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平,馬有保
(浙江工業(yè)大學體育軍訓部,浙江杭州310032)
肥胖是指身體中的脂肪堆積過多。肥胖的程度與體脂所占體重的比例有關。嚴重的肥胖可以看成是一種以身體脂肪含量過多為主要特征的病態(tài)。肥胖不能只靠體重來判斷,不論體重高低,只要肌肉量達不到規(guī)定標準,體脂百分比高,都將視為肥胖。通常把體重正常而體脂百分比高、體脂過剩稱為隱形肥胖。
肥胖及隱形肥胖是影響學生體質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超重與肥胖大學生的立定跳、耐力、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都顯著低于正常體重組,對大學生的體質產(chǎn)生較大的負面影響[1,2];隱形肥胖與非隱形肥胖者的體重沒有明顯差異,而體力與運動能力卻下降[3]。那么究竟大學生的隱形肥胖情況如何,本研究旨在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
隨機抽取浙江工業(yè)大學在校大學生300人,男女各150人。研究指標主要有:身高、體重、BMI、體脂百分比、肥胖度等。各指標均數(shù)及標準差見表1。
表1 各指標一覽
1.2.1 查閱、收集有關身體成分、肥胖的資料,對所得資料運用文獻資料分析法進行研究。
1.2.2 身高、體重:采用國家體育局規(guī)定使用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儀器進行測試;受試者赤腳,男生著背心短褲,女生著短袖短裙。
1.2.3 體脂百分比、肥胖度,使用韓國生產(chǎn)的八電極多頻率Inbody3.2人體成分測試儀進行測量。受試者赤腳,衣著同身高體重。測試前,先用專用紙巾擦凈電極片與受試者手、足掌;受試者赤足踩在左右電極片上,待inbody3.2儀器屏幕上顯示受試者基本資料后,受試者左右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別接觸左右手電極片,隨之即可從電腦屏幕讀出測試結果,同時打印出體成分、體脂百分比、外觀肥胖度等數(shù)據(jù)。
1.2.4 所有數(shù)據(jù)利用spss15.0進行統(tǒng)計處理。數(shù)據(jù)用均值±標準差表示。
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也稱體質指數(shù),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推薦的國際統(tǒng)一使用的肥胖分型標準,計算公式為體重(kg)/[身高(m)]2。BMI簡單、實用,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WHO對肥胖和超重的劃分是根據(jù)正常人的BMI值分布,及BMI值與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關系來考慮的:BMI<18.5為體重過輕,18.5≤BMI<25為體重正常,25≤BMI<30為超重,BMI≥30為肥胖??紤]到種族差異等不同,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根據(jù)中國人群有關數(shù)據(jù)的匯總分析報告,提出適合中國成人的肥胖標準為BMI<18.5為體重過輕,18.5≤BMI<24為體重正常,24≤BMI<28為超重,BMI≥28為肥胖[4]。身體質量指數(shù)根據(jù)身高體重來判斷胖瘦,是外表肥胖的一種判斷方法,對脂肪含量、體脂百分比、肌肉含量等不能做出準確評價。
體脂百分比又稱體脂率(F%),即人體內(nèi)脂肪(Fat)的重量占體重的百分比。體重=去脂體重(瘦體重)+脂肪重量,去脂體重包括了肌肉、骨骼、內(nèi)臟、血液及皮膚等重量[5]。體脂百分比法是判斷脂肪是否過剩的值得信賴的方法。體脂含量測定的經(jīng)典方法是水下稱重法,也叫體密度測定法(根據(jù)瘦組織和脂肪組織的比重不同,按阿基米德原理,用人體排水的體積和在水下減輕的重量來計算身體的密度,從而得出脂肪占體重的百分比),但此類儀器設備昂貴且操作麻煩,無法普遍采用。本研究利用inbody3.2生物電阻抗人體成分分析儀測量體脂百分比。有研究表明,多頻率生物電阻抗測量結果與水下稱重法(二者的相關系數(shù)為0.974)、核磁共振(MRI)法測量結果無顯著差異[6],用于人體成分分析的準確性已得到許多的研究證明[7-10],而且安全性好且操作簡便,可以測定人體體脂比,在診斷肥胖方面較其它評價體成分的方法更趨合理和科學[7]。inbody3.2人體成分分析儀能對人體的去脂體重、脂肪重量、體質百分比、外觀肥胖度等進行測量。
