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江
(東南大學 江蘇南京 210096)
筑牢抵御隱性腐敗的心理防線
丁 江
(東南大學 江蘇南京 210096)
人的行為是受外部環(huán)境和心理因素影響的,遏制隱性腐敗必須從源頭治理,要認清隱性腐敗的嚴重危害性,建立抵御隱性腐敗的心理機制,強化隱性腐敗的外部監(jiān)控機制,標本兼治,構筑抵御隱性腐敗的心理防線。
構筑 隱性腐敗 心理 防線
當前,反腐敗工作進入查處隱性腐敗的深水區(qū)。隱性腐敗的種類主要包括:期權交易、干股分紅、假賭謀利、高賣低買、合作投資、感情投資、禮上往來、裸體做官、以智撈錢、色情賄賂等等。這些花樣繁多的非物質賄賂,對社會風氣的侵蝕性強,影響面廣,危害性大。對隱性腐敗必須標本兼治,建立抵御隱性腐敗的心理機制,強化隱性腐敗的外部監(jiān)控機制,有效地構筑起抵御隱性腐敗的心理防線。
隱性腐敗者不是經不住友情的拉攏、溫情的腐蝕、女色的誘惑、利益的引誘,被一點點拖下水,在不知不覺中深陷泥潭;就是在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侵蝕下,私欲膨脹,思想蛻變,意志消沉,對腐敗心向往之,但懼于懲戒,千方百計游走于法律邊緣。可見,隱性腐敗要么是順水推舟,對高賣低買、感情投資、禮上往來、以智撈錢、色情賄賂等來者不拒,有意為之,結果往往是中了溫柔一刀,被人利用,欲罷不能;抑或早有算計,期權交易、干股分紅、合作投資、裸體做官,欲掩人耳目,伺機而動,暗渡陳倉。一旦墜入隱性腐敗的泥潭,往往不能自己,越陷越深,最終面臨滅頂之災。盡管機關算盡,終難逃法律制裁。隱性腐敗是一個文火熬粥的過程,一旦揭開蓋子,就是一鍋爛粥。若從腐敗的程度看,是不折不扣的腐而敗之。隱性腐敗對個人和家庭而言害莫大焉。對社會、單位的危害更是不能小覷。隱性腐敗對單位風氣,社會教化都有極大的負面影響。一個單位的風氣,或多或少都留有領導的喜好和作風的印記。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工作環(huán)境中的不良風氣勢必引起思想混亂、觀念同化、意志消沉、重情輕義、法紀淡漠、行為放任。如若以腐敗者為中心形成小圈子,圈內之風往往會愈刮愈烈,這種情況在腐敗窩案中并不鮮見。相反,領導一身正氣,單位往往風清日麗,和諧安定??梢婎I導者的行為對單位風氣形成,有示范和導向作用。隱性腐敗還會助長社會的不良風氣,感情投資、禮上往來一旦成為通行的潛規(guī)則,勢必道德滑坡,世風日下。反之,不良的社會風氣也會為隱性腐敗打掩護,兩者相互影響,其危害更大。隱性腐敗侵蝕黨性,敗壞風氣,陷己于不義,陷家于不幸,于己、于人、于國、于民都危害不淺。
人的行為是受外部環(huán)境和心理因素影響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據。遏制隱性腐敗必須從源頭治理,構筑牢固的心理防線。領導干部要堅定信念,升華思想,健全人格,慎獨慎一,建立內在的自我心理約束機制。如此,才能強身固本,抵御外界腐朽思想的侵蝕,抵擋來自不同方向的糖衣炮彈的襲擊。
堅定信念,實現價值。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富民強國,用舉世震驚的發(fā)展速度,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人民生活的富足,綜合國力的強大,這些事實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輪噴薄而出的紅日,它已照亮了我們的前程。黨的領導干部更應該堅定理想信念,為早日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人民共同富裕,凝聚智慧,傾灑汗水,要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yè)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升華思想,引導文明。思想支配行為,不斷升華思想是領導干部應有的高境界。在從政理念上,心系民族的強盛,國家的繁榮,情系民生民意,謀人民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法律意識上,要知法、守法、更要敬畏法律,切莫以法律為對手。作為領導干部應該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法律法規(guī),特別是新近出臺的界定和懲處各種隱性腐敗的規(guī)定,這樣才能更好地遵守法紀,使自己的行為在法紀規(guī)定的規(guī)范內活動。腐敗案件中,有些腐敗分子因為不懂法,糊里糊涂地越過了法律的邊界,還渾然不知。沒有法律意識,就會很輕易地失守廉潔的心理防線,沒有對法律的敬畏,就可能會在膨脹的私欲驅使下,嘗試游走于法律邊緣。在道德修養(yǎng)上,領導干部當篤信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為世范,自覺抵御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成為引領社會文明風尚的表率,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健全人格,表里如一。健全人格是指個體的社會化程度較高,其行為方式符合社會規(guī)范,能夠較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反之,人格不健全是由錯誤的社會化而形成的矛盾沖突人格。腐敗分子在擁有一定權力后,在貪腐行為的不斷強化下,私欲惡性膨脹,合理化權錢、權色交易,并將這一錯誤觀念逐步內化為雙重人格。一面是公開場合中的正人君子,另一面則是暗地里的男盜女娼。他們有著截然不同的兩張臉,而本質是人格上的蛻化變質。培養(yǎng)和保持健全人格要有正確的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價值取向,自覺抑制非分欲望,增強道德意識,遵守法律法規(guī),維護社會規(guī)范,有高尚的道德感、清醒的理智感、高雅的審美感??梢?,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對法紀的敬畏,對道德的追求,是對社會規(guī)范的認同,以及行為上的自覺遵循。唯此,才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
