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渤海中南部沉積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

    2010-09-24 08:09:08李玲偉劉素美周召千
    海洋科學(xué) 2010年11期
    關(guān)鍵詞:陸源柱狀渤海

    李玲偉, 劉素美, 周召千, 魯 超

    (中國海洋大學(xué) 海洋化學(xué)理論與工程技術(sh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山東 青島 266100)

    渤海中南部沉積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

    李玲偉, 劉素美, 周召千, 魯 超

    (中國海洋大學(xué) 海洋化學(xué)理論與工程技術(sh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山東 青島 266100)

    從化學(xué)結(jié)合形式出發(fā), 對渤海中南部海區(qū)沉積物中OC、N、P、BSi等生源要素的含量進行調(diào)查分析, 討論了各生源要素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結(jié)果表明: 受陸源輸入的影響, 表層沉積物中各形態(tài)氮、磷及有機碳均呈現(xiàn)“近岸高, 遠岸低”的分布趨勢, 生物硅的含量分布則與海區(qū)浮游硅藻的分布趨勢相一致; 可交換態(tài)氮是總氮中較活躍的部分, 占總氮的比例約為 3.7%; 固定態(tài)銨是總氮的主要組成部分, 約占總氮的 38.4%, 其主要與有機質(zhì)含量及黏土礦物組成有關(guān); 渤海表層沉積物中 OC/BSi、ON/BSi以及OP/BSi的比值分別為2.38、0.19、0.03, 低于Redfield比值, 說明有機質(zhì)優(yōu)先于生物硅分解; OC/ON平均值在6.0~14.0之間, 判斷渤海沉積物中有機質(zhì)受陸源輸入和海洋自生共同影響; 其中,有機碳主要以陸源輸入為主, 而有機氮在沉積物表層主要以陸源輸入為主, 在沉積物下層則主要來源于海洋自生。

    有機碳; 氮; 磷; 硅; 沉積物; 渤海

    生源要素(碳、氮、磷、硅等)的循環(huán)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學(xué)研究的核心內(nèi)容, 是全球變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1,2]。海洋沉積物作為海水中碳、氮、磷、硅重要的“源”和“匯”, 其中各生源要素的含量分布對了解海區(qū)沉積環(huán)境以及物質(zhì)來源有重要意義[3~5]。

    渤海作為我國唯一的內(nèi)海, 是典型的半封閉淺海, 通過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 總面積7.7×1010m2,平均水深 18.7 m, 其中 26%的海區(qū)水深低于 10 m,周圍有黃河、海河、灤河、遼河等大量河流的輸入。近年來, 隨著工農(nóng)業(yè)的迅速發(fā)展, 渤海近岸海域污染嚴重, 水質(zhì)惡化, 生物資源衰退, 赤潮頻繁發(fā)生[6]。沉積物作為水體中碳、氮、磷、硅的重要歸宿, 必然對此有所響應(yīng)。本文選取渤海表層及柱狀沉積物樣品,從化學(xué)結(jié)合形式出發(fā)分析探討其中各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影響因素及其成巖過程。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采集

    本研究所使用的沉積物樣品, 取自渤海1998年(98BH)和1999年(99BH)中德合作項目調(diào)查航次, 其中表層沉積物樣品取自1998年調(diào)查航次, 柱狀沉積物樣品分別取自1998年G2站和1999年A2、E3站,具體采樣站位見圖1。表層沉積物樣品利用箱式采泥器采集, 封存于干凈的塑料袋中, 迅速冷凍; 柱狀沉積物樣品利用箱式采泥器采集后, 插入有機玻璃管,進行現(xiàn)場切割, 分裝于干凈的塑料袋中, 冷凍保存。采集的樣品帶回實驗室后, 于烘箱內(nèi)60oC干燥72 h以上, 然后用瑪瑙研缽研磨, 封存于潔凈干燥的塑料袋內(nèi), 待測。1

    圖1 采樣站位Fig. 1 Sample stations

    1.2 分析方法

    采用國際上廣泛應(yīng)用的分析方法測定不同形態(tài)生源要素的含量。從化學(xué)結(jié)合形式出發(fā), 以總氮、有機氮、無機氮(包括可交換態(tài)氮和固定態(tài)銨)三種形式來研究沉積物中的氮。其中, Nfix采用Silva-Bremner的 HF提取法[7], 用次溴酸鈉氧化法(手工)測定提取液中的NH4-N, 可交換態(tài)的氮用0.5mol/L的KCL(液固比為 500:1)溶液進行提取, 提取液中的 NH4-N和NO3-N的濃度用Skalar營養(yǎng)鹽自動分析儀進行測定。由于沉積物中可交換態(tài)NO2--N的含量很低, 其濃度可忽略[7]。總氮(TN)采用Vario EL III元素分析儀進行測定; 總氮減去無機氮所得的差值為有機氮(ON)的含量, 即: ON=TN?Nfix?NH4+ex?NO3-ex??偟盁o機氮測定的精密度均小于3%。

