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柏靈
談影視服裝特點
□趙柏靈
影視服裝,一是為影片的環(huán)境造型,即為故事情節(jié)服務(wù);再是為人物造型,即為塑造人物的外表形象服務(wù)。
一般日常生活中所穿的服裝都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的屬性,一是實用性,二是社會性,三是裝飾性。
而影視服裝除應(yīng)具有一般服裝的基本特點以外,更主要的是它還擔負著為影視片的內(nèi)容服務(wù)和塑造人物的任務(wù)。它既要體現(xiàn)人物的身份、地位、氣質(zhì)、宗教、民族和文化修養(yǎng),又是影片視覺效果中的重要因素。影視片的服裝從開始設(shè)計、制作到現(xiàn)場拍攝的全過程,都要考慮整部影片的總體風格,把握好影片的基調(diào)。具體講就是劇中人物之間的“距離感”,各自的個性、特征等。如場景選用上的“時間感”,即場景的內(nèi)容、氣氛;款式上、面料上的“歷史感”,即影片的時代背景;色彩、裝飾上的“協(xié)調(diào)感”,即影片畫面人物的色塊組合。
在這個問題上,影視服飾就不同于舞臺劇的服飾,舞臺劇受到舞臺尺寸的限制,在舞美設(shè)計上,只能在現(xiàn)有的空間中做文章。觀眾同演員有一定的距離,觀眾是通過自己的“主觀蒙太奇”來調(diào)節(jié)舞臺的畫面。而影視只能是觀眾自己接受“客觀蒙太奇”的強行調(diào)節(jié)。由于舞臺劇具有以上特點,所以在布景、道具、燈光、服裝上都要進行較大的夸張?zhí)幚?。舞臺服裝一般都是“程式化”的裝扮,款式、色彩的變化則相對穩(wěn)定。影視服裝就不能采取舞臺劇的方法,過分的夸張就會失去生活感。
以假亂真也是影視服裝的又一特點。由于要考慮到一部影片的制片成本,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都用貨真價實的東西來拍攝,一個成千上萬人的古代戰(zhàn)爭場面,如果都用真甲真盔來表演,那服裝的制作成本就會相當可觀。目前,國內(nèi)外很多影視片都是用以假亂真的辦法來解決的,中日合拍影片《敦煌》中的官兵盔帽、鎧甲,都需要做成歷史上青銅、鐵片的效果,由于采用了塑料、玻璃鋼、紙夾柱等工藝,經(jīng)過表面的肌理仿真處理,達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
“做舊”是影視服裝“生活化”的具體化。由于影視服裝必須在總體設(shè)計、制作上注重“生活感”,而且必須在很多細小的地方貼近生活,在場景、人物的具體處理上,更具有環(huán)境效果,所以,恰到好處的“做舊”是必不可少的。如戰(zhàn)爭場面,服裝就必須要有硝煙跡、血跡,出征與凱旋而歸的時候服裝上都要出現(xiàn)不能程度的“做舊”。目前,在處理上,往往都是運用洗、磨、擦、化學藥水等處理。當然,目前國外很多影片在處理此類問題時有不少好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任何一部影視片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都是一個特定時期畫面,往往一個裝束、一件衣服的穿戴就可表明一個時代。如果一部影片在服裝的運用上很細致,就會幫助影片起到烘托時代氣氛、交待人物環(huán)境的作用。
服裝的款式,在國內(nèi)外每個歷史時期都有較明顯的不同,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女性的狐尾服,春秋時期的曲裾袍,唐代的胡服和寬袖的至胸長裙,清代的滿族旗袍、旗頭、旗鞋,男人的達帽、馬蹄袖等等。另外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階層服裝的款式也是不同的。我國古代服飾典章制度非常規(guī)范,穿戴也是非常嚴格?;实凼驱埮郏傩帐撬胤?,皇室慶典就是慶典的裝束,后宮是后宮中的便裝等等。服裝的款式變化,又是影片中時代的最典型特征。
除此之外,服裝的裝飾圖案,色彩的運用也是時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服裝裝飾圖案的設(shè)計問題,一般常常被人們分為寫意和寫實兩類。寫意派往往在某個影片的時代特征上注重時代的典型的圖案,如電視劇《孔子》上的一些服飾圖案的運用,常常采用一些青銅器上的獸面紋等裝飾,在工藝方法上,多采用繡、印、繪等方法,色彩運用上多用同類色,減少對比色,使影片產(chǎn)生現(xiàn)代觀眾的“歷史感”。由于使用了這些圖案裝飾,并沒有被人們認為是錯誤的,而恰恰更具有“春秋遺風”。又如大型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中的眾多服裝,裝飾圖案都采用云氣紋、動物紋、漢代如意紋,而最多的當屬瓦當圖案、銅鏡圖案;漢代蜀國的漆器圖案,多用紅、黑兩色,使影片更具有漢代的典型特點。
另外,還有一類為寫實派。它比較注重服飾上的歷史依據(jù),處處都要找出根據(jù),從書本、文物、考證、資料中查實,這對于近代影視片的服裝運用是非常必要的。當然,寫實派注重查實,所以在有些地方就會顯得過于拘謹、嚴肅。這對于史實片是必要的,但作為一些娛樂片,可能就有太強調(diào)再現(xiàn)之嫌了。
服裝設(shè)計方面的色彩運用,同樣也具有其他藝術(shù)形式的共同特點。色彩是作為藝術(shù)的感情因素,也是影片渲染人物的造型語言,根據(jù)人們的心理、生活的習慣,如紅色象征火焰、鮮血,有強烈的跳動感;白色象征純潔;黃色象征高貴;藍色象征安詳。對于這一規(guī)律,服裝設(shè)計師可以予以充分的利用,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根據(jù)其個性、氣質(zhì)就適合穿淡雅的素服,薛寶釵就適合穿火熱的富貴色的衣服,而王熙鳳就較適合華麗的跳躍色衣服。另外各個不同民族,不同的歷史時期,對于色彩也有不同的習慣。中國人辦喪事,都穿白的,而歐洲人穿白色象征著愛情的純潔,是結(jié)婚時新婚的禮服色。中國人辦喜事,新娘都要穿紅色的,象征著吉祥,而我們古代是把紅色作為太監(jiān)的標志服。這些例子舉不勝舉。
責任編輯 王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