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彥慧 陳文成 王永濤
摘要:漢高祖劉邦起于布衣,在數(shù)十年之間滅掉其他起于亂世的大小諸侯王,成就了大漢王朝四百年,這其中有許多值得現(xiàn)代人思考的東西。劉邦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他的用人之道.本文筆者從入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分析一下劉邦的用人之道。
關鍵詞:劉邦。人力資源管理;用人之道
一、引言
秦朝末年,佞臣趙高弄權,秦二世昏庸殘暴,弄得民不聊生,沉重的徭役、賦役壓得農民喘不過氣來,逼得人們不得不反。先有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開啟了中國古代農民起義,反抗暴政的先河,后有各路英雄豪杰起兵響應,劉邦就起于此時,大小幾十路反王經(jīng)過數(shù)十年混戰(zhàn),最后僅剩下劉邦、項羽兩路。鴻門宴上劉邦險些喪命,死里逃生后便拉開了與楚霸王的歷史大戰(zhàn)。經(jīng)過數(shù)年的角逐,劉邦在“垓下之戰(zhàn)”逼得項羽自刎烏江,從此天下成為劉氏的囊中之物,大漢王朝得以建立。
大漢王朝建立以后,劉邦并未高枕無憂,古語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江山打下來了,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易,江山打下來了,下面要做的就是鞏固劉氏江山。如何鞏固江山?首先要做的就是消滅掉那些擁兵自重的異性諸侯,這些異性諸侯王大都手握重兵,割據(jù)一方,像戰(zhàn)將韓信之流,對劉氏天下構成了嚴重威脅??v觀劉邦一生,真可謂“戎馬一生”,打天下保天下的一系列成功之中無不蘊含著他高超的用人技巧。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里更要說的是得人才者得天下。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有一批在很多方面才能都優(yōu)于自己的頂尖人才圍繞在自己的周圍,劉邦卻做到了。《史記?高祖本紀》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日:“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日:“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彼抉R遷的這段精彩的描寫,精辟地概括了劉邦的馭人之道。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在某些方面可以不如部下,但只要他能夠發(fā)現(xiàn)下屬的才能并使其能夠充分發(fā)揮,他就是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劉邦非常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能做開國皇帝。劉邦的很多用人思想對現(xiàn)代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有非常大的借鑒意義。下面筆者將從中挑選幾點具體論述。
二、劉邦的用人之道中體現(xiàn)的現(xiàn)代人力資源思想
1.量才適用,因材制宜
在群雄爭霸的年代,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得民心可以得到人民的擁護,從而就擁有了充足的兵源,冷兵器時代軍隊的數(shù)量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不是絕對因素)。在被稱為西方的孫子兵法的,德國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歷史學家,普魯士軍隊少將,卡爾?菲利普?戈特弗里德?馮?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中也肯定了軍隊數(shù)量對戰(zhàn)爭勝負的重要作用。得人才,就是能找到一大批能夠獨擋一面,能統(tǒng)御軍隊,能出謀劃策的王佐之臣,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足見優(yōu)秀的軍事人才對戰(zhàn)爭勝負的影響。在楚漢爭霸過程中,劉邦為何最后打敗項羽,成就大漢百年基業(yè)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劉邦有高超的馭人才能,而項羽雖有萬鈞神力,有萬夫不當之勇,但他終究是匹夫一個,莽夫耳。正如漢高祖自己所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扶百姓,給饋響,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由這段話足見人才之重要。下面來對劉邦的用人之道加以分析。
量才適用,因材制宜,這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難??v觀古代帝王,試問能做到這一點的有幾個,而劉邦就是那為數(shù)不多能夠做到的古代帝王之一。上文中劉邦在總結自己成功的原因時,他對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人杰適才適用可謂發(fā)揮到了極致。張良善出謀劃策就讓他做總參謀長,專門負責為劉邦出謀劃策,蕭何善于做后勤工作,就讓他專門負責為軍隊供應糧草、兵器等戰(zhàn)略物資,并負責后方的經(jīng)濟建設,韓信乃軍事奇才,可謂百戰(zhàn)百勝,就讓其做三軍總司令,率軍為劉邦征伐各路諸侯。同樣在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中如何合理分配人力資源也是關系到企業(yè)生存的關鍵因素,有些人才在開拓市場方面有卓越才能,就應讓他去做市場開拓方面的工作,有的人善于做研究就應該把他安排到企業(yè)的研發(fā)部門……如果把善于做市場開拓的人才安排到產品研發(fā)的崗位,而把善于做研究的人安排到市場營銷的職位上去……就是對人才的浪費,企業(y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焉能不敗?
