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第十四中學 浙江杭州 310006)
平面向量是高中數(shù)學的三大數(shù)學工具之一,同時具有代數(shù)的運算性和幾何的直觀性.向量是數(shù)形結合的典范,是高考命題的基本素材和主要背景之一,也是近幾年高考的熱點.準確把握平面向量的概念與運算,正確理解向量的幾何意義,充分發(fā)揮圖形的直觀作用,這樣才能較好地解決這類問題.常見的考點有:
(1)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加法與減法;
(2)共線向量的充要條件、向量的基本定理和坐標表示;
(3)實數(shù)與向量的積、向量的數(shù)量積與運算律;
(4)向量與平面幾何、向量和其他問題的整合等.
重點是:向量的幾何意義、共線向量、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數(shù)量積、坐標運算、向量的平行和垂直、夾角、模長.
縱觀近幾年的考題,強調了試題的幾何背景,特別是浙江省的高考試題,無不凸現(xiàn)了試題的幾何背景,當然命題者也兼顧了向量的代數(shù)性質,因此解題的主要手段從以傳統(tǒng)的計算為主轉變?yōu)橐酝诰騿栴}的幾何背景為主.
題型1以向量的基本概念為載體
這類問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向量基本概念的理解,以簡單概念辨析和簡單計算為主.
例1已知a,b的夾角為120°,|a|=1,|b|=3,則|5a-b|=________.
(2008年江蘇省數(shù)學高考試題)
分析關于向量模長的計算一般可利用公式|a|2=a·a解決.
解因為
|5a-b|= (5a-b)2=
25a2-10a·b+b2=
49,
所以
|5a-b|=7.
評注本題主要考查向量的線性運算,其難點是向量模長的計算,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方法是先求模長的平方.
題型2以向量的基本運算為載體
這類問題往往是代數(shù)問題,但多與不等式、幾何圖形相結合,代數(shù)形式的背后往往隱藏著美麗的幾何圖形.
例2已知a,b是平面內(nèi)2個互相垂直的單位向量,若向量c滿足(a-c)·(b-c)=0,則|c|的最大值是
( )
(2008年浙江省數(shù)學高考試題)
分析第1種思路是把向量坐標化;第2種思路是轉化式子(a-c)·(b-c)=0;第3種思路是挖掘式子(a-c)·(b-c)=0的幾何意義.
解法1不妨設a=(1,0),b=(0,1),c=(x,y).由(a-c)·(b-c)=0,得
(1-x,1-y)·(-x,1-y)=0,
即
故
解法2因為|a|=|b|=1,a·b=0,所以展開(a-c)·(b-c)=0,得
|c|2=c·(a+b)=|c|·|a+b|cosθ,
即
圖1
連結AB,以AB為直徑作半圓M,在半圓M上的任何一點C2,都滿足∠AC2B=90°,也即符合條件
(a-c2)·(b-c2)=0.
再連結MC2,那么
|OC2|≤ |OM|+|MC2|=
|OC1|,
即
該解法既充分利用了向量的特點,又著意發(fā)揮了幾何的優(yōu)勢,真是向量幾何,珠聯(lián)璧合?。?/p>
題型3以向量基本定理為載體
分析理解向量基本定理中參數(shù)λ,μ的含義,其實際意義就是向量在斜坐標中的坐標.
圖2 圖3
在Rt△B1OC中,因為∠OCB1=30°,所以
于是
即
λ+μ=6.
評注本小題主要考查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向量基本定理中λ,μ的幾何意義.本題的解答充分利用原圖中既有直角,又有30°角的特征,從而構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題型4以平面幾何問題為載體
這類問題一般有2種解題思路:一種是利用三點共線的充要條件列方程;另一種是直接利用平面幾何知識解決.
由向量相等的定義知
消去λ得
m+n=2.
圖4 圖5
求解這類問題的關鍵是利用好圖形中的三點共線.本題也可以利用平面幾何知識求解:
即
因為△MOB∽△MPA,所以
同理可得
又由△CON∽△ANP,得
于是
1-m=n-1,
解得
m+n=2.
本題的條件比較分散,解題的關鍵是作平行線AP,通過2組相似三角形的聯(lián)接與過渡,巧妙地解決了問題.
題型5以問題的幾何背景為載體
自浙江省自主命題以來,向量問題??汲P?雖然問題年年翻新,但都富有內(nèi)涵——深刻的幾何背景,每一個代數(shù)形式的背后都有美妙的幾何圖形,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辦法是探尋問題的代數(shù)結構背后的幾何結構.
例5(1)已知a≠e且|e|=1,若對任何實數(shù)t均有|a-te|≥|a-e|成立,則
( )
A.a(chǎn)·e=0 B.a(chǎn)⊥(a-e)
C.c⊥(a-e) D.(a-e)⊥(a+e)
(2005年浙江省數(shù)學高考試題)
(2)已知a,b是2個相互垂直的單位向量,而|c|=13,c·a=13,c·b=4,則對于任意實數(shù)t1,t2,|c-t1a-t2b|的最小值是
( )
A.5 B.7 C.12 D.13
(2005年浙江省高中數(shù)學競賽試題)
(3)若非零向量a,b滿足|a+b|=|b|,則
( )
A.|2a|>|2a+b| B.|2a|<|2a+b|
C.|2b|>|a+2b| D.|2b|<|a+2b|
(2007年浙江省數(shù)學高考試題)
解(1)構造圖6可以判斷當且僅當e⊥(a-e)時,有|a-te|≥|a-e|.
圖6 圖7
(3)背景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解法1因為|a+b|=|b|,即AC=AB,所以四邊形ABCD為菱形,如圖8,因此AO 即 |a+2b|<|2b|. 解法2如圖9,△ADC是直角三角形,因此AD 圖8 圖9 背景2三角形中線向量的表達式 即 |a+2b|<2|b|. 背景3三角形不等式 ||a|-|b||≤|a+b|≤|a|+|b|. 解法4|a+2b|≤ |(a+b)+b|≤ |(a+b)|+|b|=2|b|. 圖10 圖11 背景4向量垂直的充要條件 已知a,b為非零向量,求證: a⊥b?(a+b)=(a-b). 解法5由|a+b|=|b|,得 |2(a+b)|=|2b|, 因此 |(a+2b)+a|=|(a+2b)-a|, 即 2a+2b⊥a, 故可構造如圖11所示的矩形,結論顯然成立. 評注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向量的代數(shù)和幾何結構之間的轉化,如何充分挖掘向量的代數(shù)運算和幾何性質之間的關系是掌握向量數(shù)學本質的關鍵. 題型6以平面直角坐標系為載體 (2009年安徽省數(shù)學高考試題) 圖12 圖13 即 解得 評注盡管本題的解法很多,但這個解法直觀,容易被大多數(shù)學生接受和理解. 精題集粹 1.連續(xù)擲骰子2次分別得點數(shù)m,n,則a=(m,n)與b=(-1,1)的夾角θ>90°的概率是 ( ) ( ) ( ) A.反向平行 B.同向平行 C.互相垂直 D.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4.已知平面向量a=(2,4),b=(-1,2).若c=a-(a·b)b,則|c|=________. 5.已知點A,B,C不共線,且有 圖14 (1)求證:(a-b)⊥(a+b); 參考答案 1.D 2.B 3.A 8.(1)(a-b)·(a+b)=a2-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