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芳
(江蘇工業(yè)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常州213164)
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摘要的編寫
張春芳
(江蘇工業(yè)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常州213164)
基于國際標準 (ISO)214-1976(E)和相關國家標準GB6447-86、GB7713-87有關摘要寫作規(guī)范,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中文摘要的編寫應摘錄文獻最重要、最有新意的內容和觀點,不可重復標題,不可與引言雷同,不帶解釋性和評論性語言,應使用正式語體;漢譯英摘要時書寫格式要規(guī)范,使用正確的詞匯和語法,常用一般現(xiàn)在時,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可結合使用,注意語篇的銜接等。要提高學位論文摘要質量,寫好中文摘要是前提。
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摘要編寫;國際標準 (ISO)214-1976(E);國家標準GB6447-86;英譯
國家標準GB7713-87指出:“學位論文應附有摘要,為了國際交流,還應有外文 (多用英文)摘要”。[1]摘要作為學位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常以文字或電子文檔形式被編入相關的資料庫和索引,往往是讀者最先讀到的內容”,[2]而規(guī)范、高質量的摘要不僅便于讀者迅速、準確地了解文獻的基本內容,而且可為信息檢索提供方便。然而,翻閱國內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摘要中不規(guī)范處時有可見。筆者近期檢索萬方數(shù)據(jù)庫和中國期刊網(wǎng)發(fā)現(xiàn),近15年來(1994-2008年)國內有關摘要探討的文獻約740篇,涉及文體、語篇和語用多重視角,但針對本科畢業(yè)論文摘要的研究不足10篇,這與全國每年有眾多的畢業(yè)論文寫作者的比例極不協(xié)調,不能不說是該領域研究的一個缺憾。為使摘要寫作規(guī)范化,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公布了摘要編寫國際標準 (ISO)214-1976。[3]為了與國際接軌,我國于80年代中期頒布了摘要編寫國家標準GB6447-86,[4]它們是摘要寫作的主要依據(jù)。本文擬從“標準”的視角,探討英語專業(yè)畢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摘要的寫作與英譯,以期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摘要寫作規(guī)范,提升摘要寫作水平,最終提高論文整體質量。
我國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要求用英文完成,并提供200-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由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習慣先寫中文摘要,再將其譯為英文。因而,中文摘要構成了英文摘要的基礎,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后者的水平。然而筆者發(fā)現(xiàn),目前不少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的中文摘要有很多不規(guī)范處:在形式上表現(xiàn)為錯選摘要類型;在內容上表現(xiàn)為喪失了摘要的特點;在語言表達上不夠精煉等。這樣的中文摘要譯成的英文,譯文自然而然帶有“先天不足”。所以,要想寫出符合規(guī)范的摘要,須在把握GB6447-86、GB7713-87基礎上,先寫好中文摘要。然后,仔細研讀 (ISO)214-1976(E),同時具備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從而使譯文符合國際標準要求,符合英文表達習慣。
(一)畢業(yè)論文應采用報道性摘要
GB6447-86指出了摘要的三種形式:報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報道-指示性摘要。指示性摘要用于指明文獻的主題范圍及內容梗概,適用于總結、應用、綜述及創(chuàng)新內容較少的文章;報道性摘要需在有限的字數(shù)內向讀者提供論文的創(chuàng)新內容和盡可能多的定量和定性信息,一般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要素,此種摘要適于科學研究報告,主題單一的論文。報道-指示性摘要是以報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論文中信息價值很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摘要。由于畢業(yè)論文屬于主題單一、學術性較強的論文,因此,應盡量寫成報道性摘要。需注意兩點:一是篇幅以300字左右為宜,一般不分段。有的學生把摘要分成兩段(甚至四段或五段),都是沒有必要的。二是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屬于社會科學范疇,它不同于自然科學論文 (必須有四個要素),至于要省略哪些要素,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一般而言,應盡量減少研究背景和對研究過程的描述,若著墨過多,會抓不住論文要點。而結果和結論部分是重點,也是原文最重要、最有新意的內容和觀點??傊?盡可能做到“敘述準確不走樣,內容具體不空泛,文字精煉不冗長,表達明白不晦澀。多一字嫌贅,少一字嫌不足”。[5]
例1:列舉了本科畢業(yè)論文英文摘要寫作中的常見問題,并從詞匯、語法、語篇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提高英文摘要寫作的策略。
