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雷,王靜宜
(1.沈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系,遼寧沈陽 110102;2.沈陽體育學院社會體育系,遼寧沈陽 110102)
中國足球文化發(fā)展軌跡的異化及其本位回歸訴求
楊 雷1,王靜宜2
(1.沈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系,遼寧沈陽 110102;2.沈陽體育學院社會體育系,遼寧沈陽 110102)
在對中國足球文化內涵的闡釋、歷史的回眸基礎上,揭示足球文化的異化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以及導致落后局面的原因,進而提出了本位回歸的訴求:中國足球應拋棄功利主義,回歸大眾足球文化;中國足球應抵制腐朽文化,樹立職業(yè)足球精神;中國足球應克服剛性管理文化,構建科學管理核心理念。
足球文化;職業(yè)足球;本位回歸
Abstract:After it explain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football and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this article reveals various problem s in the cultural alienation of football and reasons for the backWardness of Chinese football.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appeal for regression to standard:football should abandon the utilitarian,regress to the Mass football culture;football should resist decadent culture,foster the spirit of professional football;football should be overcome rigid Management culture,build scientific the core concept of Management,the a im is for cumulating strengths for the early take-off of Chinese football.
Key words:football culture;professional football;regression to standard
北京奧運會結束后,舉國上下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社會各界因國盛而驕傲,因奧運而自豪,我國的體育事業(yè)因此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此時的中國足球卻危機四伏,甚至成為大眾與媒體口誅筆伐的對象。究其根源,觀點很多,有認為是管理機構的問題,也有的認為是運動員個人素質問題,還有的認為是現(xiàn)行體制機制問題等等。本文結合中國足球文化現(xiàn)象對此進行探討。
《辭?!分v道:“文化,從廣義來說,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庇梦幕瘜W術語來講,就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當代美國社會學家戴維·波普諾也認為:“文化是一個群體或社會所共同具有的價值觀和意義體系,它包括這些價值和意義在物質形態(tài)上的具體化?!睋苏撝?可將足球文化概念定義為:以足球運動為載體而形成的物質、精神、行為和制度的符號系統(tǒng),主要指以足球運動的生理和社會功能為軸心內容的精神與行為的總和,包括足球物質文化、足球精神文化、足球行為文化、足球制度文化等[1]。
在中國足球文化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有著悠久的足球文化傳統(tǒng),文化底蘊極其深厚。在舊中國足球文化曲折發(fā)展過程中,西方足球文化涌入帶給了中國足球文化新的元素。新中國足球文化的發(fā)展,預示了足球文化全面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開始[2]。
