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輝 金生飛 黃群群
江蘇省啟東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啟東 226200
近年成年人身上常見的頸椎病在兒童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并有明顯低齡化趨勢,其發(fā)病率成倍增加。據(jù)文獻統(tǒng)計,青少年發(fā)病率達10%左右甚至更多,年齡多在12~16歲[1],其中,中小學生頸椎病發(fā)病率急速上升,筆者所見最低年齡為6歲。
頸椎病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致脊髓、神經(jīng)、血管損害而表現(xiàn)的相應癥狀和體征[2],是中老年的“專利”,兒童是否存在頸椎病一直有爭議,但目前越來越多資料證明:兒童頸椎病確實存在,而且不在少數(shù)[3]。因此,不容忽視對兒童頸椎病的認識,并切實加于防治。
造成本病發(fā)生的原因與成人有明顯差別,主要是隨著學生學習緊張,過早長時間(筆者了解目前中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學習時間均大于10小時)伏案讀書、寫字、繪畫、彈琴、用電腦、看電視,加上坐姿、睡姿不正確,學校桌椅高度比例與兒童生長不相配等多種因素,導致頸部肌肉勞損、頸椎變形所致[4]。
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持續(xù)頸肩部酸痛,伴有頭暈頭痛,甚至眩暈、惡心嘔吐,咽喉異物感;心悸、胸悶;記憶力下降、失眠耳聾、全身乏力,視力下降,反復落枕等,部分患兒可出現(xiàn)有類似多動癥現(xiàn)象[1]。年齡較小者常由于癥狀不典型或自我表達不清,而易誤診為病毒性腦炎,內(nèi)耳眩暈癥,副鼻竇炎,癲癇,外傷性頭痛等。最長誤診時間達1年[4]。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好,后枕部風府、風池穴處有局限性壓痛,偶及結節(jié)性物,但無局部紅腫,神經(jīng)系統(tǒng)無病理征。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血沉、C反應蛋白、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胸片正常。頸椎X線片檢查多數(shù)無異常發(fā)現(xiàn),部分生理曲度變直、反弓,棘突跡線偏歪,椎體間輕度滑移伴間隙變窄,后突角加大,偶見椎間盤鈣化。頭顱CT無異常。腦電圖檢查部分有輕度的背影波異常。
發(fā)病機理主要歸納為:⑴長期頸部過曲或側彎致頸椎曲度異常而產(chǎn)生頸肩痛;⑵頸部外傷引起為成人頸椎病的潛在成因;⑶少年椎體軟組織疏松、柔軟異常,椎間盤含水量高,頸椎周圍炎癥易波及頸椎及韌帶,而引起頸椎曲度異常引起頸肩痛;⑷椎體發(fā)育畸形易產(chǎn)生頸肩痛[1]。
診斷必須結合臨床癥狀、體征和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斷。當臨床表現(xiàn)與影像學檢查符合時,頸椎病的診斷成立;有典型臨床表現(xiàn)而影像學所見正常,應在排除其它疾病的情況下,方可診斷為頸椎?。粚o頸椎病臨床表現(xiàn)或影像學上不明顯時不要輕易診斷為頸椎病。作者認為[4]附合下列條件可做出診斷:⑴可有外傷及勞損史。⑵枕部頑固性疼痛、頭暈和麻木等癥狀。⑶有椎動脈受壓癥狀,如眩暈頭痛、視力障礙、耳鳴、惡心、嘔吐等發(fā)作性癥狀。⑷頸椎X線片側位片偶見生理曲度變直、反弓,棘突跡線偏歪,椎體間輕度滑移伴間隙變窄,后突角加大、環(huán)椎間隙后緣狹窄等。⑸排除其它疾病。
治療和預防:目前主要采用按摩、針灸、紅外線 照射等物理療法。我院以理療為主,方法:患兒采用俯臥位,頭呈前屈,推拿點在枕外隆突、第二頸椎棘突及枕骨乳突等處。常及明顯壓痛點,在敏感點先行較為輕柔一指禪推法,每次約5分鐘,推拿手法力求柔和、滲透,不致于造成患兒過度疼痛。手法:患兒平臥于床,去枕,雙手固定頭部,右手食指橈側于第二頸椎右側,患兒頭略向右側輕移,此時右手指向患兒鼻尖方向發(fā)力,一般可感覺輕微“喀嚓”聲,左側與右側呈相反操作,術畢平臥3分鐘,患兒不要隨意轉動頭部,平臥時項下墊于薄枕,保持頭部中立位。其間的操作手法一般由較豐富經(jīng)驗醫(yī)生操作,切忌用力過猛,不必強調(diào)頸部彈響聲,以免造成損傷和后果。經(jīng)以上數(shù)次治療,多在短時間康復,且長期隨訪預后良好,臨床觀察藥物治療作用不大。當然合理的護理與康復訓煉不可缺少。需要指出:教育兒童保持良好坐、睡姿,加強戶外活動,有利于消除發(fā)病因素,預防癥狀復發(fā),指導患兒進行頸椎功能的訓煉,有利于活動頸椎關節(ji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對緩解癥狀及預防本病發(fā)生有重要意義。有人[1]歸納了以下預防措施:⑴不能讓孩子長時間伏案,及時糾正不良姿勢;⑵孩子書包一般不超過3000~4000g,以多種姿勢背書包,以減輕局部負荷;⑶要保持良好睡眠姿勢,枕高<10cm,以保持頸椎棘突向前生理弧度;⑷看電影電視最好與眼睛保持同水平;⑸勞逸結合,經(jīng)常做頸椎操;⑹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以預防兒童頸椎病發(fā)生。
預后:對于成人頸椎病而言,一般預后并不樂觀,需要長期的功能訓煉和治療。而患兒的預后良好,從而進一步表明為兒童頸椎病并非頸椎退變因素,屬于頸部肌肉的痙攣疲勞所致,因此只要及時的早期診斷和指導患兒采用合適的坐、睡姿,配合必須的功能訓煉和康復治療,其預后良好[4]。
[1]劉希良,張建華,秦黎紅.不同年齡階段頸椎病臨床研究進展[J].針灸臨床雜志,2008,24(10):53.
[2]吳在德.外科學(第五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963-966.
[3]張先發(fā),沈利華,李建康,等.對兒童青少年頸椎病病名來源的探討[J].西部醫(yī)學,2009,21(2):337.
[4]黃祖輝,盛凱華,黃群群.酷似成人頸椎病的兒童頸源性頭痛]J].中華現(xiàn)代兒科學雜志,2004,1(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