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元市中醫(yī)院,四川 廣元 628000
1.1 一般資料:本組共140例,男107例,女33例;其中,肛門直腸周圍膿腫137例,直腸壁膿腫3例,直腸尿生殖隔間膿腫2例;繼發(fā)高位復雜肛瘺86例,低位肛瘺41例;年齡最小30天,最大76歲。
1.2 手術方法:
1.2.1 病例選擇:本組病例均為急性感染性膿腫。
1.2.2 術前準備:手術當天適度進食少渣軟食,備皮,術前2小時清潔灌腸,至排泄物無糞渣為止。
1.2.3 麻醉方式:成年人采用腰俞麻醉,必要時加局麻;嬰幼兒采用氯胺酮麻醉。
1.2.4 手術:病人在腰俞麻醉下取左側或右側臥位,用碘伏和0.1%新潔爾滅局部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巾。首先,采用視、觸、牽拉、注射器抽吸等方法,確定膿腫的大小、范圍、深淺,然后在適當?shù)牟课唬撃[的中央、腫塊突出明顯的部位、膿腫已經(jīng)破潰處)做放射狀切口,排除所有膿性和血性分泌液,用食指或組織鉗徹底清除腔內(nèi)纖維縱膈和腐爛組織;其次,用探針沿膿腔走向由淺入深、漸次探查與腸壁相通的內(nèi)口。肛管直腸環(huán)以下的內(nèi)口,直接“V”字型放射狀切開引流;肛管直腸環(huán)以上的內(nèi)口,采用低位放射狀切開、高位橡皮筋掛線;對于波及多個間隙的膿腫,采用低切高掛對口引流的手術方法;直腸壁膿腫直接切開引流;直腸尿生殖隔間膿腫,采用經(jīng)肛周皮下沿會陰淺、深筋膜層銳、鈍性交替分離組織行低位切開、高位曠置引流術。
1.2.5 術后處理及換藥方法:(1)術后長效止痛液封閉各切口;必要時口服止痛劑。(2)術后進少渣軟食,控制大便2-3天。(3)口服中藥清熱解毒、健脾除濕、化腐排膿生肌。藥物組成:金銀花18g黃柏18g丹皮15g茯苓30g野菊花18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8g敗醬草18g半枝蓮18g山藥24g薏苡仁30g蒼術15g梔子15g甘草9g。或靜滴氨芐青霉素、替硝唑、甲硝唑等抗生素抗炎、預防感染。(4)便后加減苦參湯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局部外洗,黃連膏紗條換藥至切口痊愈;若術后切口膿性分泌液較多,可用雙氧水沖洗創(chuàng)面。(5)嬰幼兒患者便后清水外洗,常以0.1%新潔爾滅消毒創(chuàng)面使其自然愈合,無需油紗條換藥。
本組140例一期手術治愈132例,占94.3%;二次手術治愈8例,占5.7%。療程最短4天,最長62天,平均21.74天。術后隨訪有大便不全性氣、液失禁3例,無完全性大便失禁病例。5年隨訪無復發(fā)病例。
本組140例全部采用一期切開引流根治術,先行局部感染病灶和內(nèi)口的徹底清除,同時配合中藥內(nèi)服、黃連膏紗條引流、換藥,以達到清熱解毒、健脾除濕、化腐排膿生肌、促進切口早日愈合目的。其一期痊愈率94.3%,行二次手術病例僅占5.7%,不僅明顯縮短了治療時間,而且避免了病人多次手術的痛苦,減少了復發(fā)的可能性,節(jié)約了醫(yī)療成本,提高了住院期間的效費比,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2.
[2]吳云益,唐莉.主管切開支管對口引流術治療復雜性肛瘺60例[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5,2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