慎獨慎一,防微杜漸。知行合一是人生的高境界。君子慎獨,一個人的行為,通常是要接受他人的監(jiān)督和評價的,但私下的行為,獨自一人做的事,卻可躲避他人的監(jiān)督和評價。這時的行為往往是一個人品質的真實表現。行為符合社會規(guī)范,是為正人君子,私下里做出違背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是為小人。獨處時是對人的品質的考驗和人格的檢驗,所以要謹慎對待,恪守道德操行,培育人格魅力。不僅要慎獨,還要慎一,所謂慎一就是警惕賄賂的多樣性,謹慎對待小事情,謹慎對待第一次,洗腳、泡澡、捶背,或暗藏玄機,暗送秋波,投懷送抱,或另有乞求,小恩小惠,人情往來,或是長線釣魚,送上以智撈錢的機會,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可能是潛伏心機的圈套。隱性腐敗是慢性毒藥,是溫柔一刀,一旦中招,難尋解藥。古人曰: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心理防線,往往是被一點點攻破的。許多腐敗分子,都是從收人情禮開始,到后來的一發(fā)不可收拾。行賄者也常以小恩小惠投石問路,隨后是圖窮匕首見。見微知著,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要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這樣,才會有百姓口碑,工作豐碑,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外部環(huán)境對人的行為有重要影響作用,外因是變化的條件。防治隱性腐敗必須完善監(jiān)督制度,塑造法紀威嚴,凈化社會環(huán)境,強化對隱性腐敗行為的外部監(jiān)控機制。
完善監(jiān)督制度,防患于未然。把民主生活會、重要情況通報和報告、巡視、談話、戒勉、述職述廉、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以及考察考核等監(jiān)督制度有機結合起來,保持時間上的延續(xù)性,空間上的覆蓋性,重點的突出性,操作的可行性,監(jiān)督的嚴肅性,形成完備的預警機制。隱性腐敗往往是從生活小事開始的,其發(fā)生具有隨機性,工作之外,交往的圈子、家庭的關系、生活的態(tài)度、興趣和愛好等等,無不反映出一個人價值的趨向,心理變化的軌跡,也透露出其行為的異動趨向。對出現出入低俗場所、裸體做官,熱衷超前消費、喜好結交權貴、忙于以智撈錢等等情況的干部,組織、紀檢部門要給于必要的關注和警覺,并及時作出提醒,以引起注意,必要時進行誡勉談話或重點巡視。要使組織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警鐘長鳴。監(jiān)督制度的強化,對隱性腐敗中的自我放縱心態(tài)有重要的約束作用,有利于促進良好的生活作風和社會風氣的形成。
塑造法紀威嚴,形成心理震懾。學習宣傳有關法律法規(guī),厘清隱性腐敗的邊界,明確哪些是不該做和不能做的,抑制打擦邊球的不良心態(tài)。廣泛開展宣傳,讓群眾對隱性腐敗有更深入的了解,暢通舉報渠道,形成有力的監(jiān)督機制。提高辦案水平,加大針對隱性腐敗的執(zhí)法力度,查辦一批隱性腐敗的典型案件,加大對隱性腐敗的法紀震懾力度。嚴肅法紀,以使人在觀念上不想腐敗,在情感上不愿腐敗,在制度不能腐敗,在懲處上不敢腐敗。
凈化社會環(huán)境,鏟除滋生土壤。人的心理發(fā)展和變化,離不開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由于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及社會關系中地位的不同,其影響也不同。處在不良風氣的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難免不受到一些影響,如果個人意志再不堅定,很容易隨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腐敗案件中的窩案,往往都是單位風氣不好,上行下效,結果是相互影響,集體腐敗。社會環(huán)境的凈化,離不開單位環(huán)境的凈化。社會環(huán)境的凈化,離不開制度的建設和群眾的監(jiān)督,制度完善,執(zhí)行有力,沒有空子鉆,可以杜絕一些非分之想。政務黨務公開,加強群眾監(jiān)督,是人正風清的重要條件。有了群眾的監(jiān)督,官員才不敢懈怠。社會環(huán)境的凈化,離不開文明的社會風氣,良好的社會秩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倡,腐朽思想的批判,文化娛樂的導向,低俗場所的清理,人們公平意識的增強等等,社會文明的每一點進步,都有助于鏟除隱性腐敗滋生的土壤。人受環(huán)境影響,同時人也積極地反作用于環(huán)境。每個公民對隱形腐敗的零容忍,對社會上各種不公平現象的自覺抵制,也直接影響著社會環(huán)境的凈化。特別是領導干部,理想信念的正誤,生活方式的選擇,社會態(tài)度的表露,價值觀念的提倡,自身形象的展示,都融于其一言一行之中,無不關系到社會環(huán)境凈化。黨的領導干部應該成為一個部門、一個單位、一個地區(qū)社會文明風尚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隱性腐敗行為的產生是由個體的心理和社會環(huán)境影響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的。同樣,抵御隱性腐敗的侵蝕,要培育廉潔的個體心理品質和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在兩者產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下,筑成抵御隱性腐敗的心理防線。
[1]中國反腐進入深水區(qū)[N].人民日報,2010-08-03.
[2]中共中央.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0.
丁江(1954—)男,研究員,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
本文系教育部“紀念建黨九十周年”專項課題(編號:10JDJNJD047)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 馬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