分析:這篇摘要的字數(shù)少,而且給讀者的印象也是籠統(tǒng)而概括的。若想知道“問題”的具體內容,須閱讀原文才能明白,顯然是指示性摘要。
例2:①新西蘭籍女作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是20世紀初英國著名的短篇小說作家,一貫以創(chuàng)新的敘述方式為評論界所稱道。②在短短十幾年的寫作生涯中,她共創(chuàng)作了88篇短篇小說,在不同的創(chuàng)作時期,采用不同的敘事方法,為現(xiàn)代短篇小說的發(fā)展注入了新鮮血液。③她的短篇小說《蒔蘿泡菜》突破以往的敘述手法,改用第三人稱有限視角,創(chuàng)造了多重懸念。④直接引語用于描述人物對話,自由間接引語用以描寫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⑤其獨特的視角和敘事語言,蘊含著豐富的文體色彩,展現(xiàn)了作家細膩的筆觸及其藝術手法上的高深造詣。
分析:該篇為報道性摘要,句①和句②是背景信息。句③和句④點明了主題,介紹了“方法”和作者的新觀點,句⑤是結論。但不足之處是背景信息過多,幾乎占了全文的一半。因此,應保留與主題相關的句①,刪去句②。
例3:①針對國內學術期刊英漢摘要寫作和翻譯中的不足,②對比分析了國際標準 (ISO)214-1976(E)和國家標準GB6447-86中的摘要寫作規(guī)范,③結果發(fā)現(xiàn):兩“標準”實質上確認了摘要的文體、語篇和體裁特征;國家標準等效地采用了國際標準,“規(guī)則”不同源于英漢民族思維差異。④漢譯英摘要應參照國際標準規(guī)范,符合英文表達習慣、保持中英文摘要的基本一致以及與時俱進。要使摘要起到其應有的作用,從“規(guī)則”本身入手是關鍵。[6]
分析:該篇為報道性摘要,句①簡要說明了文章的主題,句②交代了“方法”,句③的“發(fā)現(xiàn)”是作者的“創(chuàng)新點",句④揭示了作者的“新觀點"。讀完后,讀者無需閱讀原文即可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是畢業(yè)論文摘要所提倡的類型。
(二)了解摘要的概念,確定摘要寫作內容
GB6447-86、GB7713-87對摘要的定義分別是“摘要是以提供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摘要是報告、論文的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且依據(jù)它們對摘要的寫作要求,結合本科畢業(yè)論文的特點,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中文摘要的內容應把握以下幾點:
1.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摘要的內容應包含與原文獻同等量的主要信息,讀者不需要閱讀原文獻即可獲得所需信息。
2.不帶評論性的語言和補充解釋。摘要應客觀、如實地反映論文的基本信息,避免發(fā)表主觀見解、解釋或評論。諸如“具世界領先地位”、“填補空白”、“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等詞語均屬評價性語言。
例4:運用體裁分析理論,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英文摘要的體裁特點,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實用可行的英文摘要寫作模式和方法。
分析:該篇摘要中“全面系統(tǒng)”和“實用可行”均屬評價性語言,應去掉。
3.除非該文獻證實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否則不用引文。
4.不可重復標題。重復標題中已有的信息,會導致信息價值低,可讀性差。
5.不可與引言雷同。摘要和引言在位置、特點、內容和作用方面有所不同。摘要位于標題和作者之后,引言之前,重在“摘錄”和“濃縮”,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可單獨使用。而引言位于正文之前,是正文的一部分,重在“說明”和“介紹”,起到言明背景材料與課題目的的作用,讀者無法通過它看到論文的全貌和實質,不具備自明性。
例5:①詞匯和語境是相互依存的,詞匯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獲得準確的詞義。②詞匯教學應與語境緊密地結合起來,③運用語境確定和推測詞義、消除歧義,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有助于正確理解詞的語用意義,創(chuàng)建語言環(huán)境,運用圖式擴大詞匯量。④詞匯教學方法與學習者自主學習意識、學習技巧以及反復操練的有機結合可提高詞匯教學效果。⑤第一章主要是語境研究概述,第二章介紹了語境與英語詞匯學習的關系,第三章指出了語境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最后一段是結論。
分析:本篇摘要采用了報道性摘要的形式,句①點明了主題——詞匯和語境的關系。句②是“方法”,句③是作者的觀點,句④是結論。通過閱讀這四句,讀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但句⑤介紹文章的結構顯然是與引言的結構混淆了,純屬多余,應去掉。
(三)摘要的文體主要體現(xiàn)在詞匯、句法、語篇和語言風格方面
在詞法層面,使用規(guī)范化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符號及名詞術語,避免使用人們不熟悉的術語、首字母縮略詞、編造詞或符號,若必須采用時,則在其首次出現(xiàn)時指明意義。在句法上,要語義確切,結構嚴謹。在語篇上應講究邏輯性。應使用正式語體,表達要簡潔。
(四)摘要編寫應分“三步走”
與論文提綱相反,摘要應在論文定稿后編寫。編寫摘要通常可按以下步驟進行:一是通讀并理解全文,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題。許多作者常把前言和結論并在一起組成摘要,有的甚至把前言重抄一遍作為摘要。有的把摘要寫成論文的提綱或是各級標題的羅列,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應通過前言、結語掌握論文的背景和結果,通過各章節(jié)標題熟悉論文結構,通過反復閱讀把握有價值的內容。二是摘錄內容要點。要點是指論文的重點和創(chuàng)新點,用來補充說明新創(chuàng)見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結論,其中結果和結論是最重要的。三是反復通讀與修改,使摘要內容完整、語言流暢、符合邏輯。
