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紅
等待就像國畫上的“留白”,音樂中的“停頓”。在教育教學中,給學生一份等待,就是拋卻包辦代替,避免填鴨策略和遠離簡單粗暴,就是給學生留下自主思考,獨立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師的等待中學習,學生會有更深刻的印象和感悟,在獲得成功后會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習、生活的自信心。可以這樣說,“等待”孕育著生成。
一、等待需要理解
在教育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個別差異,及其它種種原因,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后進的學生,對這些學生,我們不能一味指責,也別希望他們一夜之間脫胎換骨,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老師要學會等待,等待不是消極的無所作為,而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無聲呼喚。有位學生,從小家庭失和,經(jīng)常打架斗毆、抽煙喝酒,轉學時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科加起來還不夠100分,穿一條又長又寬的牛仔褲,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至于讀書,純粹是混日子,面對這樣一個看似無可救藥的學生,我知道任何指責和批評已經(jīng)完全失去作用,如果馬上以學校紀律,規(guī)章制度,行為規(guī)范等為題找他談話,他定會望而生畏,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因此,我每周找他談心一次,進行情感交流,幫他融入集體,并為他補課,課堂上,只要他舉手,我一定叫他發(fā)言,及時肯定他的進步,在生活上,我也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心,漸漸地,他感到我是朋友,很愿意接近我,并與我說心里話,就在雙方感情融洽時,我指出了他自身存在的不足。
二、等待需要寬容
寬容,就是盡可能地尊重多樣性,珍視個性,盡可能達到“一個世界,多種聲音”。教學中,學生很有可能出現(xiàn)讓人無法預料的想法,這就要求“等待者”能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接納學生不一定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比如一位教師在教學“100以內進位加法”時,學生們已經(jīng)探索出了很多種計算方法,正在準備小結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是一個個往后數(shù)的,加多少就數(shù)多少次”。如果這時貿然打斷學生的發(fā)言,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習熱情。在耐心等待他說完后,這位教師微笑著提示他比一比哪種方法更簡潔些,學生比較后會意地笑了。以寬容的心包容學生的個性,“等待”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有利于促使學生逐步走向成熟和完美。
三、等待需要信任
某校開展古詩文背誦比賽,一開學,有位老師就對本班學生的古詩文背誦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之間的差異實在是大。有的同學已背出了315首,而有的同學僅能背出27首,為什么同樣一個班的學生,差異竟如此顯著?調查結果,低于合格數(shù)160首的大有人在,主要是本學期新轉來的學生(在原來學校不要求背誦)和本來對背誦就有抵觸情緒或記憶的確有問題的學生,不滿100首的就有25人,占全班一半以上,對此,這位老師決定來抓一抓。
星期五一節(jié)語文課上,她根據(jù)一周來考核的期初成績將全班46名學生分為三隊;非凡隊、超凡隊和拼搏隊。將已背滿160首的學生列入“非凡隊”,希望他們在古詩文背誦中能獨領風騷,有非凡的表現(xiàn),將滿100首不滿160首的學生列入“超凡隊”,希望他們勇于競爭,在活動中有超越一般的不尋常表現(xiàn),還將不滿100首的學生列入“拼搏隊”,言下之意,期待他們發(fā)揮勇于拼搏的精神,通過一學期的努力,能有驚人的成績?!巴瑢W們,我知道你們對自己這樣的成績不是很滿意,別急,還有一學期呢?讓我們慢慢來,你們的努力不會白費,老師期待著你們!”就這樣,這位教師從每個星期3~5首抓起,開始了漫漫的期待之路。不斷的叮囑,不斷的鼓勵,不斷的督促,終于迎來了豐收的期末。在12月底的古詩文考核中,該班僅有5名學生低于160首,全班平均首數(shù)竟達210首之多,在這成功案例的背后,我們看到了滿懷信心的期待,美麗而安詳?shù)牡却嵌嗝粗匾?/p>
四、等待需要策略
教育教學中的等待并不是只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就可以的。當學生在活動中遇到不可跨越的障礙時,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地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真知。如:在學生的思維遇到困難時,往往畏難情緒加重,心理壓力變大,即使教師給學生十分充足的時間,其等待也不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面臨困難時,教師可以悄悄地走到他(她)面前,微笑著俯下身體,在其耳旁輕聲地說“別著急,慢慢想,你能行的?!敝惞膭畹脑捳Z,以此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使之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積極的思考。
等待也并非意味著單純的等候,有時對學生僅基于初步認識建立的不完善或錯誤的認識,可以采取暫時擱置的辦法,讓他們在進一步認識后去自主完善,自主重構。比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課始有學生猜想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的三分之一,但也有學生猜想圓錐的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二分之一。這時教師不宜立即做出評判,而應趁勢引導學生就為什么這么猜想展開交流,再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實驗論證,等待學生自主得出正確的結論。
總之,等待是一種行動,一種理念,一種人文關懷,更是一種藝術。在等待中,理性頓悟,靈性升發(fā),心靈舒展,創(chuàng)意翩至,情趣盡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