    沉積物中磷含量的測定采用 Aspila的方法[8],無機磷(IP)用1mol/L的HCL連續(xù)提取16 h,離心后取上清液, 用40%的NaOH調(diào)節(jié)提取液的pH值??偭祝═P)在馬弗爐中 550oC灰化 2 h, 冷卻后移出, 進行提取操作, 方法同無機磷。提取液中PO4-P濃度用磷鉬藍法進行測定。總磷減去無機磷所得的差值為有機磷(OP)的含量[8]。TP及IP測定的精密度分別為0.79%與0.53%。

    生物硅(BSi)含量的測定, 采用Liu等[9]的連續(xù)提取法, 將處理好的沉積物樣品用2 mol/L的Na2CO3在85oC恒溫水浴中連續(xù)提取8 h, 提取液中SiO3- Si濃度用硅鉬藍法進行測定, 測定精密度為2.63%。

    有機碳(OC)含量的測定,先用10%的鹽酸對沉積物樣品進行酸化處理, 除去無機碳酸鹽組分, 樣品經(jīng)低溫烘干后, 使用 Vario EL III元素分析儀測定,測定精密度為1.18%。

    2 結(jié)果與討論

    2.1 渤海表層沉積物中 OC、N、P及 BSi的含量分布特征

    可交換態(tài)氮(主要包括NH4+ex和NO3-ex)是沉積物總氮中最“活躍”的部分[10], 是沉積物-水界面之間氮交換的主要形態(tài), 能夠直接被初級生產(chǎn)者吸收利用; 固定態(tài)銨(Nfix)是沉積物總氮中相對穩(wěn)定的形態(tài),是沉積物埋藏過程中主要的氮“蓄積庫”[10], 其固定與釋放對氮的供應(yīng)和保存起著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11]。有機氮(ON)是沉積物中總氮的主要組成部分, 除少量被埋藏外大部分通過微生物的礦化作用得以再生,并通過成巖作用以各種形式向環(huán)境中釋放。表 1給出了渤海表層沉積物中各形態(tài)氮的含量及在總氮中所占的比例。

    由平面分布圖 2可看出, 表層沉積物中總氮及有機氮的分布規(guī)律相似, 均在渤海西北部呈現(xiàn)高值分布, 可交換態(tài)的氮(NH4+ex、NO3-ex)在渤海西北部及萊州灣附近含量較高, 固定態(tài)銨(Nfix)在渤海西北部和渤海海峽有較高含量。各形態(tài)氮的平面分布有一共同特點, 即“近岸高, 遠岸低”, 這一結(jié)果與當年水體中營養(yǎng)鹽的分布相似[12]。表層沉積物中有機碳含量在0.37%~2.1%之間, 平均含量為1.1%。有機碳在渤海西北部和渤海海峽有較高的含量, 黃河口附近含量則相對較低。

    表1 表層沉積物中各形態(tài)氮的含量及在總氮中的比例Tab. 1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forms of nitrogen and their proportions in total nitrogen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海河、灤河等河流的陸源輸入[13], 導(dǎo)致渤海西北部海區(qū)各形態(tài)氮和有機碳含量較高。渤海西北部海區(qū), 營養(yǎng)鹽由水體向沉積物中遷移的通量 NH4-N為0.070 mmol/(m2·d), NO3-N 為 2.33 mmol/(m2·d)[14],是造成該海區(qū)可交換態(tài)氮含量較高的另一主要原因。在渤海西北部和渤海海峽有機碳有較高含量, 研究表明這兩個區(qū)域葉綠素和脫鎂葉綠素均含量較高[15],底棲藻類以及浮游藻類死亡尸體的沉降造成區(qū)域有機碳含量較高的原因。Ronsenfeld曾指出[16], 溶解態(tài)銨、可交換態(tài)銨及固定態(tài)銨之間存在動態(tài)平衡。渤海西北部, 沉積物中可交換態(tài)銨以及間隙水中NH4-N[17]均有較高的含量, 是導(dǎo)致該海區(qū)固定態(tài)銨含量較高的原因。Lange等[10]研究指出, 海洋沉積物中固定態(tài)銨可達總氮含量的 18%~96%, 其含量與黏土礦物中伊利石的含量呈顯著正相關(guān)。渤海海峽沉積物黏土礦物中伊利石含量高達 28.7%[18], 是導(dǎo)致該海區(qū)沉積物固定態(tài)銨較高的原因。據(jù)統(tǒng)計, 萊州灣地區(qū)每年有5.8×107t的工業(yè)廢水排入灣內(nèi), 其中氨氮的排入量為4.4 ×102t, 加上海水養(yǎng)殖業(yè)的自身污染, 造成萊州灣附近海區(qū)沉積物中可交換態(tài)氮含量較高。

    圖2 渤海表層沉積物中OC、N、P及BSi的平面分布Fig. 2 Distribution of OC, N, P and BSi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Bohai Sea

    渤海表層沉積物中磷的存在形態(tài)以無機磷為主,占總磷的81.9%, 有機磷僅占總磷的18.1%??偭缀蜔o機磷的含量范圍及平均值分別為291.1~665.8 μg/g和498.1 μg/g, 255.1~596.4 μg/g和408.1 μg/g; 有機磷的含量在 36.0~160.5 μg/g之間, 平均含量為 90.0μg/g。