在《國際足球運動發(fā)展史》報告中,國際足聯(lián)秘書長布拉特明確指出:“足球源于中國,由于戰(zhàn)爭而傳入西方,”這充分肯定了最早的足球運動發(fā)源于中國,比其他國家早 1000多年。足球源于中國,最早被稱為“蹴鞠”或“踏鞠”?!磅怼焙汀疤ぁ倍紴樘叩囊馑??!熬稀敝傅氖且环N“毛丸”,即用毛發(fā)一類有彈性的東西,外包皮革而做成的球?!磅砭稀痹谖覈糯⑿辛藘汕Ф嗄?中國古代“蹴鞠”運動包含著對抗性、競技性、娛樂性和健身性,表明我們有著世界最早的古代“足球文明”。在中國足球運動的文化傳統(tǒng)中,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東漢的李尤曾寫了一首《鞠城銘》,描述的就是蹴鞠比賽時的情景:“圓鞠方墻,仿象陰陽,法月衡對,二六相當,建長立平,其例有常,不以親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猶然,況乎執(zhí)機。”這從中表明了中國古代足球已將競技和娛樂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體育比賽的公平和公正,歷史傳統(tǒng)文化對于古代足球運動發(fā)展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同時也是復雜而深刻的[3],而且對我國現(xiàn)代足球的發(fā)展必然產生影響。
1840年,伴隨著英國的殖民侵略,現(xiàn)代足球傳入中國,西方的足球文化也進入中國。由于當時外來足球文化是伴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來到中國的,這就必然引起民族心理的極力抵制,導致足球文化沒有對中國人的社會生活造成影響。洋務運動后,“仇洋”、“排外”的思想被“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取代,西方學校和新式軍隊開始建立,足球開始興起,西方的足球文化開始擴散。辛亥革命的勝利和“五四”運動的爆發(fā),促進了中國人思想的解放,從政治上和思想上為西方足球文化在中國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足球不僅僅是學校和軍隊里訓練的內容,社會上也開始出現(xiàn)了足球運動的熱潮。與此同時,足球規(guī)則、制度也越來越多地介紹到了中國。西方足球注重個人主義,強調的是個性張揚,自我發(fā)展和個人自由的人文精神,以及性情剛烈、率真、好勇斗狠、喜歡冒險體育精神傳到了中國[4]。西方的足球文化對我國傳統(tǒng)體育中的修身養(yǎng)性、注重休閑的精神形成了重大的沖擊。
全國解放后,新中國的足球運動得到了深度開展,新中國的足球文化開始了全面的探索。1951年,在天津市舉辦了解放后首屆全國足球賽,新中國的足球比賽風風火火地舉辦了起來。在 1958年舉行的全國足球訓練工作研討會上,就中國足球的比賽風格提出了“勇、快、巧、準”的四字口訣,明確新中國足球發(fā)展的方向。60年代初,國家體委提出“大力開展足球運動,迅速提高技術水平”口號,足球運動員更加注重自身技術水平的提高,一批優(yōu)秀的運動員涌現(xiàn)了出來,當時的足球文化是積極向上的。1977年時“十年浩劫”之后的第一次國際足球比賽,足球運動開始全面復興。隨著我國全面的改革開放,足球文化受到了經濟文化的全面沖擊,足球的社會化、科學化及訓練體制改革的呼聲鵲起,足球開始進入改革階段。1992年 6月,北京紅山口會議吹響了中國足球改革的號角,提出了改革體制、轉變機制、整頓隊伍的三大目標[5]。1994年,中國足球正是開始了職業(yè)化的進程,中國足球文化更加強調個性化,凸顯人文主義色彩,經濟效益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中國足球文化并沒有按照當初設想的那樣走上應然的發(fā)展道路,卻在發(fā)展道路上產生了發(fā)展軌跡的異化,阻礙了中國足球的健康發(fā)展。中國足球的社會化改革就是因為過分追求成績和經濟利益,導致精神層缺失,最終中國足球走向了文化歧異的不歸路。足球的發(fā)展狀況在社會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消極情緒,進而使整個足球運動的發(fā)展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極端的文化貧困。
功利主義作為價值取向,是一種以人們行為的功利效果為道德準則的基本評價標準。功利主義認為追求功利是人的本性,個人利益是真實的,社會利益是虛構的,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個人利益[6]。中國足球的功利化異化過程非自今日始,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一步步演變而來的。中國足球職業(yè)化的過程中過度、過快追求成績和經濟利潤是普遍特征。主管部門和俱樂部工作重點往往只注重足球運功可能帶來的政績和經濟效益,對足球文化氛圍的培育只是輕輕帶過。從過去的“甲 A”到今天的“中超”,足球運動市場化已走過了十幾個春秋,但中國的足球產業(yè)仍然在艱難地摸索前行,足球運動水平止步不前甚至出現(xiàn)了退步。主管部門和俱樂部在營造和培育足球文化中普遍存在蜻蜓點水的通病,過于注重主體利益和眼前利益,忽略足球文化積淀和俱樂部的機制健全。因經濟利益隨意更換主場,輕易交換俱樂部主權,因球隊成績輕則罷賽、重則退出,是中國足球一道獨特的景致。昔日十冠王遼寧足球隊數(shù)次更換合作者,屢次調換主場,無非是為了“功利”,最終失去了往日輝煌。2008年武漢足球俱樂部退出中超聯(lián)賽,也是因“功利”而起。中國足球功利主義的泛濫導致中國足球文化的異化,足球運動水平提高、聯(lián)賽的發(fā)展、俱樂部的聲譽、球迷的擁護、大眾的喜愛皆因此而遠去。
