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明
【摘 要】高校體育社團因其性質和意義使自身在數(shù)量和規(guī)模上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其中,高校課外體育活動在體育社團組織下有效開展;體育社團組織開展的課外體育活動突破了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傳統(tǒng),使高校課外體育活動有了延續(xù)性,營造了良好的課外體育活動氛圍;體育社團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是目前和今后高校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方向。
【關鍵詞】高校 體育社團 大學生 課外體育活動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生活的進步,體育社團在我國迅速發(fā)展?!?005共青團中央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重要性。在這種大背景下,大學生體育社團在高校中迅速發(fā)展壯大,已成為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高校體育工作的延伸。
1高校體育社團性質及意義
1.1高校體育社團
高校學生體育社團是在高等院校內部建立、以大學生為主體并以體育為共同特征的學生自發(fā)的社會組織,具有同一性和互益性,是大學生中的非正式團體。
1.2高校體育社團的性質
1.2.1同類相聚性
體育社團就是以體育運動為目的或活動內容的社會團體。在高校,喜歡某一種運動項目的大學生自主組成一個團體,利用課余時間共同參與這一項目,并相互交流經驗、相互學習、切磋,已達到提高運動技能、娛樂、相互交往、增強身體素質等目的。
1.2.2組成自愿性
高校體育社團的成立是基于學生的自愿和互利的需要,社團章程由會員制定、修改。社團的活動與管理以志愿參與為主,社團的經費以自籌為主、學校撥款為輔,主要來源于社團成員所交納的會費、或來自于社會贊助。
1.2.3內部互益性
大學生體育社團把滿足成員的需要,為成員提供服務作為首要的目標,成員加入社團的目的是想通過社團獲取其在班級、年級甚至院系所無法滿足的有關成長成才與興趣愛好等方面的需要。社團成員要在所組織的活動中取長補短,互利互惠。
1.2.4非盈利性
高校學生體育社團是一種非贏利組織,是基于成員利益的需要相聚而成的,是以互益為基本宗旨的,既使有進行任何收費和開展賺取利潤的活動,那也是為了自身的存在和發(fā)展服務,投入到組織的宗旨所規(guī)定的活動中去,而不是在組織管理者之間進行分配。
1.3高校體育社團的意義
1.3.1增強學生身心健康
大學生參加體育社團開展的課外活動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參加社團體育活動促使大學生身體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等方面發(fā)生一系列適應和趨優(yōu)變化,從而增強體質、增進健康?,F(xiàn)代大學生將面臨專業(yè)選擇、學業(yè)考試、考研、就業(yè)等多方面的競爭,很容易產生沮喪、抑郁、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經常參加體育社團組織的活動可使緊張情緒緩解,焦慮反應降低,改善不良情緒狀態(tài)。
1.3.2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在高校體育社團中,對內、對外的各方面聯(lián)絡和組織工作都是由學生自己負責,社團活動不僅使學生的工作能力得到鍛煉,同時也需要他們與社會進行交流。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深入社區(qū),通過聯(lián)系、組織比賽,開展體育知識競賽以及各種形式的辯論賽,請體育名人來校園進行講座或座談,組織社團成員觀摩高水平的體育競賽,特別是對大學生來說具有挑戰(zhàn)性的籌集資金方面等,給大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接觸社會的機會,有助于大學生們拓寬知識面,加深對社會的了解。
1.3.3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社團活動的最大特征就是自愿和主動,社團成員都是基于對某項體育項目的極大興趣,自主選擇參與的,它完全屏棄一些體育課中出現(xiàn)的學生被動現(xiàn)象。隨著在社團里積極參與、主動學習過程的不斷推移,學生們的運動技術和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也親身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價值之所在,并對這一運動項目逐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由單純的興趣轉化為對某項運動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形成自身固有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把體育運動作為自己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逐步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終身體育運動習慣。
2體育社團在高校課外體育活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體現(xiàn)
2.1突破了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傳統(tǒng)
傳統(tǒng)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和內容有早操、課間操、班級體育活動、課余訓練、校運會等。這些課外體育活動的特點是學校統(tǒng)一安排、組織,在時間、內容、和形式上單一、缺乏靈活性,難以適應大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體育社團的興起與迅速發(fā)展彌補了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缺陷。體育社團活動具有公開化、群體參與性高的特點,組織比較靈活,形式變化多樣,他們更了解學生,組織活動與方式更符合學生的特點,活動時間更加靈活,項目可以自由選擇,完全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深受學生歡迎。因此,學生愿意參加體育社團組織的活動。
2.2使高校課外體育活動有了延續(xù)性
2007年5月國務院《中央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指出高等學校要加強體育課程管理,把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學校日常教學計劃,使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參加三次課外體育鍛煉。學生體育社團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組織、自我發(fā)展的群眾性組織,這種組織管理方式使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能夠定期、高頻、有效的開展。大學生這種在負責人的組織下按照章程有計劃的組織課外體育活動方式使高校課外體育活動有了延續(xù)性,并且加強了與社會的聯(lián)系。因為有些社團的活動范圍之廣常涉及其他學校、社區(qū)以及校外的單位或團體。學生體育社團的這種方式使高校教育積極促進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目標落到了實處,從某種意義上彌補了學校體育工作的不足之處。
3結論
高校體育社團因其性質和意義使自身在數(shù)量和規(guī)模上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其中,使高校課外體育活動在體育社團組織下有效開展。體育社團組織開展的課外體育活動突破了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傳統(tǒng),使高校課外體育活動有了延續(xù)性,營造了良好的課外體育活動氛圍。體育社團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是目前和今后高校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方向。有關部門及高校應在政策上大力支持體育社團發(fā)展,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社團活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體育社團物質上的支持。高校相關職能部門因積極引導大學生體育社團組織開展活動。
參考文獻:
[1]吳敏,王東升.論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特征與功能[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
[2]盧元鎮(zhèn).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崔樹林,穆益林.大學生體育社團運作方式探索[J].體育學刊,2008
[4]劉振東.發(fā)揮體育社團在高校體育中的作用[J].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