    表層沉積物中總磷、無機磷的分布類似, 均在黃河口附近有較高的含量, 在遼東灣口和渤海東部含量則相對較低(圖2)。表層沉積物中有機磷在渤海西北部及遼東灣口附近有較高的含量, 而在黃河口和萊州灣含量則相對較低, 總磷及無機磷在黃河口和萊州灣出現(xiàn)高值分布主要原因是黃河輸入帶來大量的泥沙中含有高濃度的磷, 其中IP含量為576.1 μg/g,TP含量為 634.9 μg/g[19], 同時沿岸人為活動產(chǎn)生的廢水也隨河流注入海洋, 從而導(dǎo)致該區(qū)域出現(xiàn)較高的TP、IP分布。Li等[20]報道, 黃河口及其臨近海區(qū)內(nèi)的懸浮顆粒物中含有高濃度的總磷和無機磷, 但由于黃河攜帶大量的貧有機質(zhì)的泥沙入海[21], 且該海區(qū)沉積環(huán)境不穩(wěn)定[22], 不利于有機質(zhì)的積累, 從而造成有機磷及有機氮、有機碳在該區(qū)域的含量較低。

    渤海表層沉積物中 BSi在遼東灣口附近海區(qū)含量最高, 其次為渤海海峽、渤海灣及黃河口附近, 在渤海中央海區(qū)則相對較低(圖 2), 含量在 0.11%~0.49%之間, 平均含量為 0.33%。生物硅在沉積物中的積累可以反映上層水體的初級生產(chǎn)力狀況, 其分布與海區(qū)硅藻等硅質(zhì)浮游植物的分布密切相關(guān)[23,24]。1998~1999年渤海平均硅藻對總浮游植物細胞豐度的比率為0.868[25], 可見硅藻是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的優(yōu)勢種群。1998年渤海浮游植物豐度及葉綠素a濃度的分布[26,27]與測得的表層沉積物中生物硅的含量分布規(guī)律吻合。

    2.2 渤海柱狀沉積物中OC、N、P含量分布特征

    表2給出了G2、A2、E3站柱狀樣沉積物中C、N、P的含量范圍。沉積物中 C、N、P的平均含量均在G2站最高, E3站次之, A2站含量相對較低, 生源要素的這一分布特點顯示了陸源輸入的影響。G2站位于灤河口附近, 較 E3站更接近海岸, 灤河輸入渤海的大量泥沙在沿岸水團的作用下遷移沉降[28],使得各生源要素的含量在 G2站高于 E3站。而 A2站位于渤海海峽, 水動力條件充足, 不利于生源要素的沉積, 使得 C、N、P的平均含量在該站位相對較低。一般來說, 沉積物粒度由粗到細, C、N、P含量由低到高[29], 柱狀樣沉積物的平均粒徑為:G2(6.12 μm)<E3(8.29 μm)<A2(37.5 μm), 生源要素的含量依次由高到低。

    表 2 G2、A2、E3 站柱狀樣沉積物中 N、P(μg/g)及 OC(%)的含量Tab. 2 The concentration of N、P (μg/g) and C(%) in the core sediments at G2、A2、E3 stations

    圖3~圖5給出了G2、A2、E3柱狀樣沉積物中C、N、P的垂直分布。由分布圖可以看出, 總氮及有機氮均在表層有較高的含量, 隨沉積深度增加而降低; 可交換態(tài)氮隨沉積深度增加亦有降低趨勢,G2站可交換態(tài)NO3-N在16 cm以深濃度有所升高;固定態(tài)銨隨沉積深度增加濃度升高。有機碳含量隨著沉積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G2站總磷及有機磷均在表層有較高的含量, 隨著沉積深度的增加含量有降低趨勢, 無機磷則在次表層有較高的含量, 隨沉積深度的增加含量基本保持穩(wěn)定; A2、E3站總磷、有機磷及無機磷濃度均隨沉積深度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各形態(tài)氮(固定態(tài)銨除外)、磷以及有機碳隨沉積深度的增加含量均有降低趨勢。水體向沉積物中高的營養(yǎng)鹽擴散通量[14], 是造成表層沉積物中無機態(tài)氮、磷含量較高的主要原因。有機氮、磷含量隨沉積深度的增加而減小, 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大多生存于沉積物表層, 由于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導(dǎo)致表層有機態(tài)的氮、磷含量會隨著深度的加深而減小。沉積物中可交換態(tài)氮是總氮中較“活躍”的部分[10], 渤海柱狀沉積物中可交換態(tài)氮占總氮的比例在 2.0%~2.9%之間, 其中可交換態(tài)的 NH4-N是主要存在形式, 占可交換態(tài)氮的96%。沉積物中可交換態(tài)氮的分布與有機質(zhì)含量、氧化還原環(huán)境以及微生物活動等因素有關(guān)[10,30,31]。有機質(zhì)的礦化產(chǎn)生銨是沉積物中氮循環(huán)的重要過程。在沉積物表層溶解氧含量豐富, 微生物通過氨化作用將有機氮轉(zhuǎn)化成銨態(tài)氮, 銨態(tài)氮又可通過硝化作用轉(zhuǎn)化為硝態(tài)氮, 因此表層沉積物可交換態(tài)氮的含量相對較高[32]。隨著沉積深度的增加, 沉積環(huán)境變得相對還原, 有利于銨態(tài)氮的積累, 硝態(tài)氮含量則會逐漸降低[33]。研究結(jié)果表明, 在柱狀沉積物表層銨態(tài)氮同樣有較高的含量, 可能原因是硝化作用的強度不足以消耗全部的銨態(tài)氮, 致使表層沉積物中保存一定量的銨態(tài)氮。