多年來,體育精神鼓舞了無數(shù)國民?!靶∏蜣D大球”的國球乒乓精神、神奇“五連冠”的女排精神等,都是體育運動發(fā)展的根本、源動力。足球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和支持,小平同志“足球要從娃娃抓起”的指示,更是奠定了足球運動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地位。但目前中國足球卻停滯不前、陋態(tài)百生,令國人失望。中國足球精神匱乏就是主要原因之一?,F(xiàn)代足球運動的本質是不變的,但在不同國家、民族文化的影響下,所體現(xiàn)出的現(xiàn)代足球精神又有所不同。比如歐洲的一些國家,德國體現(xiàn)的是日耳曼民族鋼鐵意志般的現(xiàn)代足球精神;英國體現(xiàn)的是英格蘭民族大刀闊斧般豪邁的現(xiàn)代足球精神;法國體現(xiàn)的是法蘭西民族浪漫情懷般的現(xiàn)代足球精神。2002年韓日足球世界杯中韓國國家隊的驚人表現(xiàn),就是其厚重的足球精神所帶來的超強動力鼓舞著每一位球員、每一位球迷,讓他們?yōu)榱藝液兔褡宓臉s譽,頑強拼搏、克服困難、超越自我,博得了世界的尊重。反觀我國,缺乏意志品質的“黑色三分鐘”,缺乏職業(yè)道德的黑哨假球、泡吧事件,1985年的 5.19球迷騷亂、武漢 1998年5.10事件、1998年 5.31延邊事件、2000年 7.10西安事件、2002年北京 9.8事件、2004年新鄉(xiāng)球迷事件等球迷不冷靜行為卻屢見報端,嚴重損害了國際足球形象。
足球管理文化作為足球文化的組成部分,決定著足球文化的先進程度。世界杯、歐錦賽、歐洲五大聯(lián)賽皆因完善的管理、經營體系而享譽全球,因為他們有著先進的管理文化。以管理、經營操作的典范——英格蘭超級聯(lián)賽為例,由各家英超俱樂部組成的職業(yè)聯(lián)盟共同經營聯(lián)賽,聯(lián)賽大部分的利潤由職業(yè)聯(lián)盟按各俱樂部的成績,按比例分配,其中利潤最大的電視轉播費幾乎都歸俱樂部所有。英格蘭足總只負責組織本國的國家隊的訓練、比賽;編排賽程,制訂規(guī)則;培養(yǎng)裁判、派遣裁判;處罰違紀球員、俱樂部等,對聯(lián)賽的產權、經營權宏觀掌控。也就是說,足總更多的是在技術上的管理,利潤和主權都歸俱樂部所有。因此大多數(shù)俱樂部的利益得到保護,更多的資金用于隊員的訓練、后備隊的建設和自身品牌建設。而中國足球的管理文化存在著嚴重的剛性,直接導致了中國足球管理體制存在嚴重剛性的現(xiàn)狀[7]。中國職業(yè)足球市場化操作程序嚴重滯后,行政管理意味太濃,阻礙了運動員和教練員積極性的有效發(fā)揮。剛性的足球管理文化導致實行了十幾年市場化的中國足球尚未成為真正的市場化足球產業(yè),暗箱操作頻繁出現(xiàn),失去了支持者的信任,導致了中國足球文化的異化。
足球的精髓是其物質財富背后的文化生命。中國足球如果沒有文化優(yōu)勢就不可能擁有未來。重新構建中國足球文化,是中國足球走出低谷的原理性要素。
足球文化是一種大眾文化,在產生、發(fā)展、繁榮的過程中,離不開大眾這塊深厚的土壤。競賽來源于游戲,19世紀初,現(xiàn)代足球誕生于英國的劍橋和牛津大學內,學生們業(yè)余時間通過足球游戲展現(xiàn)青春活力、強健體魄。那時的足球游戲規(guī)則簡單,可以手抱腳踢,彼此間可以發(fā)生肌體沖撞,場地沒有限制,只要是一塊平地就行。當時娛樂方式匱乏,而足球運動為人們提供交流、聚會的平臺。隨著人們對足球的熱情不斷升高,足球運動逐步成為世界第一運動。縱觀足球運動發(fā)展過程,是大眾孕育、發(fā)展了足球,足球服務了大眾。因此,要提高我國足球水平,必須讓足球回歸本質,服務大眾[8]。杜絕因足球搞足球,放棄足球權益圈的足球發(fā)展計劃,制訂滿足大眾需要的足球發(fā)展計劃,重新構建中國足球文化,才是中國足球發(fā)展的健康之路。
中華民族精神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是中國足球精神的源泉。報效祖國,為國家、民族的榮譽奮斗應是每一位足球人的終身道德操守。以此為核心,培養(yǎng)運動員的職業(yè)道德、公平競賽精神,錘煉運動員頑強拼搏、克服困難、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質。建立廣泛渠道引導球迷懂球、愛球,將其發(fā)展成為中國足球的堅強后盾。在社會物質財富豐富的今天,如何豐富運動員的精神財富是足球管理者的真正難題??啥嗄陙韺Υ酥皇钦劧蛔h或議而無果,致使球員素質逐年下降,反面事件年年不斷。中超 2008賽季,李瑋峰踢人報復事件間接導致武漢光谷足球隊退出聯(lián)賽;上海申花球員“染黃”事件皆是球員素質引起,極大地損害了中國足球形象。因此,以中華民族精神為核心,積極學習各國先進的體育精神,豐富中國足球精神,構建中國足球文化,才能快速提高我國足球運動水平。