英文摘要是與漢語摘要相對應的創(chuàng)造性語言轉換文體,它具備所有文獻摘要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在漢譯英摘要時,應在保持原有文獻真實性的基礎上,既要注意漢英兩種語言在詞匯、句法、語篇等方面的區(qū)別,又要考慮到國際學術交流、文獻檢索的通用寫作規(guī)范,以使英文摘要起到國際間知識傳播、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橋梁和媒介作用。
1.書寫格式要規(guī)范。主要是人名、地名、標點符號等用法要正確。如 hem ingway’s important novel“A Farewell to A rm s”... 一句中的人名hem ingway的首字母應大寫。英文書名A Farewell to A rm s不用“”,而應用斜體,即A Farewell to A rm s。再比如,Si hong county lies in the north bank of Huai R iver and in the west of HongZe L ake一句中的地名Si hong(泗洪)和HongZe(洪澤)首字母應大寫,其余小寫,且要連在一起,即Sihong、Hongze。
2. 準確使用詞的不同形式。比如Since the publishment of Hem ingway’s important novel A Farewell to A rm s...一句中publishment是誤寫,publish的名詞應為“publication”。
3.使用正確的語法。比如A fred Schutz analyze a lot of concepts一句中A fred Schutz為第三人稱單數(shù),動詞analyze后應加“s”。
4.選用適當?shù)臅r態(tài)和語態(tài)。一是在時態(tài)上,常用一般現(xiàn)在時,過去時和完成時。一般現(xiàn)在時用于敘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范圍以及結論。一般過去時主要用于說明某一具體項目的發(fā)展情況,介紹科學或技術研究項目的具體資料 (如研究結果)?,F(xiàn)在完成時用于說明論題的發(fā)展背景,介紹已結束的研究項目。一般情況下不用完成、進行或其它復合時態(tài),旨在增加文獻的自由度,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其利用率。二是在語態(tài)上,(ISO)214-1976(E)規(guī)定:盡量使用主動語態(tài),但需強調動作的承受者時可用被動語態(tài)。但國內學者的研究表明:國外科技期刊論文摘要主動句占主導,其次為被動句。[7-9]筆者認為應與國際慣例接軌,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可結合使用,只要能達到“清楚、簡潔”的目的即可。
例6:①Error analysis undoubtedly has made much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②It not only throw s some light on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but also helps us gain some insights into the strategies learners employ in the learning process.③This paper adopt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analyses the lexical errors of 290 compositions in Chinese L earner English Corpus(CL EC).④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lexical errors account for 59. 33%of the total language errors;⑤the most frequent lexical errors are spelling errors,and the next are substitution errors;⑥there a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lexical errors and w riting quality;⑦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xical errors made by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arning levels and different w riting ability.[10](選自《外語界》,2009年第3期,作者稍做了修改)
句①和句②交代了“研究背景”,前者表示已經(jīng)取得的進展,故用了完成時,而后者表示客觀存在,用一般現(xiàn)在時。句③是“研究方法”,句④-⑦是“研究結果”,均用一般現(xiàn)在時和主動語態(tài)表達,以示客觀、簡潔。
5.在語篇上要注意銜接和連貫。在語言風格上,用正式語,語言要簡潔。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保持基本對應,包括信息和要素的完整性,文體的一致性。
總之,提高摘要質量有助于提高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的整體質量,而中文摘要的規(guī)范寫作是前提,(ISO)214-1976(E)、GB6447-86以及GB7713-87是依據(jù)。漢譯英摘要時,既要注意英語詞匯、句法和語篇特點,還應遵循國際學術交流、文獻檢索的通用寫作規(guī)范。