    固定態(tài)銨的含量與沉積物的黏土礦物組成、有機質(zhì)的含量以及間隙水中NH4+濃度等因素有關(guān)。沉積物中黏土礦物的組成是影響固定態(tài)銨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0,34]。Kowalenko等[35]研究認為, 土壤中施入大量有機質(zhì)后, 固定態(tài)銨的含量會降低; 固定態(tài)銨與間隙水中的NH4+存在緩慢的動態(tài)平衡[16]。隨著沉積深度的增加, 氧化環(huán)境的減弱有利于銨態(tài)氮的積累, 加之有機質(zhì)含量不斷降低, 間隙水中 NH4+濃度不斷升高[17], 是造成固定態(tài)銨隨沉積深度的加深略有增加的原因。通過固定態(tài)銨含量和沉積物粒徑的相關(guān)性分析得出, 在α=0.001水準上, 固定態(tài)銨的含量與黏土粒徑呈顯著負相關(guān)(r=0.828,n=34), 說明沉積物中的固銨過程主要分布在小粒徑沉積物中。

    2.3 沉積物中生物硅的積累及有機質(zhì)來源的判斷

    2.3.1 沉積物中生物硅的積累

    圖3 G2站柱狀樣中OC、N、P的垂直分布Fig. 3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OC, N, P in the core sediments at G2 station

    N、P是藻類生長的必需元素, 隨著人類活動以及農(nóng)業(yè)耕種、污水排放的增多, 水體中N、P的輸入增加, 從而會導(dǎo)致硅藻生物量的增加, 加速BSi的沉積[36]。隨著水體中溶解態(tài)硅的不斷消耗, 硅藻生長減慢, 最終受到硅限制[37]。1982~1998年渤海的營養(yǎng)鹽結(jié)構(gòu)的變化趨勢是N/P比值升高, Si/N比值下降, 渤海水域的氮限制狀況正在向磷、硅限制方向轉(zhuǎn)化[38]。渤海表層沉積物中OC/BSi、ON/BSi以及OP/BSi的變化范圍分別為 0.86~5.43、0.06~0.39、0.01~0.06, 平均值分別為 2.38、0.19、0.03, 且均在渤海西北部海區(qū)有較高的比值。渤海表層沉積物中 OC/BSi、ON/BSi以及 OP/BSi都低于 Redfield比值(OC/BSi=6.63, ON/BSi=1.00, OP/BSi=0.06)[39,40], 說明在相同的條件下生物硅的分解速率要低于有機質(zhì)的分解速率, 并且沉降到沉積物中的有機碳、氮、磷大部分可以分解后返回到水體中參與再循環(huán), 從而引起生物硅在沉積物中的積累。劉素美等[41]研究指出, 渤海水體向沉積物中輸入硅酸鹽的通量大于0.29 mmol/(m2·d), 高的硅酸鹽交換通量, 亦會導(dǎo)致生物硅在沉積物中積累。

    圖4 A2站柱狀樣中OC、N、P的垂直分布Fig. 4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OC, N, P in the core sediments at A2 station

    2.3.2 沉積物中C/N比值的變化及有機質(zhì)來源的判斷?

    沉積物中有機質(zhì)的來源主要有海洋自生和陸源輸入兩種, 而沉積物中的 C/N比值可用來判斷有機質(zhì)的來源。海洋浮游植物的C/N比值一般在4~10之間, 而陸生高等植物的C/N比值在13~20之間, 甚至更高[42,43]。因此, 將沉積物中C/N比值大于12的有機質(zhì)劃為陸源輸入, C/N比值小于8的有機質(zhì)劃為海洋自生有機質(zhì)[44]。由圖6可看出, 表層及柱狀沉積物中OC/TN的比值均低于OC/ON比值, 說明總氮中保留了一定量的無機氮, 因此應(yīng)選用OC/ON比值來判斷有機質(zhì)的來源。表層沉積物中 OC/ON比值在5.8~22.2之間, 平均值為13.2, 說明表層沉積物中有機質(zhì)的來源受陸源輸入和海洋自生共同影響。3個柱狀沉積物中OC/ON比值在6.0~14.0之間, 亦可認為沉積物屬于混源輸入。

