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兆梅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每每聽人不屑地說:“中學語文教學是無效教學?!蔽揖腿滩蛔崙嵢环磽簦耗悴粚W語文試試!但冷靜下來自我反省,別人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尤其是對于作文教學而言。傳統(tǒng)作文教學方式以應試為終極目的,瞄的是高考分數(shù),搞的是機械訓練。教師先細細地講解方法、技巧,或者是還寫篇下水作文做示范。然后提要求限時間完成相應的作文,于是學生們不敢越雷池一步,搜索枯腸,絞盡腦汁,慘淡經(jīng)營出一篇800字的作文,精彩篇章如鳳毛麟角。那幾個司空見慣的名人常被學生玩弄于筆紙之間,每年的6月7號,那幾個人就忙得不得了:屈原死去活來,不停地跳下汨羅江,變成了跳水運動員;司馬遷那些瘡疤被人一揭再揭;陶淵明頻頻出山,出入考場,過不成隱逸生活;親人們慘遭車禍,清潔工起早貪黑云云,不一而足。如此,學生的情感花朵逐漸凋零,信心綠葉漸漸枯萎,談文色變自然也就不足為怪了。就連教師也對作文教學的效果犯嘀咕,我們不妨稱之為“灰色作文”。
然而,中學生的課外練筆卻是另一番景象,百花齊放,春光燦爛。或留意花鳥蟲魚,觀照大千世界;或放膽筆走龍蛇,抒發(fā)壯志豪情;或描摩世間百態(tài),感悟人生哲理,千姿百態(tài),異彩紛呈。真正是“我手寫我心”,情寓于中,發(fā)而為文,我們稱之為“綠色作文”。
我就納悶了:何以應試作文“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而課外練筆卻下筆千言,倚馬可待呢?何以我們?nèi)绱诵量嗟亟?,他們反而“不成鋼”;自己隨意去寫,卻反而能“柳成蔭”呢?
細究起來,恐是“功利”二字惹的禍!教師的講評和學生的訓練都是以分數(shù)為參照標準的,“命題-指導-寫作-批改-講評”的作文教學模式早已約定俗成,深入人心。但實際上這種機械訓練的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的作用我以為很寥寥!傳統(tǒng)的“灰色作文”似無形殺手,用鎖鏈捆綁了學生的手腳,用利刃閹割了學生的精神。說白了:只剩下得分騙術。怕寫的永遠怕,不會寫的依然不會。應試作文的水平怎么會有實質(zhì)性地提高?即使是被評了高分的作文,依然患有“流行病”:結構單一、拼湊痕跡明顯、前人古人漫天飛。
其實,早有有識之士對這種低效的作文教學方式頗有微詞了。董承理老師在《“作文”不是真正的寫作》一文中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作文是典型的偽寫作,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形式,都禁錮著學生的思想,扭曲了學生的靈魂,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在訓練新時代的公共話語的應聲蟲,和現(xiàn)代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馳。這種種非議歸結到一點就是現(xiàn)行的作文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學生在寫作活動中沒有充分的自由?!备斜贝蠼淌阱X理群先生在《語文教育門外談》中說:“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老師在指導寫作時,通常遇到的其實有三個層面的問題:一是學生不愿意、甚至害怕寫作,他們沒有寫作的欲望,把寫作看作是外加的負擔;二是學生覺得沒有什么可寫的,即寫什么的問題沒有解決;三是怎么寫?,F(xiàn)在的作文教學方式往往強調(diào)的是怎么寫,而忽視了學生不想寫和寫什么的問題,要想改變學生的寫作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前兩個問題,他們不想寫害怕寫,不知道寫什么,再給他們灌輸什么方法技巧也沒有實際的效果?!币鉀Q這些問題,就必須確立學生在寫作活動中的表達主體地位,扭轉他們被動的寫作心理,給他們充分的寫作自由,倡導自由寫作,所有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教師要轉變作文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積極實施“綠色寫作”的作文教學方式,不能扼殺學生的寫作自由。
我主張在完成正常的應試作文之外,鼓勵學生自由地寫作,不拘文體,不限字數(shù),想寫啥就寫啥,想咋寫就咋寫,想寫多少字就寫多少字,可日記,可隨筆,可雜文,可詩歌,可小說??蓴⑹?,可描寫,可議論,可抒情,可說明。但凡抒真情,發(fā)實感,寫己見,成篇章,揚己長就行。每周至少一篇,先學生互評,倘使有自己的讀者群,那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當然,凡讀過作文的讀者都得留下感言、評語。再教師點評,文質(zhì)兼美、個性突出之佳作在全班交流。我在批改作文的時候,也在欣賞評語,個中趣味,自不待言。
