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夫 張淑梅 張國財 王國慶 王建華 寧衛(wèi)華
(1、黑龍江農墾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黑龍江 賓西 150431 2、東北林業(yè)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3、黑龍江農墾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黑龍江 賓西 150431)
教師績效考評體系是指為了達成學院的目標,通過持續(xù)開放的溝通過程,形成學院目標所預期的效益和產出,并推動教師團隊和個人做出有利于目標達成的行為。
考評指標體系的構建要充分反映和實現考評目標,有利于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有利于培養(yǎng)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真正起到導向和強化作用。
符合教師任職資格的在職教師,具備下列條件者方可接受考評:第一,新任教師須經過一年的培養(yǎng)期,并通過教研室組織的考核、認定具有任課能力,且能獨立完成某一課程的講授及實習、實驗指導任務:第二,接受考評前,至少一年內未發(fā)生教學事故。
考評指標的選定應全面準確。既要有一級指標:教學態(tài)度、教學思想、教學規(guī)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教書育人、教師基本功、教學效果、教學文件、教育科研、教學創(chuàng)新、和諧管理、團隊精神等,又要有細化的二級指標來詳細體現一級指標的內涵,還要有科學的權重賦值和等級考量等。
考量標準的確定和劃分,既要體現對被考評教師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又要對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發(fā)展有明顯的導向功能;它既能如實反映教師個體的實際水平,又能顯示每個教師的教學特色,并能被絕大多數考評者和考評對象所接受。
在考評體系中,各考評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考評指標應賦予不同的權重,以充分體現各項指標在考評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師績效考評體系的內容包括學生評價、教學委員會及督導組評價、所在部門評價三個部分。為使考評結果準確可靠,選取能反映教師績效考評最本質的指標體系。評價內容分A(好),B(良好),C(一般),D(較差),E(差)五個等級。按一定方法分別計算出三個部分相應的平均得分,對不同部分的考評結果賦以不同的權重后再計算出綜合考評得分。
設計了學生對教師績效考評的內容與指標體系,權重為45%。
設計了學院教學委員會及督導組對教師績效考評的內容與指標體系,權重為30%。
設計了教師所在單位對教師績效考評的內容與指標體系,權重為25%。
教務處負責組織學生評價、學院教學委員會及督導組評價兩部分,各系部負責組織本單位教師評價部分。各個組織部門完成考評信息采集。
學生評價每學期期末考試后進行。考評時以班級為單位,由教務處派專人協同系、部的教學秘書,對每一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要求學生認真、公正、準確地填涂考評卡,匯總到教務處,統(tǒng)一計算每一位教師的得分和排名次序。
以院督導組考評為主,結合教學委員會聽課檢查結果進行綜合評定。各位成員分若干學科組對所有任課教師進行現場聽課評價,并填涂考評卡,于期末匯總至教務處。
所在單位考評分為領導評價和同行評價兩部分。領導評價為教學單位領導和督導組評價,同行評價為教師所在教研室全體教師評價。
各系部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各系部黨政負責人同系部教學督導組成員,以及學科專業(yè)負責人對本單位每一位任課教師進行經常性聽課檢查。各教研室也要根據要求組織對本教研室教師進行觀摩教學和聽課。根據本規(guī)定的考評指標在適當時間對每位任課教師進行綜合評價,并填涂評估卡。于學期末匯總至教務處統(tǒng)一計算,也可直接將每位教師的考評成績報教務處。
a.評價權重:如上所述。
b.計算方法:Y=0.45X1+0.3X2+0.25X3
Y:教師教師績效考評綜合評分
X1:學生考評平均分;
X2:學院教學委員會和督導組考評平均分;
X3:所在單位考評平均分;X1,X2,X3 的計算方法:
Xi=10ΣΣ (H x s);(H:為權重;S 系數;i=1,2,3)
本文構建的高職教師績效考評體系是基于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現狀的一種探索,此項目為2008年黑龍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該項目的研究正在進一步完善。項目的指標體系是作為較為通用的指標體系所提出的,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可操作性。
[1]陳柏華,徐冰鷗.發(fā)展性教師評價體系的構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5).
[2]孫東升.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構建 [J].遼寧高職學報,2006(2).
[3]趙居禮.論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評價觀念的轉變[J].世界職業(yè)技術教育,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