    錢君龍等[45]曾根據(jù)C/N比值定量估算總有機碳中海洋自生有機碳(OCs)和陸源輸入有機碳(OCl)以及總有機氮中海洋自生有機氮(ONs)和陸源輸入有機氮(ONl)的方法。假設(shè)海洋自生和陸源輸入有機質(zhì)C/N比值分別為5和20(作為零級近似), 則上述參數(shù)存在如下關(guān)系:

    其中, 設(shè) OC、ON 為測量值, 表 3給出了依據(jù)上述公式計算渤海表層及柱狀沉積物中 OCs、OCl、ONs及ONl的相對含量。

    圖5 E3站柱狀樣中OC、N、P的垂直分布Fig. 5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OC, N, P in the core sediments at E3 station

    表3 渤海沉積物中OCs、OCl、ONs及ONl的相對含量(%)Tab. 3 The proportions of OCs,OCl,ONsand ONlin the Bohai Sea sediments(%)

    經(jīng)過分析可知, 渤海表層沉積物中有機碳主要為陸源輸入, 有機氮中陸源輸入亦占較大比例; 柱狀沉積物中, G2、E3兩站有機碳主要為陸源輸入, A2站有機碳則主要來于海洋自生, 而柱狀沉積物中的有機氮則主要來源于海洋自生, 在A2站尤為突出。

    3 結(jié)語

    受陸源輸入的影響, 渤海中南部表層沉積物中各形態(tài)氮、磷及有機碳均呈現(xiàn)“近岸高遠岸低”的分布趨勢, 由于黃河攜帶大量貧有機質(zhì)的泥沙入海,黃河口附近有機碳、氮、磷的含量均較低; 表層沉積物中生物硅的分布與海區(qū)浮游硅藻的分布一致, 在遼東灣口附近含量較高, 其次為渤海海峽、渤海灣及黃河口附近; 表層沉積物中OC/BSi、ON/BSi、OP/BSi的比值分別為2.38、0.19、0.03, 均低于Redfield比值, 說明有機質(zhì)優(yōu)先于生物硅分解以及 BSi在沉積物中的積累; 柱狀沉積物中各形態(tài)氮隨沉積深度變化不同, 說明其成巖過程的差異以及在循環(huán)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可交換態(tài)銨氮的垂直分布說明沉積物表層有向上覆水體中遷移NH4+-N的可能; OC/ON平均值在 6.0~14.0之間, 判斷渤海沉積物中有機質(zhì)受陸源輸入和海洋自生共同影響,在渤海西北部海區(qū)及渤海海峽有較高的 C/N比值, 通過對陸源輸入和海洋自生有機質(zhì)含量的估算得出, 渤海沉積物中有機碳主要以陸源輸入為主, 而有機氮在沉積物表層主要來源于陸源輸入, 在沉積物下層則主要來源于海洋自生。

    圖6 渤海表層及柱狀沉積物中OC/TN、OC/ON比值分布Fig. 6 The ratios of OC/TN and OC/ON in the surface and core sediments of the Bohai Sea

    致謝:感謝張桂玲老師、任景玲老師以及中國海洋大學(xué)海洋生物地球化學(xué)實驗室同學(xué)們給予的幫助。

    [1] Gabriela Friedl, Christian Dinkel, Bernhard Wehrli.Benthic fluxes of nutrients in the northwestern Black Sea[J]. Marine Chemistry, 1998, 62: 77-88.

    [2] Meon B, Amon R M W. The biogeochemistry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in two large Arctic estuaries and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Arctic Ocean system[J]. Marine Chemistry, 2004, 92(1): 311-330.

    [3] Berner R A. Comments on the role of marine sediment burial as a repository for anthropogenic CO2[J].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 1992, 6: 1-2.

    [4] Calvert S E, Pedersen T F, Naidu P D. On the Organic Carbon Maximum on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Eastern Arabian.Sea[J]. Mar Res, 1995, 350: 692-695.

    [5] Herbert R S. Nitrogen cycling in coastal marine sediments[J].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1999, 23:563-590.

    [6] 王曙光. 中國海洋災(zāi)害公報[R]. 北京: 國家海洋局,2001: 1-13.

    [7] Silva J A, Bremner J M. Determination and isotope-ratio analysis of different forms of nitrogen in soils.5.fixed ammonium[J]. Soil Sci Soc Am Proc,1966, 30:587-594.

    [8] Aspila K I, Agenian H, Chan A S Y. A semi-automated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and total phosphate in sediment. [J].Analyst,1976,101:187-197.

    [9] Liu Sumei, Ye Xiwen, Zhang Jing, et al. Problems with biogenic silica measurement in marginal seas[J]. Marine Geology, 2002,192:383-392.

    [10] Lange G J. Distribution of exchangeable, fixed, organic and total nitrogen in interbedded turbiditic/pelagic sediments of the Madeira Abyssal Plain, eastern NorthAtlantic [J]. Marine Geology, 1992, 109: 95-114.

    [11] Drury C F, Beauchamp E G. Ammonium fixation,release,nitrification and immobilization in high and low fixing soils[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91, 55(1): 125-129.

