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倩
(南京東山外國語學校,江蘇 南京 211100)
在課堂主問題:“作者圍繞鴨蛋,寫了哪些內(nèi)容?”引導下,學生主動閱讀課文,概括文章的記敘要點,梳理出作者寫作思路。
在學生概括到“掛鴨蛋絡子”、“挑鴨蛋”時,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的第4、5小節(jié)寫了哪些內(nèi)容?
生(七嘴八舌):掛鴨蛋絡子、挑鴨蛋、吃鴨蛋、玩蛋殼!
師:看來,鴨蛋在孩子們眼里樂趣無窮??!老師覺得挑鴨蛋很有意思,大家看——
(師朗讀挑鴨蛋一節(jié)。)
師:我覺得呀,別看這短短幾句話,背后蘊含著很有情節(jié)和趣味的場景呢。我們來試一試吧——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把這一段話改變成一幕小情景劇。會有哪些人?會有怎樣的對白和動作呢?動腦筋,看哪個小組最能再現(xiàn)情境。
學生激動地組合,設計,表演。
第一組準備不足,不好意思,語言斷斷續(xù)續(xù)。冷場……
師:這幾個孩子挑鴨蛋挺冷靜挺有禮貌的哈。(眾笑)
第二組表演比較生動,動作夸張,語言搞笑,頻頻笑場。
師:演得不錯,但是,老師覺得你們?nèi)绻馨颜n文中的一些字句加入進去會更契合情境。
第三組開始表演:
媽媽:快來快來!孩子們,來挑鴨蛋了!
男孩女孩圍聚在一起頭碰頭,左看右看、翻來揀去。
男孩:我要這個!這個大?。ㄒ话褤屵^)
女孩:說你笨吧你不信,你挑的鴨蛋大是大,可樣子那么蠢!你看我這個,淡青的殼,形狀秀氣,樣子多么漂亮呀,一定油頂多?。ǖ靡獾鼗位问掷锏牡埃?/p>
男孩沮喪地看看手里的蛋,撅著嘴。
媽媽愛撫地摸摸男孩的頭:傻孩子,來,媽媽給你挑了個漂亮的蛋??斐园?,吃完還要去比鴨蛋絡子呢。
男孩女孩雀躍:噢!吃咸鴨蛋咯!
同學們鼓掌。
師:不要我評價,大家的掌聲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這一組同學的表演好在哪里?
生1:他們表演自然、大方,口齒清楚。
生2:他們能夠結(jié)合課文中的有關內(nèi)容進行改編。
生3:我最喜歡他們表演時候那種生動、充滿童趣的動作和表情,體現(xiàn)出孩子的天真和可愛。
師:是啊,這組同學最妙之處在于他們恰到好處的表現(xiàn)出孩子們過端午節(jié)時高興雀躍的心情,尤其是孩子的頑皮、天真心理,這也是汪曾祺老先生想要傳達給我們的吧。不信,我們來讀一讀第5小節(jié)吃鴨蛋。
學生齊讀第5小節(jié)。
師:看,汪老先生多么細致地回憶了吃鴨蛋、玩蛋殼的經(jīng)過,可見童年往事印象之深刻呀!誰來讀一下最后一句?
生4起讀,語氣平淡。
師:注意最后四個字“好玩極了”和感嘆號。再讀一遍。
生4重讀,有很大變化。
師:很好,你感受到怎樣的心情?
生4:一種喜悅、驚奇,開心!
師:是的,孩子們看到螢火蟲在鴨蛋里閃爍,真的是歡喜極了。大家一起來體會一下吧。
學生開心地讀末句。
非常喜歡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尤其愛極了他著眼于“小場景”、“小敘事”著力寫凡人小事,寫油鹽醬醋茶,寫“一地雞毛”,憑著對事物的獨到穎悟和審美發(fā)現(xiàn),即興偶感,娓娓道來,于不經(jīng)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的寫作風格,于是我也寄希望于能將自己對美的感受傳達給學生。在這種意圖驅(qū)使下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蘊涵的人生情趣和詩意之美。
2.理解文章行文從容、閑適自由的風格。
3.學會品味富有童趣和特色的重要語句,理解作者情感。
在確立教學目標之后,我以一個梳理內(nèi)容的主問題展開:“作者圍繞鴨蛋,寫了哪些內(nèi)容?”鼓勵學生主動閱讀課文,概括文章的記敘要點。在梳理文章內(nèi)容的過程中,自然穿插重點難點教學——以第一小節(jié)為閱讀重點,感受汪曾祺閑適自由的行文風格;跳讀文段,感受作者抒發(fā)的對故鄉(xiāng)對童年的懷念;品讀語言,體會平淡有味、動感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難點在于首節(jié)的閱讀感知,因為首節(jié)其實是汪散文閑適自由風格的集中體現(xiàn),閑筆啟文,淡淡化開,娓娓道來,不著痕跡。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老師只是關注將習俗簡單梳理,劃分層次,并未將首節(jié)自然與全文融合,教起來費力,學生體會起來也艱難。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探究問題:“這么多習俗當中,作者詳寫了什么?為什么要詳寫?”通過對比,學生自然感受到記敘紛繁復雜的場景時應該根據(jù)寫作目的與實際情況有所刪減取舍。文中將鮮見的放黃煙子詳寫正是如此,同時最為重要的是對十二紅的詳敘,也是為了自然引出對鴨蛋的介紹。并且,讓鴨蛋在一片熱熱鬧鬧的端午背景下隆重登場,自然也契合了題意,洋溢了濃濃的鄉(xiāng)土意味。理解了這樣一個開頭之后,再引導學生探究結(jié)尾囊螢映雪典故的引用,其實也就充分感受到汪曾祺閑適自由的行文風格了,難點自然破解。