[1]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 (GB7713-87)[S]//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科學技術期刊編輯教程.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477.
[2]周 林.淺談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英文摘要[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7(5):121-12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文獻工作——為出版及文獻處理用的文獻 (ISO)214-1976(E)[S]//鄭福裕.英文科技論文寫作與編輯指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49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文摘編寫規(guī)則 (GB6447-86)[S]//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科學技術期刊編輯教程.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483.
[5]劉志新.文科學報來搞常見問題及采用標準[J].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7(1):106-108.
[6]張春芳.摘要撰寫“標準”新解與翻譯探微[J].標準科學,2009(5):58-64.
[7]滕真如,譚萬成.英文摘要的時態(tài)、語態(tài)問題 [J].中國科技翻譯,2004(1):5-7.
[8]范曉暉.論醫(yī)學論文英文摘要中被動語態(tài)的濫用[J].中國科技翻譯,2005(4):11-14.
[9]張春芳,劉志新.中外科技期刊論文英文摘要語態(tài)用法對比 [J].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9(3):105-108.
[10]何華清.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寫作中的詞匯錯誤分析 [J].外語界,2009(3):2-9.
On AbstractW riting in Undergraduates’Graduation Thesis of EnglishMajors
ZHAN G Chun-fang
(School of Foreign L anguages,Jiangsu Polytechnic U 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Based on Documentation-A bstracts for Publications and Documentation(ISO)214-1976(E),Rules for A bstracts and A bstracting(GB6447-86)and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D 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GB7713-87),the author is of the opinion that,the Chinese abstract in undergraduates’graduation thesis of English majors,is expected to provide unique and important new ideas or information of the article,avoid repeating words from the title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article and using explanatory notes and any comments.In addition,an abstract should be w ritten in formal style.In C-E translation of the abstract,on the other hand,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appropriate w riting format,word choices and grammatical rules.The present tense is used much more frequentl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ctive voice and the passive voice are encouraged.M oreover,textual coherence strategies should be properly implemented. It is concluded that an effective abstract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paper.
H315.9 文獻標碼:A
1672-9048(2010)01-0113-04
2009-11-30
張春芳 (1965—),女,江蘇如東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翻譯學研究。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 (08SJD7400006);江蘇工業(yè)學院教育研究立項課題(GJY08020005)
Key words: English major; graduation thesis; abstract w riting;Documentation- A bstracts for Publications and Documentation(ISO)214-1976(E);Rules for A bstracts and A bstracting(GB6447-86);C-E translation
(責任編輯:劉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