    [12] Zhang J, Yu Z G, Raabe T, et al. Dynamics of inorganic nutrient species in the Bohai Sea waters [J].Journal of Marine System, 2004, 44: 189-212.

    [13] 夏斌, 張龍軍, 桂祖勝, 等. 海河流域的富營養(yǎng)化狀況及污染物入海通量[J]. 中國海洋大學(xué)學(xué)報, 2006,36(Sup.II): 33-38.

    [14] Liu Sumei. Benthic nutrient recycling in shallow coastal waters of the Bohai Sea[J].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04, 22(4): 365-372.

    [15] 馮士 , 張經(jīng), 魏皓, 等. 渤海環(huán)境動力學(xué)導(dǎo)論[M].北京: 科學(xué)出版社. 2007: 119-237.

    [16] Rosenfeld J K. Ammonium adsorptionin near shore reducing sediments[J]. Limnol Oceanogr, 1979, 24:356-364.

    [17] Liu Sumei, Zhang Jing, Jiang Wensheng. Pore water nutrient regeneration in shallow coastal Bohai Sea,China[J].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2003, 59:377-385.

    [18] 黃慶福. 渤海灣區(qū)工程地質(zhì)與地震基礎(chǔ)資料研究與匯編[R]. 青島: 中國科學(xué)院海洋研究所, 2001, 4:16-53.

    [19] Liu Sumei, Zhang Jing, Li Daoji. Phosphorus cycling in sediments of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s[J]. 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04, 59: 209-218.

    [20] Li Y, Yu J.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hosphorus near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J].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1999, 17: 359-365.

    [21] 馬紅波, 宋金明, 呂曉霞. 渤海沉積物中氮的形態(tài)及其在循環(huán)中的作用[J]. 地球化學(xué), 2003, 32(1): 48-54.

    [22] 呂丹梅, 李元潔. 黃河口及渤海中南部沉積特征變化及其環(huán)境動力分析[J]. 中國海洋大學(xué)學(xué)報, 2004,34(1): 133-138.

    [23] Nelson D M, Treguer P, Brzezinski M A, et al. Production and dissolution of biogenic silica in the ocean:revised global estimate,comparison with regional data and relationship to biogenic sedimentation[J].Global Biogeochemistry Cycle, 1995, 9: 359-372.

    [24] Conley D J, Schelske C L, Stoermer E F. Modification of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 of silica with eutrophication[J].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1993, 101:179-192.

    [25] 孫軍. 渤海中部和渤海海峽及鄰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結(jié)構(gòu)的初步研究[J]. 海洋與湖沼, 2002, 33(5):461-471.

    [26] 孫軍. 1998-1999年春秋季渤海中部及其鄰近海域葉綠素 a濃度及初級生產(chǎn)力估算[J]. 生態(tài)學(xué)報, 2003,23(3): 517-526.

    [27] 魏皓. 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時空變化初析[J].中國海洋大學(xué)學(xué)報, 2003, 33(2): 173-179.

    [28] 李鳳業(yè), 史玉蘭. 渤海南部現(xiàn)代沉積物堆積速率和沉積環(huán)境[J]. 黃渤海海洋, 1995, 13(2): 33-37.

    [29] 岳維忠, 黃小平. 近海沉積物中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學(xué)研究進展[J]. 臺灣海峽, 2003, 22(3): 407-414.

    [30] Raaphorst W V, Malschaert J F P. Ammonium adsorption in superficial North Sea sediments[J]. Cont Shelf Res, 1996, 16: 1 415-1 435.

    [31] Mortimer R J G, Davey J T, Krom M D, et a1.The effect ofmacrofauna on porewater profile and nutrient fluxe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the Humber Estuary[J].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1999, 48: 68-699.

    [32] 岳維忠, 黃小平. 珠江口柱狀沉積物中氮的形態(tài)分布特征及來源討論[J]. 環(huán)境科學(xué), 2005, 26(2): 195-199.

    [33] Michael D K, Robert A B. The diagenesis of phosphorus in a nearshore marine sediment[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1981, 45(2): 207-216.

    [34] Drury C F, Beauchamp E G, Evansl J.Fixation and immobilization of recently added15NH4+in selected Ontario and quebec soils[J]. Cana Jour of Soil Sci, 1989,69: 391-400.

    [35] Kowalenko, C G, YU S. Solution,exchangeable and clay-fixed ammonium in south Coast british Columbia soils[J]. Cana Jour of Soil Sci, 1996, 76: 473-483.

    [36] Schelske C L, Stoermer E F. Eutrophication,silica depletion and predicted changes in algal quality in Lake Michigan[J]. Science, 1971, 173: 423-424.

    [37] Conley D J, Schelske C L ,Stoermer E F, et al. Modification of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 of silica with eutrophication[J].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1993,101: 179-192.

    [38] 蔣紅, 崔毅, 陳碧鵑, 等. 渤海近20年來營養(yǎng)鹽變化趨勢研究[J]. 海洋水產(chǎn)研究, 2005, 26(6): 61-67.