現(xiàn)代足球運動發(fā)展規(guī)律表明,只有科學的管理、高水平的聯(lián)賽才能促進本國足球運動水平快速發(fā)展。根據國情,足協(xié)和俱樂部理清產權,建立獨立俱樂部法人制度,把經營決策權落實到擁有財產權的董事會手中,由董事會來經營俱樂部的經濟項目。俱樂部與中國足協(xié)相協(xié)調制定科學的營銷計劃,開發(fā)和利用無形資產,促進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9]。提高我國職業(yè)足球聯(lián)賽的從業(yè)人員素質,足球產業(yè)的經營必須由經濟專家來指導,使俱樂部管理者不僅僅要提高俱樂部的運動成績,而且要更多地考慮上座率、轉播權、廣告、贊助等涉及到一切經濟領域有關的問題和公共關系。例如歐洲實力強大的足球俱樂部大多是由企業(yè)家管理俱樂部的日常運作,使俱樂部既在殘酷激烈的職業(yè)聯(lián)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又能獲得最大限額的利潤。
總而言之,中國足球運動于 1994年市場化至今,批評聲不絕于耳。我國第一個走向市場化的體育單項運動、收入最高的專項群體之一,卻未換來相應的進步,反之倒退現(xiàn)象愈加明顯。具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底蘊的中國足球文化當前不但沒有發(fā)揮應有的功能,反而由于發(fā)展軌跡的異化導致了目前中國足球的困境。應該借助北京奧運會后中國體育事業(yè)的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重新構建中國足球文化,使之盡快適應世界足球發(fā)展趨勢,從而促進中國足球運動健康、快速地發(fā)展。
[1]劉志云.傳統(tǒng)文化對足球運動發(fā)展影響初探[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9(3):24.
[2]馬連鵬.現(xiàn)代足球的民族精神與中國足球的文化缺失[J].體育學刊,2006(6):31.
[3]夏祥偉.巴西足球與“大熔爐文化”[J].體育文化導刊,2004(2):60-62.
[4]張社平.從文化視覺反思中國足球運動的發(fā)展[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5(6):74.
[5]幸 昊.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視閾看傳統(tǒng)文化與足球風格的融合[J].體育科學研究,2007(3):22-24.
[6]田 磊.中國足球的樣本價值[J].南風窗,2007(9):54.
[7]付 宏.中國足球產業(yè)的產業(yè)組織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3):726-728.
[8]徐良彥,徐立功,唐春風.我國職業(yè)足球俱樂部的經營現(xiàn)狀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8(3):113-115.
[9]章海晨.我國足球產業(yè)的形成與發(fā)展策略[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5,21(5):16-18.
責任編輯:劉紅霞
Dissimilation of Football Culture in China and Appeal for Its Reture to Track
YANG Lei1,WANG Jingyi2
(1.Sport Training Department,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110102,L iaoning,China;2.Social Sports Department,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110102,L iaoning,China)
G80-05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編號:1
1004-0560(2010)04-0043-03
2010-03-13;
2010-07-02
楊 雷 (1971-),男,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