根據(jù)日本 TANITA公司提供的人體脂肪含量標準,將受試者按脂肪含量進行分型:女子體脂率≤19.9%為瘦及健美,20%-24.9%為正常,25%-29.9%為略胖,30%以上為肥胖;男子≤12.9%為瘦及健美,13.0%-19.9%為正常,20.0%-24.9%為略胖,25%以上為肥胖[11]。
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diào)研結果顯示,7~22歲漢族學生中超重與肥胖檢出率繼續(xù)增加,成為影響學生營養(yǎng)健康狀況的另一大因素。7~22歲城市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分別為13.25%和11.39%,7~22歲城市女生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分別為8.72%和5.01%[12]。而從表2可知,93%以上大學生的體質指數(shù)(BMI)在正常及以下范圍,男生存在8%的超重與肥胖者,女生有3.9%的超重者。低于教育部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diào)研結果公布,表明大學生的超重與肥胖情況明顯好于全國水平。
表2 大學生BMI與外表肥胖度情況
外表肥胖度(0besity degree)是inbody3.2人體成分分析儀測量出的相對于標準體重的肥胖程度,肥胖度=實際體重/標準體重×100,是外表肥胖的指標。有研究表明,肥胖度為100%±10%時,屬于正常,肥胖度正負10%-20%為體重過重或過輕,肥胖度正負20%以上為肥胖或體重不足。
由表2知,BMI分型標準各級別所對應的肥胖度均數(shù)完全符合外表肥胖度的分型結果,說明BMI法體重分型標準在外表肥胖的分型上具有有效性。
人體是由水分、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四種成分組成,身體成分保持一定的比例是衡量一個人健康的標準。由表3可知,40.8%女生體脂保持在正常及以下水平,59.2%女生脂肪偏多;而男生體脂正常及以下者為92%,體脂偏高者為8%。由此可以看出,男女生的身體成分迥然不同,一半以上的女生體脂偏高,而男生的實際體脂與理論應有體脂接近。表明女生存在一定的健康隱患。有研究表明,體脂率越高患相關疾病的概率越大,身體素質隨體脂率的升高而降低[13]。
表3 大學生體脂百分比一覽
3.3.1 根據(jù)BMI與體脂百分比判斷大學生隱形肥胖。把表2和表3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體脂百分比法與BMI法兩種分型標準對大學女生的肥胖分型結果相差懸殊。BMI法對大學女生體重正常及以下的檢出率為96.1%,超重為3.9%;因BMI反映人體的外表肥胖,所以表明96.1%的女生不存在外表肥胖,僅有3.9%的女生外表略胖。而體脂百分比法的分型結果卻顯示有59.2%的女生體脂偏高,所以就有約55.3%(59.2%-3.9%)的女生體重正常而體脂偏高,表明有約55.3%的女生存在隱形肥胖。
與女生不同,兩種肥胖分型方法對男生的體重分型結果基本一致,即男生的外表肥胖度與實際體脂肥胖度吻合,不存在體重正常而體脂偏高的現(xiàn)象,由此可推斷,男生基本不存在隱形肥胖現(xiàn)象,但是否與樣本量較小有關,有待進一步做大樣本研究。
體脂百分比法與BMI法兩種分型標準對大學生肥胖分型結果的懸殊,也進一步說明了BMI是按體重進行肥胖分型,而體脂百分比法是按體脂進行肥胖分型,BMI法僅能對肥胖進行粗略分型,而無法對體脂進行準確判斷。
3.3.2 根據(jù)脂肪控制判斷大學生隱形肥胖。為進一步探討大學生隱形肥胖情況,現(xiàn)把脂肪控制作為參考指標引入研究。Inbody3.2人體成分分析儀根據(jù)每個人的實際情況給出了脂肪與肌肉的控制量,其中0表示體脂適中,-2表明需減少脂肪2公斤,+3表明需增加3公斤脂肪?,F(xiàn)把脂肪控制進行分級,1代表需增加脂肪,2代表體脂控制為0,3代表需要減少脂肪。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見表4。
表4 大學生脂肪控制一覽
表4顯示,60.5%的女生脂肪過剩需進行減脂,其中有因體重超重且脂肪過剩者3.9%,那么女生按脂肪控制得出的隱形肥胖者為56.6%,與體脂百分比法判斷出的女生存在55.3%隱形肥胖者結果一致。而與體脂百分比法得出的男生不存在隱形肥胖的結果不同,男生按脂肪控制檢出有26%的男生脂肪過剩,其中包括實際超重與肥胖男生8%,那么按體脂控制檢出的男生隱形肥胖者占18%。把體脂過剩男生的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在39個需減體脂的男生中,12個屬于實際超重與肥胖者;在剩下的27個體重正常而體脂過剩者中,24個學生的體脂在15.4~17.2之間,平均體脂僅為16.7%,在正常體脂范圍;僅有3個學生的體脂百分比平均為23.4%;說明雖然男生中也存在一些學生體脂過剩,但體脂過剩的程度小,體脂實際過剩者也少,大部分學生體脂在正常范圍,隱形肥胖現(xiàn)象不明顯。而女生脂肪過剩者的平均體脂率為28.5%,已經(jīng)在略胖范圍內(nèi)。