    [39] 李學(xué)剛, 宋金明, 袁華茂, 等. 膠州灣沉積物中高生源硅含量的發(fā)現(xiàn)-膠州灣浮游植物生長硅限制的證據(jù)[J]. 海洋與湖沼, 2005, 36(6): 572-579.

    [40] Tréguer P, Nelson D M, Van Bennekom A J, et al. The silica balance in the world ocean: a reestimate[J]. Science, 1995, 268: 375-379.

    [41] 劉素美, 江文勝, 張經(jīng). 用成巖模型計算沉積物-水界面營養(yǎng)鹽的交換通量-以渤海為例[J]. 中國海洋大學(xué)學(xué)報, 2005, 35(1): 145-151.

    [42] Emerson S, Hedges J I.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open ocean sediments[J]. Paleoceanography, 1988, 3: 621-634.

    [43] Meyers P A. Preservation of elemental and isotopic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J].Chemical Geology, 1994, 144: 289-302.

    [44] Milliman J D, Xie Q C, Yang Z S. Transfer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the ocean[J]. American J Sci, 1984, 284: 824-834.

    [45] 錢君龍, 王蘇民, 薛斌, 等. 湖泊沉積研究中一種定量估算陸源有機碳的方法[J]. 科學(xué)通報, 1997, 42(15):1 655-1 657.

    Received: Dec., 25, 2009

    Key words:organic carbon; nitrogen; phosphorus; silicon; sediment; Bohai Sea

    Abstract:We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of OC, N, P and BSi in the southern and central Bohai Sea sedimen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terrigenous input, the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forms of nitrogen、phosphorus and organic carbon were higher in the shallow coastal sediments than in the central Bohai Sea,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iogenic Silica ha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tent of diatoms; Exchangeable nitrogen accounted for 3.7% of total nitrogen and fixed ammonium accounted for 38.4% which was affected by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and the clay mineral composition in the sediments;The OC/BSi,ON/BSi and OP/BSi ratios were 2.38, 0.19 and 0.03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lower than the Redfield ratio,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BSi was lower than that of organic matter;The OC/ON ratio was from 6.0 to 14.0,indicating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uthern and central Bohai Sea sediments was mixing source,including terrigenous organic matter and marine source; OC was mainly terrigenous input,and ON was mainly terrigenous input in surface sediments but marine autogenic in the lower layer of sediment cores.

    (本文編輯:康亦兼)

    Distribution of biogenic elements in the southern and central Bohai Sea sediments

    LI Ling-wei, LIU Su-mei, ZHOU Zhao-qian, LU Chao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Chemistry Theory and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 Dao 266100,China)

    P734.2+5

    A

    1000-3096(2010)11-0059-10

    2009-12-25;

    2010-04-15

    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項目(NOs.40876054,40730847); 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chǔ)研究發(fā)展計劃“973”項目(NO.2006CB400602)

    李玲偉(1984-), 女, 山東煙臺人, 碩士研究生, 主要從事海洋生物地球化學(xué)研究, 電話: 13792471516, E-mail: Lilingwei_0307@163.com; 劉素美, 通信作者, 電話: 0532-66782005, E-mail:sumeiliu@ouc.edu.cn