現(xiàn)在很流行一個詞匯“復合型人才”,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不是所有的人才都能成為復合型人才。“學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每個人都有其擅長的方面,而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應該如劉邦那樣量才適用,發(fā)揮各種人才的專長。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強調的重視分工一樣,如果把劉邦打天下看作一個完整的生產過程的話,那么張良、蕭何和韓信就可以是看作操作各個工序的技術工人,只有讓他們合理分工,有序合作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2.賞罰分明,有效激勵
劉邦開始時是泗水亭長,他本身也帶有一點江湖俠客的習氣,對功臣的封賞從來都是大手筆的,這就與項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項羽每次對部下進行封賞,總是婆婆媽媽,很舍不得,結果劉邦的將領都肯為之效死命,而項羽的屬下很容易臨陣倒戈,投靠劉邦。司馬光用“匹夫之勇”、“夫人之志”來評價項羽,一點都不為過。劉邦確有其過人之處,而各將領大臣的功過他自是心中清楚,《史記》上是這么記載的:漢五年,既殺項羽,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贊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堅執(zhí)銳,多者百余戰(zhàn),少者數(shù)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zhàn),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日:“諸君知獵乎?”日:“知之?!薄爸C狗乎?”日:“知之。”高帝日:“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fā)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fā)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shù)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本冀阅已??!眲畹倪@段話雖然聽起來讓人感覺不太順耳,但確實精辟,這說明他對部下的功勞大小、應受何封賞都了如指掌,用人努力資源管理有關術語數(shù)也就是,領導者能對下屬實行有效地績效管理,領導者能對下屬對組織的貢獻大小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根據(jù)下屬對組織貢獻的大小對下屬進行適當?shù)奈镔|與精神獎勵,并不一定非采用“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要懂得把握不下的需求。
3.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舉,不受世俗偏見,把各路人才都拿回其麾下,為其效力
劉邦用人可謂不拘一格,不管你是降將,還是有缺點或著曾經(jīng)犯過錯誤之人,只要你有某一方面的才能,劉邦都可以委以重任,史記中記載說張良是“盜嫂之徒”,劉邦不會輕易聽信他人的閑話,仍委張良以重任,張良確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確實是王佐之才,張良最終成為為大漢建立的三個最重要的開國功臣(另兩個為蕭何與韓信)之一,這種氣魄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在劉邦的麾下有秦朝的降將也有項羽的降將,劉邦都委以重任,割地封侯,賞賜頗豐,項羽沒這種氣魄,這也是項羽最終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從現(xiàn)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分析,劉邦這些舉措對現(xiàn)代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有何啟示呢?企業(yè)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那個企業(yè)擁有了高素質的人才并且能讓這些人才充分展現(xiàn)他們的才能,這個企業(yè)就會立于不敗之地,企業(yè)用人要唯才是舉,但目前的中國一些企業(yè)尤其是民營企業(yè)的現(xiàn)實是企業(yè)大都采用家族式管理,用人唯親是舉,主要管理崗位要么安排自己的親信,要么安排自己的親朋,這樣做不利于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現(xiàn)代企業(yè)的管理者應該學學劉邦的用人氣魄,當然德才兼?zhèn)涞娜瞬抛詈?,但有時候某些非常出色的人才可能道德上有一點點瑕疵,高明的企業(yè)老總會不拘小節(jié)大膽啟用這些人才。
三、結論
劉邦的高明的用人之道不止這些,筆者只是從幾個小的方面發(fā)表了一些個人觀點,如果要深入研究研究劉邦的用人之道筆者建議大家研究一下司馬遷的《史記》還有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里面關于劉邦和項羽的篇章,要研究劉邦的用人之道必須同時對比研究項羽的用人之道?!妒酚?高祖本紀》和項《史記?羽本紀》寫的相當精彩,人面對人物的心里刻畫相當透徹。劉邦、項羽兩人的用人之道有天壤之別,具體需要大家仔細研讀一下相關文獻。筆者以為,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者尤其是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很有必要研究一下中國古代的一些典籍,如《史記》、《資治通鑒》等史學巨著,這對企業(yè)管理者做好企業(yè)的管理工作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