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至4月3日,第二屆中國貧困民族地區(qū)農村教育研討會在云南昆明和云南臨滄召開。會議由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北師范大學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所聯(lián)合主辦,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承辦。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所所長楊小微教授和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鑒教授率隊參加了此次會議。云南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趙德榮處長、省教育廳民族教育處徐忠祥處長以及與會專家代表、云南師大師生100余人出席開幕式。
3月30日上午8:30,開幕式在云南師范大學明睿樓報告廳舉行。云南師范大學楊林校長為本次研討會致辭并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楊校長回顧了云南師范大學的發(fā)展歷程,介紹了學校發(fā)展的現狀和發(fā)展方向,并對各位專家長期以來對云南師范大學的幫助給予感謝,同時希望進一步加強云南大學與華東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的交流與合作。楊小微教授回顧了第一屆研討會的主要內容是思考人文社會、教育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認為本次研討會第一次把貧困、民族、農村三個領域結合在一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同時提出了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公平與均衡,強調東西部教育發(fā)展的關系和民族地區(qū)教育發(fā)展的公平性問題。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院長王凌教授主持開幕式并致辭,他指出,此次會議是在國家高度重視民族地區(qū)貧困農村教育的大背景下召開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多處強調并指出加強農村教育、民族地區(qū)教育的重要性,相信此次會議能夠為推進該地區(qū)的教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策略。
9:15,研討會正式開始。西北師范大學王鑒教授首先做了《我國民族教育發(fā)展急需特殊政策》的專題報告,王教授分析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有關民族教育的新政策,回顧了我國民族教育政策的演變,總結了我國民族教育政策的類型和民族地區(qū)教育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華東師范大學黃忠敬博士的報告題目是《我國學校變革的政策反思》,他以大量的實例論證了學校變革目的的轉變以及學校變革形式的多樣化之路。西北師范大學金東海教授的 《西北民族地區(qū)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資源配置效率現狀調查》為大會呈現了一個切合主題的完整的實證研究報告。最后,云南師范大學李勁松研究員就他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跨界民族文化差異與邊境穩(wěn)定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做大會報告。各位專家還回答了與會代表提出的問題。報告會由楊小微教授主持。
下午2:30,大會移師云南師范大學呈貢校區(qū)舉行。該校區(qū)由此迎來了投入使用以來的首次學術會議。會議由王鑒教授主持。華東師范大學楊小微教授首先做了《從理想走向現實的教育公平》的大會報告,接下來做報告的4位學者分別是:西北師范大學張學強教授 (報告題目:《西北農村寄宿制學校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寧本濤博士 (報告題目:《關于農村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模式的思考》);西北師范大學張善鑫博士 (報告題目:《民族地區(qū)學生擇校問題的理性思考》);云南師范大學王凌教授(報告題目:《校本教材開發(fā)喚醒農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自覺的可行之路》)。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師生300余人參加了會議并與報告專家展開熱烈討論。云南師范大學副校長馬力教授出席會議并致辭。
2010年3月31日至4月3日,與會專家和教師代表一行18人前往云南臨滄考察調研,考察團輾轉離昆明市幾百公里的臨滄市、耿馬佤族傣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一共考察了6所鄉(xiāng)村學校,與市、縣、鄉(xiāng)教育部門的領導、學校教師和社區(qū)負責人舉行了3場座談會,深入走訪了傣族和佤族村寨。專家們不辭辛勞,先后在臨滄和耿馬為當地教師做了6場精彩的學術報告。4月3日晚上10點,考察團返回昆明市。
此次會議實現了學術會議“辦會方式”的創(chuàng)新:把貧困民族農村教育研討會辦在貧困民族農村的學校和村寨,學術研討與實地考察結合,調研觀摩與 “送教下鄉(xiāng)”結合;集合了強大的、多學科專家學術團隊,把最新學術前沿送到中國最邊遠的貧困民族地區(qū)的農村學校,使當地師生受益,為當地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