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卓(平頂山學(xué)院,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蘭斯頓·休斯(1902—1967)在美國文壇,尤其是黑人文學(xué)方面,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文學(xué)作品主要以詩歌著稱,被譽為“黑人民族的桂冠詩人”。馬丁·路德·金那篇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我有一個夢想》跟休斯的關(guān)于“夢想”的詩歌也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他在1926年發(fā)表在《民族》雜志上的《黑人藝術(shù)家與種族大山》激勵了無數(shù)黑人文學(xué)家,也確立了他在哈萊姆文藝復(fù)興運動中的領(lǐng)袖地位。哈萊姆文藝復(fù)興發(fā)生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一時期是一群黑人最偉大的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黑人藝術(shù)家的觀點第一次被廣泛地接受。休斯與當時偉大的黑人藝術(shù)家都成為了好朋友,如克勞德·麥凱、康第·卡林和卓拉·尼爾·赫斯特。他們希望這些偉大的藝術(shù)作品能夠改變美國人對于黑人的種族主義觀點。他是第一位采用黑人音樂節(jié)奏的詩人,他經(jīng)常寫一些反映黑人日常生活、工作的故事,而且他還推動了爵士樂浪潮,并把黑人的語言寫入詩歌中。
《疲倦的布魯斯》(The Weary Blues)是蘭斯頓·休斯的第一部詩集,不僅為他贏得了全國都市聯(lián)盟舉辦的詩歌比賽一等獎,也奠定了他在美國當代詩壇上的領(lǐng)袖地位。這首詩運用了豐富的布魯斯黑人文化,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詩歌形式。蘭斯頓·休斯之所以如此大膽地應(yīng)用布魯斯,有兩層含義。一方面,布魯斯中包含了豐富的黑人文化信息,而黑人民族對布魯斯的形成、發(fā)展和成熟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休斯正是利用布魯斯為黑人兄弟創(chuàng)造了一種文化身份。另一方面,哈萊姆文藝復(fù)興期間,以及之后的布魯斯熱潮影響了一代美國黑人。從此許多人開始嘗試將民俗運用到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休斯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
休斯的布魯斯詩歌深受布魯斯音樂歌詞主題的影響。布魯斯涉及的主題非常廣泛,其中主要包括兩種:愛情和死亡。而休斯大部分的布魯斯詩歌的主題也都是涉及到這些內(nèi)容,可見休斯在詩歌主題方面也受到布魯斯歌詞的影響。
總體來說,布魯斯詩歌的主題是多樣化的。休斯就曾就布魯斯的主題發(fā)表過類似的見解:“布魯斯種類繁多,比如家庭布魯斯。這種布魯斯主題主要涉及到家庭中男女不可開交的爭吵。還有一種愛情布魯斯,這種布魯斯里沒有爭吵的對象,往往是愛情的單相思。還有一種孤獨布魯斯,紀念那些逝去或者離開的人。還有一種饑寒布魯斯,描寫了一個人在他鄉(xiāng)……布魯斯的情調(diào)幾乎總是傷感和消沉的,但是唱起來,人們會發(fā)笑。”①
這種說法,也適用于休斯的詩。使他獲獎的《疲倦的布魯士》就是杰出的例證。最能表達他作為黑人的自豪感的一首詩是:“我,也歌唱美國。/我是黑皮膚兄弟。/客人來了/他們讓我到廚房去吃/但是我笑/我吃得足/我長得壯實。/明天/客人來了/我將在餐桌旁就座,/那時/再沒有人敢/對我說:/到廚房去吃!/而且/他們會看到/我是多么美/而自慚形穢。/我,也是美國。”顯然,連這種自豪也浸透了憂悒。
休斯的主題一般都比較多元化,但是常常與日常生活有關(guān)。如之前所提到的,休斯一生致力于幫助黑人兄弟重建自己的文化身份,因此,他總是試圖通過詩歌表達和描述出美國黑人的生活現(xiàn)狀和真實情感。
然而,即便主題再多樣化都可以被概括成兩種。首先,布魯斯詩歌包括愛情的主題。愛情是所有文學(xué)形式永恒的主題。從遠古時期到當代,許多詩人都不斷地詠誦它。愛情使人快樂也使人哀傷。愛情給人希望,也讓人失望。人們對于愛情的感覺類似于布魯斯帶來的感覺,因此,愛情是布魯斯傳統(tǒng)主題之一。《愛情挽歌》就主要表現(xiàn)了一個女人對于愛情矛盾的情感:
我希望我的孩子
將不再愛上男人。
我說我希望我的孩子
將不再愛上男人。
愛會傷害你,
比任何事情都容易。
我將沉到河底
而我不是去那兒游泳。
一直沉到河底,
而我不是去那兒游泳。
我的真愛已離我而去,
而我將在那兒思念他。②
詩歌中的女人,顯然深受愛情的傷害。這就是為何她希望她的女兒不要再去愛男人,因為愛情比任何事物都要更輕易地傷害人心。于是她準備去河里想念那個男人,一方面可以認為她要一個人靜靜地在河里想念,一方面表示這個女人有輕生的念頭。此時讀者可能會認為這個女人將不再相信愛情。然而,接下來的一段證明了這只是讀者自身的臆想:
愛像威士忌,
愛像紅酒,
愛像威士忌,
愛像甘甜的紅酒。
如果你祈求幸福,
那么你須不斷沉浸在愛里。
羅伯特·彭斯將愛情比喻成為那春天里含苞待放的紅玫瑰。而詩歌中的女人把愛情比喻成威士忌和甘甜的紅酒。威士忌和紅酒都是能夠給人們帶來力量和好心情的東西,而愛情亦是。當她的愛情逝去,她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去安慰自己:
我將登上塔頂,
與樹同高。
登上塔頂,
與樹同高。
然后思念我的愛人——
并墜落我那愚蠢的肉身。
這一次,女人登上了和樹一樣高的塔頂去思念她的愛人。同時,她將從塔頂縱身一躍,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最后一句說明,她最終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愛情的傻瓜。通過五個印象詞匯——河流、威士忌、紅酒、塔和樹,休斯將一個愛情中絕望的女人描繪得栩栩如生。這也同時勾起了讀者對于詩歌中的這個女人的同情之心。
死亡也是布魯斯詩歌重要的主題之一。第一批美國黑人是作為奴隸的身份來到美洲大陸。無論是之前的長途跋涉還是之后的奴役生活,都充滿了悲劇色彩。期間,死亡是每天的主題,對于黑人奴隸來說,生活本身就是與死亡的一種抗爭。因此,布魯斯作為美國黑人的音樂,更是與死亡不能分離。休斯也寫過許多關(guān)于死亡主題的布魯斯詩歌?!豆褘D》正是一首關(guān)于一個女人對于她丈夫死亡的矛盾情感展示:
噢,那最后一程
是每個人都必須經(jīng)歷的。
是的,那最后漫長的一程
是每個人都必須經(jīng)歷的。
而那最后一站
也是每個人必須完成的。
當他們將你放入地里
并用塵土將你的臉龐覆蓋,
我說是將你放入地里
然后用塵土將你的臉龐覆蓋,
就那一次,親愛的,
你正待在你所在的位置。③
第一段,女人正陪伴她的丈夫的尸體入土。她看起來對于丈夫的亡故極其平靜,因為她對于死亡有一套自己的理論: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死去后從尸體存放的地方到墓地這樣一個旅程,因為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死亡。一個人有生的一刻便就會有死的一時。因此,每個人都最終屬于墓地,這是生命的最后一站,或稱來世的開始。第二段描述了埋葬女人丈夫的過程。她看著塵土漸漸覆蓋丈夫的臉,她也漸漸感覺到哀傷。
你是一個強大的愛人
而你統(tǒng)治了我許多年。
一個強大的愛人,親愛的,因為你
統(tǒng)治了我很多年——
如果我活到一千歲
也不能停止我的眼淚。
我不想愛上別人
且不想被他人所愛。
我說我不想愛上別人
且不想被他人所愛——
但是你從來都不會知道
像我這樣的女人就要自由了!
據(jù)這個女人描述,她的丈夫是一個“強大的愛人”,并統(tǒng)治了她很多年。從女權(quán)主義的角度來看,這一句正是男性壓迫女性的證據(jù)。然而,對于詩歌中的這個女人,并不是這么一回事。對于她丈夫的亡故,她極其悲傷,以淚洗面,甚至于夸張到即便她活到一千歲也不能停止流淚。從這里,我們可以推測出女人對于丈夫的愛。她將不再傾心于任何人也不需要任何人來愛他。她的丈夫在生前統(tǒng)治她的生活并在死后繼續(xù)統(tǒng)治她的情感。然而,她希望從丈夫的統(tǒng)治中掙脫出來,畢竟“統(tǒng)治”一詞代表著“壓迫”和“反抗”。休斯準確地描述了一個女人對于丈夫死亡的矛盾心情。
布魯斯是美國黑人文化的靈魂。休斯繼承了美國黑人布魯斯的傳統(tǒng),將其與現(xiàn)代詩歌結(jié)合起來,是一種文化的創(chuàng)新。布魯斯詩歌體現(xiàn)了他對于自己的黑人兄弟生活現(xiàn)狀的關(guān)切,以及對黑人權(quán)利平等的渴求。休斯一生的文學(xué)活動都是同他所處的時代的美國黑人運動緊密相連,同廣大黑人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他的創(chuàng)作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美國黑人的社會生活,傾訴了他們的苦難與辛酸、歡樂與希望,以及對自由、民主的追求與渴望。休斯對于美國黑人文化的建立和升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為后世的文化創(chuàng)新指明了方向。
① Tracy,Steven C.Langston Hughes&the Blues.Urbana and Chicago[M].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1:182.
②③ Hughes,Langston.Selected Poems of Langston Hughes.New York:Alfred·A·Knopf,1988:15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