    猜你喜歡
    陸源柱狀渤海
    放學(xué)
    渤海大學(xué)作品精選
    聲屏世界(2022年17期)2022-12-18 01:42:44
    硅片上集成高介電調(diào)諧率的柱狀納米晶BaTiO3鐵電薄膜
    “烈焰”,在渤海邊燃燒
    陸源有機碳對萊州灣浮游動物能量貢獻的初步研究
    控制陸源污染,保護海洋環(huán)境
    在K2O—Al2O3—SiO2系致密瓷中原位合成莫來石
    江蘇陶瓷(2017年2期)2017-05-30 10:48:04
    求友聲的變奏
    西湖(2017年5期)2017-05-12 16:40:09
    一種柱狀金屬物質(zhì)量檢測器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10期)2017-04-18 07:23:14
    遼代“斡魯朵”內(nèi)的渤海人移民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 av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成人国产一区最新在线观看| 有码 亚洲区| 禁无遮挡网站|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av天堂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非洲黑人性xxxx精品又粗又长| 男女那种视频在线观看| 变态另类成人亚洲欧美熟女|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99久久无色码亚洲精品果冻|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长腿黑丝高跟|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欧美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影院6| 十八禁网站免费在线| 亚洲内射少妇av|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一区|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亚洲av电影在线进入| 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一级毛片七仙女欲春2|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嫩草影视91久久|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999在线|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 成人国产一区最新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亚洲|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h日本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欧美潮喷喷水| 国产男靠女视频免费网站|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3abv| www.色视频.com| 欧美黑人巨大hd| av黄色大香蕉|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下载| 欧美一区二区亚洲| 高清在线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性色av| 国产av不卡久久|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国产av麻豆久久久久久久|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av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欧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麻豆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麻豆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小蜜桃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高清|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18禁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嫁个100分男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级片在线观看|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全|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日韩欧美三级三区|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性感艳星|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久久6这里有精品|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男女床上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av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18禁久久av|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ponron亚洲|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 久久中文看片网|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午夜福利18|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天堂网av新在线| 嫩草影视91久久| 日本a在线网址|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欧美潮喷喷水|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免费av毛片视频| 简卡轻食公司|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三级三区| 蜜桃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1000部很黄的大片| 女人十人毛片免费观看3o分钟| 老女人水多毛片| 亚洲 国产 在线| 观看美女的网站| 天堂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日本 欧美在线| 欧美潮喷喷水| 日本 av在线| 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 欧美日本视频|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本深夜|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日本a在线网址|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能在线免费观看的黄片| 精品福利观看|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不卡在线观看播放网| 嫩草影院入口|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亚洲av.av天堂|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 一区 欧美 日韩|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国产高潮美女av|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丁香六月欧美| 高清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国产成人a区在线观看| 国产男靠女视频免费网站|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色综合婷婷激情| 日本 av在线|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99久久九九国产精品国产免费| 长腿黑丝高跟|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欧美zozozo另类| 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深夜精品福利| 久久伊人香网站| av天堂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 性欧美人与动物交配|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吃奶|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日本a在线网址|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大av|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 如何舔出高潮| 成人国产一区最新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桃花|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国产在线男女|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下载|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丁香六月欧美|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偷拍熟女少妇极品色|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黄色配什么色好看|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深夜精品福利|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 日韩欧美三级三区|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日韩欧美精品v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亚洲| 一卡2卡三卡四卡精品乱码亚洲| 国产白丝娇喘喷水9色精品|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男插女下体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不卡一级毛片| 免费大片18禁| 小蜜桃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高清|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av国产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国产一级毛片七仙女欲春2|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极品教师在线视频| 精品人妻视频免费看| 午夜激情欧美在线|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熟女电影av网| 欧美黑人巨大hd|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91|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8|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老司机福利观看| 午夜福利在线在线|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ponron亚洲|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日本免费a在线|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变态另类丝袜制服| 尤物成人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嫩草影视91久久|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av黄色大香蕉|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一个人观看的视频www高清免费观看|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此物有八面人人有两片| 我要搜黄色片|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变态另类成人亚洲欧美熟女| 男女床上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97热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免费男女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午夜福利18|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8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 色综合欧美亚洲国产小说| 身体一侧抽搐|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亚洲av第一区精品v没综合| av黄色大香蕉|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男女之事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人妻蜜桃| 成人国产一区最新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a在线观看|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日韩中字成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 尤物成人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一区最新在线观看| 色播亚洲综合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国产真实乱freesex|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va |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有码 亚洲区|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少妇丰满av|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 精品人妻1区二区|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全| 嫩草影院入口|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黑人精品在线| 三级男女做爰猛烈吃奶摸视频| 色精品久久人妻99蜜桃|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欧美黄色淫秽网站|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小蜜桃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高清|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 久久香蕉精品热|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国产老妇女一区|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 97热精品久久久久久| 十八禁国产超污无遮挡网站|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乱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搞女人的毛片|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另类|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怎么达到女性高潮| 丁香欧美五月| 岛国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全区人妻精品视频|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极品教师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国产 一区 欧美 日韩| 午夜a级毛片|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757午夜福利合集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视频大片|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搡老妇女老女人老熟妇|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午夜影院日韩av|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欧美最黄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少妇丰满av|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潮喷喷水| 深夜a级毛片| 51国产日韩欧美| 成年女人看的毛片在线观看| 嫩草影院新地址|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黄片| 亚洲avbb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18|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亚洲av成人av|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极品教师在线免费播放| 天堂网av新在线|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午夜福利高清视频|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观看|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免费看日本二区|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制服丝袜大香蕉在线|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末码|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高清性xxxxhd video| av天堂在线播放|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h日本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欧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嫩草影院新地址|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露出奶头的视频| 赤兔流量卡办理|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成人美女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本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v教育| 91字幕亚洲|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757午夜福利合集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吃奶| 国产熟女xx|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va | av在线蜜桃|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二区|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免费av毛片视频| 国产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校园春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日本黄大片高清| 男插女下体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精品| 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二区| 国产av在哪里看|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757午夜福利合集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久久久久久久久女|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aaaaa片日本免费|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性色av|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国产乱人伦免费视频| 色播亚洲综合网| 黄色配什么色好看|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netflix在线观看网站|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露出奶头的视频|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在线男女|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日韩大尺度精品在线看网址| 长腿黑丝高跟| 看免费av毛片|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99热精品在线国产| 色综合站精品国产| 看黄色毛片网站| 嫩草影院精品99| 在线观看舔阴道视频| а√天堂www在线а√下载| 永久网站在线|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国产精品久久|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内射少妇av| 少妇高潮的动态图| 国产美女午夜福利|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中国|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国产综合懂色|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好疼|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免费高清视频大片|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搡老岳熟女国产|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码在线看| 精品日产1卡2卡| 九九热线精品视视频播放|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琪琪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6080| av天堂中文字幕网|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亚洲内射少妇av|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制服丝袜大香蕉在线|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久久人妻av系列|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 国产精品a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av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真人一进一出gif抽搐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