高中三年的課外練筆好比一場馬拉松長跑,是需要毅力恒心的。特別是高三,各種考試狂轟濫炸,各科老師強力擠壓,課外練筆雖不能與數(shù)理化爭鋒但也不能丟棄,仍要保持適當?shù)挠柧殢姸?,當然要穩(wěn)中有減,以柔克剛。這時,教師要給學生打開一扇窗戶,讓他們了解世事滄桑變遷,社會熱點頻出,國際風云變幻,讓他們胸懷天下,心念蒼生,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高三的課外練筆“長流水不斷線,一直寫到高考前”,也會進一步磨練學生的意志。
“綠色作文”給了學生自由作文的平臺,喚醒了學生自主表達的意識,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使他們認識到寫作文其實就是“我手寫我心”,不是什么難事兒,只要從自己的身邊尋找寫作的材料就可以了。由應試作文的“要我寫”變成了自由作文的“我要寫”,學生興趣盎然,充滿寫作激情和閱讀渴望。做老師的即便案牘勞形也樂在其中。在練筆中,學生往往能說出平時羞于啟齒的“私情私語”,妙手偶得的“狂放之言”,不甘平庸的“驚人之語”。也許學生對生活的解讀難免片面或膚淺,但只要發(fā)乎真情,畢竟是獨特的;盡管他們的語言表達也難免稚拙,但只要是出自創(chuàng)造者的手,畢竟是有生機的;也許他們的一些觀點近乎偏激,但只要是年輕的心在思索,畢竟是真實的。有些文章根本就是“四不像”,沒有完整的敘事,沒有鮮明的中心,甚至讓人覺得凌亂,但卻別有一番風味,從“另類”的角度反映了學生的喜怒哀樂;還有的文章似在“撒野”, 狂放不羈,實質(zhì)是花樣年華生命的激情舞蹈。其實,如果學生都能在練筆這個世界里縱情撒野,那他們個性的旗幟就會迎風招展、高高飄揚。播種思想的種子決不會收獲理性與智慧的秕谷,創(chuàng)造自由的藝術時空自然會欣賞到靈魂與真善美一起舞蹈、翱翔……
要說應試作文教育中,做老師的何嘗沒有強調(diào):選材范圍要寬,涉及古今中外;要“渾身長滿了眼睛”,到生活中去尋找素材。但學生一看到題目,聯(lián)想起來還是那些陳芝麻爛谷子。而自由作文才真正踐行了“作文源于生活”,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現(xiàn)實生活的綠色通道,讓他們關注內(nèi)心,關注生活,關注時事,表現(xiàn)自我?!拔恼潞蠟闀r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薄笆朗露疵鹘詫W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薄鞍氘€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薄盎\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思維的觸角伸向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題材之豐富,思維之活躍與應試作文的扭捏作態(tài)、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應試作文中,我們看到的是臉譜化的人物和程式化的構思,雖然哲人說“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而千差萬別的學生在同一個作文題下卻可以如出一轍,“英雄所見略同”,個性全無。而自由作文給學生提供了展現(xiàn)個性特長的機會,單從語言來看,或樸實,或優(yōu)美,或細膩,或幽默,或生動,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真實而又鮮活的面孔。
當然,我這里并不是全盤否定應試作文。一味地自由作文,信馬由韁,在考場上是要吃大虧的。所以自由作文的弊端也不能避而不談。
首先是茫然無措,不知如何下筆。多年應試作文訓練,使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作文定勢,寫起來駕輕就熟,突然之間放手讓他自由作文,他反而不太適應。有學生說:“還是寫命題作文好,至少知道寫什么,而現(xiàn)在成了無頭的蒼蠅,不知從哪兒寫起?!彼麄冎涣晳T于老師給的模式,而不具備獨立選材能力,不能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寫作材料;作文對他們而言不是表情達意的媒介,而是解題,倘無題可解,便無可措手。
其次是濫用自由。其實,自由也是要有底線的,是相對的。個性化也不是目空一切,寬松的氛圍并不意味著可以胡說一氣。自由作文中,仍有部分同學明顯是一種強烈的發(fā)泄心態(tài),如有的學生非常叛逆,對如今的應試教育不滿,作文中充斥著調(diào)侃和謾罵;有的學生對學校里的某些形式主義作風看不下去,在作文中用非常暴力、猥瑣的詞匯和網(wǎng)絡上流行的種種黑話、行話孤傲而冷漠地批評一切,這些都是自由作文中教師應該正確引導的地方。
再次,流于客觀記錄,缺乏理性分析,或是分析淺嘗輒止。在自由作文中,有不少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始終停留在表面,對問題缺少深刻透徹的理解分析。閱歷影響作文,學生認知水平尚淺,直接導致作文缺乏深刻性。而作文中的思維訓練除了思維的發(fā)散性之外,還不能忽略在正確性前提下的深刻性。快餐文化、網(wǎng)絡文化讓學生更多地流于浮光掠影的體驗和感受。