4.1 大學男女生的身體質量指數(shù)基本在正常及以下范圍,超重及肥胖者較少,男生超重及肥胖者僅有8%,女生3.9%。由于身體質量指數(shù)僅能反映外表肥胖不能反映身體的體脂含量,所以不適于體脂含量較高的女生判斷身體成分,但可以作為男女生外觀肥胖度評價的方法。
4.2 大學男女生的身體成分差異懸殊,女生體脂含量高,體脂百分比平均為25.98%;而男生體脂率比較適中,平均體脂百分比為14.53%。
4.3 大學女生隱形肥胖嚴重,約有56%的女生存在著隱形肥胖,她們的體重正常而體脂率高,這與女生缺乏運動有關;另一方面女生都很注重控制自己的體重以免肥胖,但她們主要靠節(jié)食來控制體重,而不是依靠運動,這樣導致她們的肌肉萎縮,體脂增加。男生隱形肥胖現(xiàn)象不明顯。
4.4 女大學生減脂健身刻不容緩,建議學生有規(guī)律地參加體育鍛煉。單方面節(jié)食是有害而無益的,因為它在減輕體重的同時,也減輕了瘦體重。建議學生①進行長時間持續(xù)的耐力運動(最少35 min),如步行、慢跑、騎車、游泳。每周進行耐力運動至少3~4次。②加強重量訓練以增加肌力、爆發(fā)力、肌耐力及肌肉重量。③建議大學成立減脂健身俱樂部,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減脂健身。
[1] 尹小儉,季成葉,李世昌.大學生肥胖現(xiàn)狀與體質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7,34(23):4527-4530.
[2] 張衛(wèi)平.不同體質指數(shù)大學生的體質狀況比較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9,31(3):95-98.
[3] 肖國強,馬冀平,劉曉光,等.我國大學生隱形肥胖者的體質形態(tài)和體力特征[J].體育學刊,2004,21(5):39-42.
[4] 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聯(lián)合數(shù)據(jù)匯總分析協(xié)作組.中國成人體脂指數(shù)分類的推薦意見簡介[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01,35(5):349-350.
[5] 沈劍威,阮博仁.體適能基礎理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123-125.
[6] 侯少華.磁共振成像用于人體成分測量方法的有效性驗證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5.
[7] 王京鐘,王筱桂.生物電阻抗法測量肥胖者體脂含量的應用方程[J].衛(wèi)生研究,2003,32(4):386-389.
[8] 侯曼,劉靜民.用生物電阻抗法測量人體體成分及分析[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5,24(1):89-92.
[9] Wesche M F,Wiersinga W M,Smits N J.Lean body mass a determinant of thyroid size[J].Clin Endocrno(Oxf),1998,48(6):701-706.
[10] Kuch B,Gneiting B,Doring A,et al.Index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 adult with a novel approximation for fat-f ree mass[J].J Hy-pertns,2001,19(1):135-142.
[11] 陶曄璇,蔡威,湯慶婭,等.不同方法評估人群營養(yǎng)狀況作用比較[J].中國臨床營養(yǎng)雜志,2003,11(1):24-26.
[12] 教育部.關于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diào)研結果[R].教體藝[2006]3號.
[13] 孫茂森,強梅,邢玉梅,等.兒童肥胖對肌體機能素質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公共衛(wèi)生,1994,10(12):539-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