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宇
淺議“以生為本”的理念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徐紅宇
闡述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論實質,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意義及內容進行了分析和介紹,從教師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三個方面說明“以生為本”理念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以生為本;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的發(fā)展搭建有效的教育平臺,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此,教師要具備前沿的專業(yè)知識和高超的技能,以恰當?shù)慕虒W方式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的設計中去,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得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掌握計算機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大學生的基本素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立足學生的需求和發(fā)展,應該超越計算機的工具性,使學生在增強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同時提高信息素養(yǎng),將計算機技術整合到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chuàng)新氛圍,鼓勵學生使用應用軟件整合于所學的專業(yè)領域或個人的特長愛好中,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或作品,增強學生的成就感,使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我校為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在大一學年設置兩學期的基礎課,第一學期開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要求學生了解計算機發(fā)展過程,認識計算機功能,熟練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及常用應用軟件的使用;了解因特網的初步知識,具備分析處理計算機問題的能力。第二學期根據專業(yè)特點及學生的就業(yè)前景的需求開設VFP、C語言、多媒體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課程。
如何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融入到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去,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試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計算機學科是一門新興學科,發(fā)展速度日新月異,與傳統(tǒng)的學科相比,教師更不易全面掌握其發(fā)展技術,這對計算機教師而言是一項挑戰(zhàn)。作為計算機教師必須注重教學相長,更新觀念,與時俱進,主動進行知識更新和“充電”,了解計算機學科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自覺拓寬知識領域,使自己處于計算機學科的前沿,將最新、最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以生為本”的教師定位,是在計算機基礎課堂上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課堂氣氛應是和諧融洽、平等民主的,這會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領先的專業(yè)知識、良好的教態(tài),飽滿的精神,鼓勵、贊許的語言,都會增強教師自身的魅力。而教師自身魅力對課堂的調控和教學效果都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以生為本”的教學內容,就是要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內部動力。通過趣味教學,能充分發(fā)揮學生潛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我們在大一第一學期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上,設置大量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課后實驗題,上課時會把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展示給大家,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如在學習Word排版后,讓每名學生設計自薦書,要求圖文并茂,有表格,并粘貼個人的生活照。這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為畢業(yè)前設計求職自薦書奠定基礎。在講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時,我們要求學生到電腦市場調查,配置一臺個人電腦需要的部件及其型號,了解其性價比。這樣既讓學生了解最新的市場動態(tài),又對電腦的硬件系統(tǒng)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做到學以致用。
《Visual Foxpro》是在大一第二學期為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以經濟、外語、中文、法律等專業(yè)的文科生為主?!禫isual Foxpro》這門課程既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開發(fā)性,因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是關鍵。在上第一節(jié)課時,教師最好先演示一些有趣的、實用的小表單、小程序。如QQ用戶登陸窗口的表單、時鐘控件窗口表單、個人日程管理程序等,然后將相應控件或程序代碼介紹給他們,讓學生體驗親手操作過程的喜悅,從而吸引學生,培養(yǎng)學習《Visual Foxpro》課程的興趣。將“被迫學習”轉變?yōu)椤拔蚁雽W、我會用”。
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按照“任務驅動,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原則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學習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一個共同任務,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引導學生邊學邊練,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xié)作的學習,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如以開發(fā)“QQ號碼管理系統(tǒng)”為任務,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VFP數(shù)據庫應用系統(tǒng)的開發(fā)工具,研究開發(fā)號碼管理、信息瀏覽、信息管理等各個功能模塊,制作系統(tǒng)應用到的表單,設計數(shù)據庫QQ.DBC。將整個系統(tǒng)設計開發(fā)細分到各個學生小組,逐步引導學生完成小任務,每完成一個小任務都會給學生帶來成就感,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能夠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范例教學法”就是指教師在教學中選擇基礎性、本質性知識作為教學內容,通過“范例”內容的講授,使學生掌握同一類知識舉一反三的規(guī)律和方法。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每一章我們都精選了一至兩個案例。如在Word應用部分選擇的案例是制作“健康簡報”,在Excel應用部分是制作帶照片的“學生信息卡”,在PowerPoint應用部分是制作20頁的“雞西大學介紹”演示文稿。運用范例法必須掌握好三個環(huán)節(jié),選好、編好案例;組織好討論;作好評論。運用此法的目的在于促使學生獨立學習,而不是要學生復述式地掌握知識,要使學生所學的知識遷移到其他方面.進一步發(fā)展所學的知識,以改變學生的思維方法和行動的能力。范例教學法生動形象,學生易于接受。
“問題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具體的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如使用VF對學生檔案系統(tǒng)、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設計和制作一些良好的用戶界面,用Photoshop制作色彩艷麗的圖片或美化個人的照片。運用“問題驅動教學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實踐能力的目的。
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yǎng),是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的結果,讓學生以多種方式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自然就會得到提高,由“要我學,我不行”轉變?yōu)椤拔乙獙W,我能行”。
總之,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實踐應用能力,為學生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童之慧:在計算機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J].考試周刊,2007(24)
2.林麗娜:關于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研究與改革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19)
3.劉中宇何湘仁: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現(xiàn)狀分析與改革對策[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3)
4.李曉林張彥鐸:對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2)
On Application of the“Student-Centered” Concept in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Xu Hongyu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essence of the“students-oriented”educational theory and analyzes the meaning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concept of teachers,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it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udent-centered”concept in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students first;computer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teaching;innovation ability
G642
A
1672-6758(2010)03-0007-2
徐紅宇,工程師,雞西大學,黑龍江·雞西。郵政編碼:158100
Class No.:G642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