在肯定自由寫作是“綠色寫作”時,也要認識到任何問題的解決都不能僅靠一種形式的改變一蹴而就,我們要放棄急功近利的投機心理,充分認識到作文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復雜性,一切從實踐出發(fā),不斷反思我們的作文教學方式,努力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方式,促進作文教學效果的穩(wěn)步提高。
自由與限制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作文同樣如此,即便是自由作文也是有限制的。只要是一篇好作文,在選材、表達、立意等方面都有基本的要求,自由作文只是給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的自主,但仍然暗含了相當?shù)南拗?,因為好作文畢竟有其基本標準,“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而命題作文也有自由,只不過是限制下的自由,只要在題目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一切都是自由的。我們不妨稱之為“帶著鐐銬跳舞”。
新課改不僅要求我們尊重學生的個性,也要尊重教師的教學個性,所以應該鼓勵教師自由地實施教學。在不違背教學規(guī)律的前提下,教師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自己最得心應手的方法,以獲得作文教學的最佳效果。
現(xiàn)在,各種新的寫作教學理念和方法層出不窮,梁啟超先生就曾經(jīng)在《作文教學法》一書中說:“文章做得好不好,是巧拙問題,巧拙關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出來的。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這是規(guī)矩范圍內(nèi)的事,規(guī)矩是可以教可以學的?!?/p>
要獲得自由必先有不自由的經(jīng)歷,這種不自由更準確地說是一種規(guī)范,教師在這當中要教給學生寫作的規(guī)范。即先要入格,做到有格可依。避免信馬由韁,不知所云。作文的本原是自由地表達心聲,作文教學的終極目的也是訓練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這個時候,就要不拘一格,教是為了不教,教的過程就是教師逐漸淡出的過程!
所以,無論“灰色作文”還是“綠色作文”,在當下的作文教學中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不能絕對地肯定誰或否定誰。自由作文符合寫作規(guī)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表達,更受學生歡迎;應試作文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占主導地位,可操作性較強,是考試作文的必然形式。自由作文是為了提高寫作水平,應試作文是為了檢測作文水平,平時的自由作文不能用應試作文的要求指導學生,應試作文也不可能像平時的自由作文一樣隨便寫。教師應該幫學生找到兩者的契合點,讓二者相輔相成,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自由作文中的種種可喜現(xiàn)象經(jīng)過不斷積累必然有助于應試作文的寫作,學生的自由作文寫好了,應試作文也能逐漸寫好,這表現(xiàn)為“綠色作文”后勁足,假以時日,總能顯示它的優(yōu)勢。
前文所述自由作文之弊端正需要教師的相機點撥,否則問題永遠是問題。在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和考試制度下,衡量學生寫作水平的畢竟還是應試作文,讓學生自由地寫作其實是為了讓他們學會不自由地寫作。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應該努力尋找自由作文與應試作文的最佳契合點。比如可以讓應試作文的命題具有盡可能大的選擇空間,提供一個局部的自由;讓命題貼近學生的生活,盡可能喚起學生內(nèi)在寫作的需要,使“要他寫”和“他要寫”盡可能統(tǒng)一。不管自由作文還是應試作文,都需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對作文的熱情,不僅不自由的作文寫不出來,自由的作文也是寫不好的”,作文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去觀察生活,去思考人生,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喚醒學生自主作文的意識。
自由寫作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寫作沒有自由,肯定解決不了問題;作文教學不可能徹底自由,但我們又必須給予學生最大的自由,這就是作文教學的辯證法。那就讓我們不斷地探索出合理的科學的作文教學方式吧,學會了辯證,則灰色綠色總相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