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丹,劉敏超
(1.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藥品保障中心中藥房,北京 100853; 2.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計算機室,北京 100853)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發(fā)病率很高。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約在2% ~4%,已成為繼心血管和腫瘤之后第3位“健康殺手”。糖尿病是一種影響全身臟器的慢性疾病,可導致失明、心腦血管疾病、腎功能衰竭、神經病變、肢體壞疽等多種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上將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亦稱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亦稱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兩類,后者占90%以上。為了解我院口服降糖藥的合理使用情況,筆者對2006年至2008年口服降糖藥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分析,報道如下。
來源于我院計算機藥品管理網絡系統(tǒng)中2006—2008年出庫的降糖藥數量和金額。對每種藥物統(tǒng)計其年銷售總量和總金額,以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藥物使用研究小組建議的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和銷售金額排序與用藥頻度(DDDs)排序比值為指標,分析降糖藥的使用情況。
采用藥物利用狀況分析法,即利用銷售金額、用藥頻度、日用藥金額分析評價藥物在臨床中的地位。DDD值以第15版《新編藥物學》為基礎,部分新藥、進口藥參考藥品說明書及臨床實際用藥情況而定。DDDs=藥品年銷售量/藥品的DDD值,同一品種不同廠家、不同規(guī)格藥物按同種藥物計算。日用藥金額=藥品年銷售總金額/DDDs。藥物利用指數(DUI)=銷售金額排序/DDDs排序。所用數據用Excel進行統(tǒng)計處理。
2006年胰島素類用藥銷售金額高于口服降糖藥,2007年和2008年口服降糖藥銷售金額則大大高于胰島素類用藥。3年中,我院藥品銷售總金額為110 565.24萬元,其中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別為30 968.82萬元、36 776.10萬元、42 820.32萬元;口服降糖藥銷售總金額為2 118.89萬元,占藥品銷售總金額的1.92%;胰島素類用藥銷售總金額為1 385.15萬元,占藥品銷售總金額的1.25%。降糖藥在我院的銷售金額構成比穩(wěn)定(見表1)??诜堤撬庝N售金額排前3位的2006年是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瑞格列奈,2007年是阿卡波糖、格列美脲、格列齊特,2008年是阿卡波糖、二甲雙胍、格列齊特(見表2)。日用藥金額在逐年降低,DUI接近1的是鹽酸二甲雙胍片、阿卡波糖片、格列齊特緩釋片等(見表3)。
表1 2006—2008年降糖藥銷售金額(萬元)及百分比(%)
表2 2006—2008年口服降糖藥銷售金額(萬元)和DDDs(×105)及其排序
表3 2006—2008年口服降糖藥日用藥金額及DUI
本調查結果顯示,我院降糖藥種類齊全,用藥結構合理,價位有一定層次,這與其他單位的分析是一致的[1]。從日用藥金額可以看出藥費在逐年降低,這與國家近幾年對藥品價格實施宏觀調控有關。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終身疾病,糖尿病患者90%以上為非胰島素依賴型(2型),其中大多數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藥,20%~30%的患者需要使用胰島素[2]。雖然2006年的胰島素銷售金額略高于口服降糖藥銷售金額,但是兩者之間的差距并不大。2007年、2008年口服降糖藥的銷售金額穩(wěn)中有升。
3年中銷售金額排序靠前的主要有雙胍類、磺酰脲類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始終獨占鰲頭。瑞格列奈屬于促胰島素分泌劑,此類藥物不屬于磺酰脲類,但作用機制相同,2007年和2008年其銷售金額在磺酰脲類藥物格列美脲和格列齊特沖擊下降了2位。這是由于格列美脲是第3代磺酰脲類降糖藥具有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呈血糖依賴性,又有一定的胰外作用[3],能改善胰島素抵抗,每日僅需1次給藥,可24 h內達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使用方便,因此醫(yī)生和患者樂于接受,臨床應用日漸增加;格列齊特屬長效口服降血糖藥,作用溫和,半衰期達10~12 h,很少發(fā)生高胰島素血癥,同時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氧化作用,適用于伴有高脂血癥的糖尿病患者[4]。2007年,二甲雙胍因受幾個新藥品種沖擊,銷售金額和DDDs排序均未能進入前3位,但由于價格低廉、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2008年還是成為很多患者的首選。格列喹酮在這3年的銷售金額位置一直沒有變化,這與其適用于合并輕中度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及老年糖尿病[5]的特點有關,有特定的用藥人群范圍。
口服降糖藥DDDs排序2006—2008年前3位的是阿卡波糖、二甲雙胍、那格列奈。阿卡波糖在小腸刷狀緣競爭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從而減少淀粉糊精雙糖在小腸的吸收,不刺激胰島素分泌,不導致低血糖[6],與其他藥物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等合用時亦極少發(fā)生藥物間相互作用,安全性高,尤其適合老年患者。對于單獨應用雙胍類和磺酰脲類控制血糖效果不理想者,可用阿卡波糖。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等氯茴苯酸類促胰島素分泌劑可作為后續(xù)備選藥物,多與二甲雙胍聯(lián)用。吡格列酮、格列吡嗪的DDDs排序3年來沒有變化,說明其用藥人群平穩(wěn)。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瑞格列奈、格列齊特、格列吡嗪的DUI逐年上升,說明該藥同步性好。吡格列酮和格列美脲的DUI不穩(wěn)定,這與其日用藥金額偏高有關,說明患者較容易接受價格適中、效果穩(wěn)定的藥物。那格列奈的DUI說明其使用情況不太好,而且該藥可以引起超敏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皮疹和瘙癢,還常見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胃腸道不良反應[7]。
調查結果表明,我院降糖藥物應用符合糖尿病發(fā)展趨勢,用藥基本合理。
[1]辛海莉,蔡雯雯,郭 蔚.2003年~2005年我院口服降糖藥物利用分析[J].藥學實踐雜志,2007,25(3):178.
[2]嚴寶霞.臨床藥學各論[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1999:159.
[3]湯 光,李大魁.現(xiàn)代臨床藥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801.
[4]彭向前,張 鑒,李 軍.口服降糖藥的研究進展及臨床評價[J].2005,5(1):19.
[5]羅 芳,魏宇寧.我院2005~2007年口服降糖藥利用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8,8(11):825.
[6]胡 倩.應用口服降糖藥的動態(tài)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7,2(24):86.
[7]Duncan Richards Jeffrey Aronson.牛津臨床藥物治療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