《端午的鴨蛋》之所以有味,關鍵在于字列行間蘊含濃濃情致。細數(shù)端午習俗,難道不是因為對家鄉(xiāng)念念不舍?難忘家鄉(xiāng)鴨蛋,難道不是因為對家鄉(xiāng)不倦的愛戀?但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不能忽略汪曾祺先生蘊含在字列行間的盎然童趣。忽略了這一點,也許我們會錯過很多至真至純至美的璞玉。所以,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我尤其關注了這一點。
課堂小情景劇的表演,就是為了讓學生主動品味語言蘊含的童趣。將作者以第三人稱敘述的簡單文字改編成小情景劇進行表演,這本身就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好奇好玩的性格特征。語文課堂表演演什么?應該融入文本,有所想象,加深理解,體會寫作意圖;并非簡單地為演而演,鼓鼓掌、笑一笑、造氣氛。所以表演完畢老師的點評至關重要,對表演存在不足的必須指出,而且要一語中的。點評不足的目的是讓學生一步一步糾正誤差,走進文本。通過點評與改進,第三組的表演顯然抓住了文章的意圖,將文中短短四句話的介紹,通過對話、動作、神態(tài)進行具體展現(xiàn),男孩女孩的天真可愛在簡短的表演中有很好的體現(xiàn),所以值得肯定。這樣的表演顯然才是緊扣文本有所延伸的,才是語文教學所必須的。
對吃鴨蛋、玩蛋殼這幾處旁人容易忽略的小場景記敘,我也在品味童真童趣這一教學主旨的引領下,啟發(fā)學生去深入品讀。吃鴨蛋有滋有味,玩蛋殼步驟詳細,汪曾祺先生是帶著一顆不老的童心去著意描寫的。螢火蟲“好看極了”,用練囊不如用鴨蛋殼裝螢火蟲,北京的咸鴨蛋“叫什么咸鴨蛋呢”,端午節(jié)將符貼在門上 “這就能避邪嗎”,包括放黃煙子那么不厭其煩的介紹……這樣富有孩子天真稚趣心理的可愛文字其實在文中俯拾即是。
對“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這一個充分體現(xiàn)汪曾祺擅用語言造型的散文風格的句子,我們同樣也可以從童真童趣的角度去別樣體會。這一精彩傳神的描寫,何嘗不是汪曾祺童年時候?qū)τ诔曾喌暗纳羁逃洃??正因為喜歡,所以筷子頭是輕快愉悅地“扎”進去的;正因為喜歡,所以孩子仿佛聽到了紅油冒出的歡喜的聲音;正因為喜歡,所以紅油流淌的動態(tài)也是汩汩而充滿生機的“冒”字。這一為人稱道的細節(jié),你難道沒有看到一個食指大動、垂涎欲滴的孩子形象?他是那樣向往,那樣迫不及待,那樣歡天喜地地享受著難得的美食,多么可愛,讓人忍俊不禁。
這些富含童趣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我將其作為教學重點,吻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情態(tài),使他們更深刻更樂于走進文本,品味語言,感受必然深刻。
在教學過程的最后,我選擇了汪曾祺的自白詩《我為什么要寫作》,目的是要透過文字讓學生深入感受汪老的個人風格和人格魅力。不少學生在讀到“我事寫作,原因無它:從小到大,數(shù)學不佳”時,已然嘴角含笑了,因為這一詩歌恰恰印證了我們通過文章和文字體會到的那個性情通達、謙虛幽默、童心猶存的學者形象。最后點選汪曾祺自敘的片段:“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時候都需要的?!碧嵝押⒆觽兩钪谐嗣β担藟毫?,更多的是美和快樂,我們要學會品味人生,品味快樂。
《端午的鴨蛋》是一篇難得的美文,美文要美讀,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去主動發(fā)現(xiàn)文字背后蘊含的生活情趣。以課文為范本,感受語言的無窮魅力,借用課堂上的一句話:讓我們在忙碌之余,抽身看看周圍,人生其實有很多樂趣,我們何妨慢點走,欣賞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