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亮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學生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已為廣大教師所接受和實施。中學英語素質(zhì)教育要求學生獲得運用英語的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德育滲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自學能力。要達到上述目的,必須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xiàn)。在課文教學中,巧設問題,精心編排,由淺入深,體現(xiàn)教學任務,關注學生情感,培養(yǎng)合作學習意識,使學生在鼓勵聲中有效完成學習任務。
【關鍵詞】素質(zhì)教育 興趣 教學過程 主體作用
【正文】在課文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學習,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發(fā)揮其主體作用,通過《新目標》九年級第二單元的課文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我深有體會。
一、巧設問題,興趣引入,課前熱身
我們教師都知道上課后只有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才能展開思維。因此預讀前我設計了一個word guessing game, 將其板書到黑板上:The children in the picture have a big food ____.學生馬上產(chǎn)生了興趣,但不知填什么單詞,此時產(chǎn)生了信息溝并引起了興趣,我馬上出示了一張骨瘦如柴非洲兒童的圖片,學生發(fā)出了驚嘆。于是我給出指導語“Look at the picture, these children have no parents. So they are very thin and poor, they are often hungry.”用教鞭指著黑板上的句子,此時經(jīng)教師引導學生很快就正確的填入了“problem”,我及時對參與回答的學生提出表揚。這樣學生學習意識被喚醒了,引起了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開口說話,體現(xiàn)交際原則,符合認知規(guī)律。
二、導入新課要能引起學生興趣和探究意識
要使學生在學新知識之前有一個思想準備就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導入過程。導入語要依據(jù)當堂教學內(nèi)容,合理設計,應使其承前啟后并具有關聯(lián)性。學生在做完16頁的pairwork后,我馬上說“Just now we talked about our problems. Now I introduce one of my friends to you. 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 But now he is a top student and he is successful. Do you know how he has changed and why?”言簡意賅的導入語讓學生產(chǎn)生極大興趣,把學生引入到探索與發(fā)現(xiàn)之旅。
三、精心編排,通過語境教學新詞
本課文當中有大量新單詞,閱讀前掃清一些影響閱讀的單詞和詞組即可,不必精講。我是這樣創(chuàng)設語境的。熱身和pairwork之后,我緊接說道“Thanks for your stories, just now some students told us their stories, now I want to tell my story to you. Listen carefully.”講故事前把事先寫好的英漢對照的詞組貼在黑板上。我的故事如下:When I was a ten-year-old boy, I used to be shy. Luckily, my father and mother paid attention to me. They were very patient with me. They made a decision to help me. To my surprise, with their help, I changed a lot. I was no longer shy. Now Im a teacher, I feel good about myself. My parents take pride in everything that I do. (劃線部分為事先寫好的詞組)學生邊聽邊看很容易理解我的故事,然后讓學生跟讀這些詞組并用每個詞組造句。看似講故事實際在語境中教單詞是我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避免枯燥講解,貼近重點,降低起點,較恰當?shù)奶幚砹藛卧~。
四、任務設計由淺入深,注重學生的參與過程,激發(fā)良好的思維情感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明確學生應承擔的任務,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使學生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適當整合,用所學語言去做事,在做事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的語言。學生有了任務就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參與,產(chǎn)生學習動力,調(diào)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例如:在while-reading 環(huán)節(jié)中,我注重分步驟實現(xiàn)閱讀任務。由于此篇文章是敘事性文章所以應按記敘文的思路設計任務。第一個任務是就課文內(nèi)容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這些問題切入重點,訓練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1.Whats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2.Who is Martin Murray? 3.What did he use to be? 4.What problems did Martin use to have? 5.Hows Martin now? 第二個任務是訓練學生利用獲取的信息處理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讀第二遍以小組為單位探討每個自然段的段意并完成Section 3 中的3b。第三個任務訓練學生利用上下文,通過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填寫詞匯或句子從而合成語篇的能力,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后,介紹個人做題的思路,形成學習策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這種愉快的過程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熟練技能,也培養(yǎng)了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推動了學生積極思維。
五、注重德育滲透
具有豐富人文內(nèi)涵的英語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重視英語課程的熏陶感染和潛移默化作用也是意義重大的。教育是一個培養(yǎng)人的事業(yè),是一個通過培養(yǎng)人,讓人類不斷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業(yè)。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養(yǎng)美好的人格,使學生真正擁有美好的人生 。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懂得感恩,如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體現(xiàn)在中學生智力成長的需要,尊重學生的思想感情上?,F(xiàn)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它們已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如果能利用文章背后暗含的感恩思想教育學生,對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作用極大。因此完成一系列教學任務后,我問學生,導入語是“How did Martin Murray change?”學生同桌兩人經(jīng)探討后會給出不同的答案,這些答案都是圍繞母親和孩子的溝通或母親的愛來闡述的。我及時說“Our parents do a lot for us, they love us, Mothers Day and Fathers Day are coming. What can we do for them?”學生的感恩之情立即被激活了,學生有話可說,暢所欲言。
六、合作學習,共同提高
本節(jié)課我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需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引導,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全體參與,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平等、信任的空間。
參考書目:
1.《英語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走進新課程》朱慕菊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王松美主編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4.《現(xiàn)代教育思想專題》袁桂林主編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