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漆t(yī)院的門診病人口腔細菌感染發(fā)生率高,口腔感染病患應用頻繁。抗感染藥物使用涉及病種廣,用藥具有顯著代表性。為了解抗感染藥物在本院門診的使用現(xiàn)狀,以進一步提高合理用藥水平,給監(jiān)督管理提供參考,筆者對本院門診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探討抗感染藥物在口腔??漆t(yī)院的使用特點。
資料來源于本院門診藥房2009年微機管理系統(tǒng)的抗感染藥物消耗數(shù)據(jù),包括藥品名稱、規(guī)格金額,采用金額分析法,用藥頻度(DDDs)分析法[1]和日均用藥金額(DDDc)分析法[2]分析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用excel表進行金額,DDDs和DDDc的統(tǒng)計。其中,DDDs=用藥總量/DDD,DDDc=該藥品消耗的總金額/該藥品的總DDDs,DDDc數(shù)值越小,說明該藥品日均費用越低。DDD是指以達到主要治療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劑量,以《中國藥典》2005年版及《新編藥物學》第15版規(guī)定的日劑量為準,未收載的以藥品說明書或臨床實際使用情況確定。
2.1 本院門診藥房抗感染藥物主要以口服為主,口服抗菌藥占抗感染藥物的97%。因為一般用于口腔治療后的預防用藥,所以采用口服給藥不僅能滿足治療需求,而且患者回家可自行服用。注射抗感染藥物以林可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最多,其因抗菌譜廣、過敏反應少的特點而被廣泛使用。從用藥金額上看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和抗真菌類。本院使用的青霉素類主要是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的阿莫西林,以及阿莫西林與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配伍的復合制劑。后者尚具有耐β內(nèi)酰胺酶的特點,因此青霉素類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用藥金額居第1位。頭孢菌素類的品種數(shù)和用藥金額均居本院門診抗感染藥物第2位,其原因是該類藥物具有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毒副作用少等特點,適合于多年齡段的患者。青霉素類與頭孢菌素類金額所差不多,兩者共占2/3的份額,同為治療后預防感染的主要藥物??拐婢幱盟幗痤~居第3位,其原因是本院門診用藥人群中,有很多口腔真菌感染患者[4],他們多因長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機體免疫力低下,引起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2.2 2009年我院門診用抗生素金額排序前10位藥物的金額及DDDs排序 見附表1。
由附表1可見,用藥金額排序前10位的藥物占抗感染藥物總金額的91.27%,用藥頻度并不與用藥金額呈線性關(guān)系。因門診患者口腔真菌感染較多[4]DDDs居首位的為抗真菌藥,且制霉菌素片的DDDs高于氟康唑膠囊,其使用符合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療原則[5],即局部使用制霉菌素,亦可口服氟康唑。
氟康唑是一種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毒副反應小的三唑類抗真菌藥,其唾液中的濃度接近血藥濃度,有研究表明,用于治療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療效優(yōu)于咪唑類抗真菌藥酮康唑,是治療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疾病療效最佳、不良反應最小的藥物。
多種口腔疾病,如牙周炎、冠周炎、急性根尖周圍炎、急性牙周膿腫等均伴隨細菌感染,《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推薦的抗菌治療藥物為阿莫西林[5]。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分散片和阿莫西林膠囊的DDDs均較高,但后者高于前者,說明臨床治療符合該指導原則。甲硝唑維B6片是治療厭氧菌的有效藥物,口腔中厭氧菌數(shù)量巨大,通常患者使用廣譜抗菌藥配合甲硝唑維B6效果更好,所以甲硝唑維B6片DDDs值排第三,僅次于制霉菌素和阿莫西林。
附表1 金額排序前10位藥物DDDs
附表2 金額排序前10位藥物DDDs、DDDc
2.1 2009年本院門診藥房抗感染藥物用藥金額排名前10位藥物的金額,DDDs及DDDc見附表2。由附表2可見,DDDc前三位與DDDs前三位相同,可見本院臨床治療用藥充分體現(xiàn)安全有效經(jīng)濟的合理用藥原則。因口腔頜面部血流豐富,許多口腔疾患經(jīng)正確的局部治療,去除病灶后即可達治療效果,術(shù)后引起感染的機會較小,可不使用中、高級抗感染藥物。
抗感染藥物在口腔門診主要預防和治療口腔頜面部感染。這些感染主要包括牙齒周圍組織感染,如牙周炎、冠周炎、急性根尖周圍炎、干槽癥、急性牙周膿腫等。《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規(guī)定口腔感染的治療原則[5]是以清除牙石、菌斑,沖洗局部,切開引流清除感染的牙髓等局部治療為主,抗感染治療僅為輔助治療。筆者所在醫(yī)院門診抗感染藥物用藥金額占總用藥金額的比例僅為14.32%,遠低于有關(guān)文獻對國內(nèi)綜合醫(yī)院30%的報道[3]。使用的抗感染藥物以口服第一、二代頭孢菌素、抗真菌藥和青霉素類為主,抗感染藥物使用起點較低,基本符合該治療原則,并且通過DDDc值可以看出符合合理用藥中提到的安全有效經(jīng)濟原則,可見本院門診抗感染藥物使用較為合理。但是,本院門診抗感染藥物的使用目前多依賴于醫(yī)生經(jīng)驗性用藥,尚缺少細菌學檢測結(jié)果和抗感染藥的藥敏檢測相關(guān)依據(jù)的指導,因此,抗感染藥物的合理使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