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設計的開放性問題要盡可能地聯(lián)系真實的現(xiàn)象和生產(chǎn)、生活實際,為課堂上的學習與未來走向社會搭建"橋梁"。
4、把握課堂提問時機
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它既是教師素質(zhì)的體現(xiàn),更是教師教學觀念的體現(xiàn)。恰當把握提問時機,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發(fā)掘學生潛能,提高課堂效益。而教學中的發(fā)問時機與學生的興奮點是稍縱即逝的,這就需要教師善于捕捉,因勢利導。比如,我們學習過"如何保護我們的第一道防線"后有同學可能馬上就問:"有一次我和爸爸在干農(nóng)活時,我的手不小心被樹枝被劃傷啦,當時沒有酒精消毒,爸爸教我用唾液消毒,有道理嗎?"這個問題真是非常及時,我們就應該牢牢抓住這種生成性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討論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問題:"人體的體液中所含的殺菌物質(zhì)和吞噬細胞對侵入人體的病原體的抵御作用"。進而引導學生討論人類的淚水是否對人體有用?我們用臟手揉眼時為什么會淌淚?腿部破皮流血后為什么很多時候不被感染?這些開放性的問題能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
5、提問對象的針對性
新課程所倡導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這種教育能夠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fā)展,因此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課堂提問要全面衡量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給每個學生以均等的機會,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和提高。因此我們在實際問題時應根據(jù)學情不同的學生將問題分為三個甚至更多等次:第一類:基礎性知識或易于觀察到的現(xiàn)象。如,蘋果削過皮五分鐘后我們看到果肉有什么變化?被小鳥啄過的蘋果皮與正常果皮有什么不同?第二類:需要較復雜的思考與推理才可獲得答案的問題。如,為什么呼吸道感染后易引發(fā)感冒、肺炎等并發(fā)性疾病?拉肚子后還易發(fā)燒?第三類:很復雜的問題,需要很豐富的知識積累,或者需要很復雜的邏輯推理才可解決的問題。比如:免疫力較強對我們?nèi)梭w會產(chǎn)生哪些影響?這就需要學生從正反兩個反面辯證地綜合分析,適于基礎好、思維能力強的的學生。如果對提問缺乏足夠的針對性,對學生的提問如果不看對象、不分程度,那么很難達到提問的效果,還可能挫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6、提問的趣味性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當教學內(nèi)容能夠引起學生興趣時,學生學習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對所學知識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從而獲得較多、較牢固的知識與技能。學習中最活躍的成份是求知欲,因此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以激起學生學習新授知識的高漲情緒。如,《生物的變異》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問題:1.你和你的兄弟姐妹長相上或者在性格脾氣上有相同的地方嗎?有哪些差異?皮膚顏色黑還是白、單眼皮還是雙眼皮、大嘴還是小嘴、塌鼻梁還是高鼻梁,耳垂大還是小,胖還是瘦,脾氣是急躁還是慢性子等等通過這種有趣味性的提問,能大大調(diào)動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豐縣黃樓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