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輔導員是高等學校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在新形勢下輔導員工作面臨著各種壓力,本文分析了輔導員工作中的壓力來源,提出了緩解壓力的幾種方法。
關鍵詞:輔導員;工作壓力;緩解壓力
中央十六號文件指出:“高校政治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實施全面素質教育,開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確保學校穩(wěn)定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和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高校學生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隨著招生量的不斷擴大,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再加上高校改革本身對學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嚴峻的挑戰(zhàn),這些因素都導致了高校的輔導員在工作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zhàn)。
輔導員工作中的壓力來源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難度增大
輔導員是高校從事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近幾年來隨著高校人數(shù)的迅速增長,以及國內外環(huán)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導致高校思想教育難度的增加。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世界多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國內市場經濟進一步發(fā)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物質利益、就業(yè)方式等日益多樣化;另外,還存在腐敗和社會收入分配不公等問題,致使部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出現(xiàn)嚴重偏差;大學生自身面臨壓力,他們既要完成學業(yè),又要關心所學知識能否適應未來需要,既要掌握基本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具備信息時代獲得新知識的基本能力,這必然會帶來較大的學業(yè)壓力。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的增大。
2.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模糊,工作強度大
作為高校的輔導員,核心工作應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關心學生政治思想進步是輔導員工作的首要任務。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時候,輔導員角色定位不明,導致輔導員處于尷尬位置:是教師,但不具體從事教學工作,僅指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職能;是管理者,但整天處理的是瑣碎的學生日常事務,更多的是學校與學生之間的一個信息傳達者,以行政工作取代了政治思想工作,從而無法達到真正教育和引導學生的目的。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學校的辦學規(guī)模和招生數(shù)量不斷擴大,進而出現(xiàn)了高校教學資源、管理資源的緊缺。按教育部的有關規(guī)定,專職輔導員要按1:200的比例配備,但目前各高校專職輔導員配備上都遠遠低于這個比例,甚至達到1:400的比例以下。輔導員帶的學生越多,事務性的工作就越多,工作負荷就越重,“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輔導員工作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外,工作內容涉及學生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時可以說除了上課之外所有學生工作都落在輔導員身上。繁雜的工作任務、多重角色的沖突,給輔導員帶來了強大的心理壓力。
3.成就感低,缺乏身份認同感
目前,許多高校界定學生輔導員既是高校黨政管理干部隊伍的一部分,又屬于教師隊伍的一部分,這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把輔導員置于尷尬位置。角色沖突和角色模糊使一些輔導員無所適從,缺乏身份認同感。在有些學校輔導員被認為和后勤工作人員沒有多大的區(qū)別,輔導員工作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工作。另外,由于經常處在繁多而具體的工作中,輔導員做得多,思考得少,從而造成部分輔導員理論水平不高,科研成果較少。相對專業(yè)教師積累起來的學術論文、學術成果而言,輔導員的成果只能說是帶過了幾屆學生而已,社會認可度不高,輔導員在事業(yè)上難有成就感。
在工作中緩解壓力迎接挑戰(zhàn)
1.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
面對在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教育出現(xiàn)的新情況,作為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的輔導員,要從自身出發(fā),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要堅持政治理論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思維和戰(zhàn)略思維能力。學習專業(yè)知識,要具有豐富的知識背景,廣泛涉獵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通過豐富的知識修養(yǎng),使其在學生中表現(xiàn)出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并與學生之間達成“共識、互信、尊重”。另外,在高校要形成全員教育的教育理念,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靠幾節(jié)政治課的教育或幾個輔導員的教育就能做好的,要把對學生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2.轉變角色,職責明晰
輔導員自身角色定位及時與否、準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到輔導員作用的發(fā)揮。在新形勢下,輔導員的定位應該是教育者i管理者、引導者、服務者。要處理好三種關系:一、老師與學生的關系,開展學生工作中,要做到既關心愛護學生,但又不袒護學生:既嚴格要求,又不刻板老套;既與學生成朋友,但又不能做兄弟;寬容但不放任;既為學生做好細節(jié),但又不成為學生的“保姆”。二、要處理好日常事務與首要任務以及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一定要從繁雜的日常事務中來研究學生工作的規(guī)律,既不做事務工作者,也不做經驗主義者,要做學生工作規(guī)律的掌握者;既完成好日常的事務,又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三、處理好教育引導與管理的關系,輔導員在工作中要以為教育引導為主,管理為輔。
高校要根據輔導員的職責范圍,明確他們的目標、任務、權限、范圍及責任,建立崗位責任制、反饋制、工作公開制、績效考核制及工作追蹤制等一套科學合理的制度,從而各施其責、分工合作、協(xié)調配合。另外,在職稱評定方面,教育行政部門要出臺相應的評定辦法,在這方面遼寧省就出臺了《遼寧省高等學校輔導員評審教師職務基本任職條件(試行)》。
3.自我調適心理情緒
輔導員要淡泊名利、完善人格,要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正視自己的喜怒哀樂,不自我為難和拒絕,培養(yǎng)積極的自我意識,不過分苛求外部環(huán)境。要培養(yǎng)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養(yǎng)成開朗的性格、開明的思路、開闊的心胸和敢于解剖自己的氣度。面對客觀壓力,要學會積極的應對之策,合理調節(jié)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處理問題要保持冷靜,認真思考,對學生充滿愛心和關心,對工作做到熱心、細心、耐心和精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而使問題迎刃而解。
總之,在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高校輔導員工作面臨新的壓力,教育行政部門,高校以及輔導員都要從自身出發(fā),尋找緩解壓力的辦法,很快適應高校思想教育的新形勢,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學習輔導讀本[z],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http://news.cysz.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