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偉 ,徐桂秋 ,李紅瑜
(1.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吉林通化 134000;2.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yī)院,吉林長春 130031)
西替利嗪聯(lián)合地塞米松霧化吸入治療感冒后咳嗽70例
金 偉1,徐桂秋1,李紅瑜2*
(1.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吉林通化 134000;2.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yī)院,吉林長春 130031)
目的:探討抗組胺藥西替利嗪聯(lián)合地塞米松霧化吸入治療感冒后咳嗽的療效。方法:感冒后咳嗽患者132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給予抗組胺藥西替利嗪10 mg,每日1次,地塞米松5 mg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每日1次,每次5~10 min;對照組給予西替利嗪每日1次,每次10 mg。以上兩組均加鎮(zhèn)咳藥口服,療程1周,觀察兩組的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2.9%,對照組總有效率達72.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抗組胺藥西替利嗪加地塞米松霧化吸入可有效改善感冒后咳嗽患者的癥狀,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
抗組胺藥;地塞米松;霧化吸入;感冒后咳嗽
*通訊作者
咳嗽是呼吸科門診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當感冒本身急性期癥狀消失了,咳嗽卻仍遷延不愈,臨床上稱之為感冒后咳嗽[1]。我地區(qū)處在北方,在冬春季節(jié)此類咳嗽患者較多,極為常見,頑固性咳嗽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單純的止咳藥物加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差。因此,改善咳嗽癥狀極為重要,本科門診2006年9月~2010年5月共收治132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針對我地區(qū)的經濟水平,使用抗組胺藥西替利嗪加鎮(zhèn)咳藥口服及地塞米松霧化吸入等綜合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06年9月~2010年5月呼吸科門診感冒后咳嗽患者132例,臨床上存在咽部不適、咽癢、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查體雙肺聽診無異常,X線胸片或胸部CT無陽性發(fā)現,部分患者行支氣管鏡檢查無陽性發(fā)現。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70例,女性44例,男性26例,年齡最大70歲,最小14歲;對照組62例,女性41例,男性21例,年齡最大67歲,最小14歲。所有患者就診前均曾有鼻塞、流涕、咽痛、咽癢,少數患者有發(fā)熱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就診前部分患者在其他醫(yī)療機構或診所經抗生素加服感冒藥治療,上述癥狀緩解,但是咽癢、咽部不適,咳嗽無好轉,干咳,多數咳嗽呈陣發(fā)性,有少量白痰或無痰,多數晚間明顯,影響睡眠,咳嗽時間最短為5 d,最長約為60多天,上述所有患者均根據其有典型上感癥狀后出現遷延性的咳嗽,既往無慢性咳嗽病史。
治療組給予抗組胺藥西替利嗪10 mg,每日1次,加鎮(zhèn)咳藥口服,0.9%氯化鈉溶液3 ml加地塞米松5 mg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每日1次,每次5~10 min。對照組給予抗組胺藥西替利嗪10 mg,每日1次,加鎮(zhèn)咳藥口服,療程1周。
臨床治愈:咽癢、咳嗽完全緩解。顯效:偶有咽癢、咳嗽。好轉:經??人圆⒏械讲贿m,但不影響生活和工作。無效:晝夜頻繁咳嗽或劇烈陣咳、甚至加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3.0進行數據處理。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總有效率(臨床治愈+顯效+好轉/總例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主要表現為乏力、頭痛、口干、嗜睡、胃腸道反應,有口腔潰瘍1例。上述不良反應均在停藥后消失。
感冒后咳嗽多表現為咽癢、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持續(xù)3~8周,甚至更長時間[2],X線胸片或胸部CT檢查無異常。因感冒后咳嗽的病理生理機制尚不明確,認為是由于感染引起氣道炎癥伴或不伴氣道高反應性所致[3]。且有研究認為感冒后咳嗽患者的咳嗽敏感性增高并伴隨氣道神經源性炎癥與其發(fā)病相關,神經源性炎癥為由感覺神經末梢(主要是C纖維末梢)釋放的神經肽或神經遞質所介導的炎癥反應,其表現為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漿外滲以及組織水腫等[4]。感冒后咳嗽常有自限性,通常能自行緩解。但頻繁的咳嗽可影響睡眠,引起胸痛、嚴重的頭痛、惡心、嘔吐,有些人因咳嗽導致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刺激性干咳、咽癢持續(xù)時間較長,往往反復就診做各種檢查,大量使用抗生素無效,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嚴重地影響其生活質量,因此改善咳嗽癥狀顯得極為重要。
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原發(fā)病原為病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造成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呼吸道炎性介質的產生和釋放,使支氣管黏膜上皮受到廣泛損害,上皮組織內傳遞感覺的神經未梢暴露,氣道黏膜表面對各種刺激物的消除速度減慢,以上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各種改變均可導致氣道反應性增高[5]。西替利嗪為第一代抗組胺藥物,長效持異性H1受體拮抗作用。動物實驗發(fā)現其對組胺釋放劑、血管活性腸肽、P物質及神經肽等所引起的皮膚反應均有較強的阻抑作用;并發(fā)現西替利嗪對變態(tài)反應發(fā)作時的嗜酸粒細胞的活化與趨化有抑制作用,此藥具有較強的抗過敏和一定的抗感染作用,可減輕由上呼吸道炎癥引起的咳嗽及減輕氣道高反應性。地塞米松為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其有抗感染、抗過敏等作用,此藥可減輕和防止組織對炎癥的反應,從而減輕炎癥的表現,地塞米松可抑制炎癥細胞,包括巨噬細胞和白細胞在炎癥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體酶的釋放以及炎癥化學中介物的合成和釋放,可以減輕和防止組織對炎癥的反應,從而減輕炎癥的表現。此藥價格低廉,通過氧氣驅動霧化吸入給藥方式,給藥劑量低,體內吸收少,全身副作用小,使藥物變?yōu)槲⑿☆w粒,直接作用于咽喉、氣管、支氣管,局部濃度較高,減輕氣道炎癥,這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治療感冒后咳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咳嗽癥狀,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
[1]鐘南山,王辰.呼吸病學進展教程[M].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6:150-162.
[2]蔡映云.方宗君.何曉燁.呼吸疾病診治策略[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7:57-59.
[3]張忠魯.變應性咳嗽和感冒后咳嗽[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26(1):13-15.
[4]陳如沖,劉春麗.感冒后咳嗽敏感性及氣道神經源性炎癥改變[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9):674.
[5]田曼,葛傳生,麥根榮.病毒感染引起氣道高反應性的神經受體機制[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1):45-47.
[6]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病雜志,2005,28(11):738-744.
R974+.2
B
1674-4721(2010)11(c)-048-02
201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