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昆體良是羅馬帝國初期的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尤其對兒童早教、道德的重視,以及個體差異性的培養(yǎng)、幼教師資的要求、勞逸結合的教育方法,蘊含著許多精辟深邃的見解,值得我們借鑒。
關鍵字:昆體良;幼兒;教育思想
馬庫斯·法比尤斯·昆體良(公元35-100年)是古羅馬著名的教育家。他出生于西班牙,一生專心著述,完成了巨著《雄辯術原理》,這是西方第一部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系統(tǒng)著作,代表了當時歐洲教育理論發(fā)展的最高成就。19世紀英國哲學家、經(jīng)濟學家彌兒曾說過:“他的著作是整個文化教育領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書,我終身服膺的許多有價值的見解都可以溯源于少年時代閱讀昆體良的著作?!苯裉?,雖然過去了1000多年,《雄辯術原理》中的許多思想仍閃爍著不滅的光華。在《雄辯術原理》中,昆體良的幼兒教育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學前教育在幼兒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體良認為對人的培養(yǎng)和教育是伴隨著嬰兒的出生而開始的。當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家長就應該對他寄以最大的希望,這樣,才會一開始就精心地關懷他的成長,因為大多數(shù)人既能敏捷地思考,又能靈敏地學習,而此種靈敏心智的“根源也是來自天賦”,但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得到培養(yǎng)、完善和發(fā)展。在他看來,“只有那些天生的畸形和生來有缺陷的人才是天生愚魯而不可教的人,這樣的人肯定會有,然而很少”,所以“缺少的不是天賦能力,而是培養(yǎng)”。并且要從小開始,不能輕視。他說:“七歲以前的收獲無論怎樣微小,為什么就要輕視它呢?誠然,七歲以前學習的東西無論怎么少,但有了這個基礎,到了七歲就可以學些程度更深的東西,否則到了七歲還只能從最簡單的東西學起?!?/p>
看護者和教師是幼兒教育的主要實現(xiàn)者
昆體良十分重視周圍的環(huán)境對兒童的影響。為此,他提出必須十分慎重地選擇兒童的看護者和教師。看護者和教師必須受過良好的教育,是德行與才學的結合體,因為“兒童首先聽到的是他們的聲音,首先模仿的是他們的言語”。同時指出即使父母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選擇德行良好的教師,選擇最嚴格的教育方法”,孩子還是可以得到好的發(fā)展。因此,為了能使孩子得到好的教育,他對教師提出了許多要求:
第一,因材施教。
昆體良指出教師“首先要弄清他(兒童)的能力和天賦素質(zhì)”,而兒童的能力和天賦素質(zhì)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就應該針對兒童個體的差異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他說:“有些學生是懶惰的,除非你加緊督促;有的學生不能忍受管束;恐嚇能約束一些學生,卻使另一些學生失去生氣;有的學生需要長期的用功才能塑造成人,而另一些學生通過短期的努力卻能取得更大的進步?!蓖瑫r要尊重兒童的自然發(fā)展傾向,因為“如果引導一個人與自己的自然傾向背道而馳,他就不可能在與他的天性不適合的學業(yè)中取得成就,他的似乎與生俱來的才能由于受到忽視就會被削弱下去。”也就是說:“教學要能培植個人的天賦特長,要沿著學生的自然傾向最有效地發(fā)展他的能力。”
第二,啟發(fā)誘導。
昆體良認為教師還要注意兒童的接受能力,按照接受能力推進教學,啟發(fā)誘導,循序漸進。他形象地說:“(學習)正如緊口瓶子不能容受一下子大量流進的液體,卻能為慢慢地甚至一滴一滴灌進的液體所填滿,所以我們也必須仔細考察學生的接受能力。他們遠遠不能理解的東西是不能進入他們的頭腦的,因為頭腦還沒有成熟到能容受它們?!币虼?,教師“應善于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向不發(fā)問的學生提問。對學生朗讀的表揚既不可吝嗇,也不可浪費,因為吝嗇使學生產(chǎn)生對課業(yè)的厭惡,浪費則產(chǎn)生自滿”。如果是急于求成,方法不當,“這就會挫傷學生勤奮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勞逸結合。
昆體良反對單純的學習,主張要將幼兒的游戲活動和學習有效結合,他指出“我不會因為學生愛好游戲而感到不高興,那是天性活潑的標志”,“對于一切兒童都應當允許他們有些休息,這不僅僅是因為沒有什么東西能經(jīng)受持久的勞累(即使是那些沒有感覺沒有生命的東西也以輪換的休息而有松弛的時候,以便保持活力),而且因為專心致志的學習有賴于學生的意愿,而意愿是不能通過強制得到的”?!叭绻麑W生的精力和精神因休息而得到恢復,他就能以更旺盛的力量和更清晰的頭腦進行學習?!蓖瑫r昆體良認為必須有效地調(diào)整好游戲和學習的關系,“否則,你不讓他休息時,就使他產(chǎn)生對學習的厭惡,而過度放縱的休息則容易養(yǎng)成懶惰的習慣”。
第四,反對體罰。
昆體良竭力反對幼兒教育中的體罰現(xiàn)象,他認為體罰是一種殘忍的行為,“事實上它無疑是一種凌辱”。經(jīng)常性的體罰,會使兒童“由于痛楚和恐懼,他禁不住要發(fā)出以后會令其感到羞恥的不體面的哭聲,這種羞恥心使他心情沮喪、壓抑,使他不敢見人,經(jīng)常感到抑郁”。因此昆體良認為“如果有人經(jīng)常在他身邊監(jiān)督他勤奮學習,這樣的懲罰就完全沒有必要”。為了能夠讓兒童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他呼吁:“對于如此纖弱、如此無力抗拒虐待的幼年,任何人都不允許濫用權威?!?/p>
總體而言,昆體良上述有關對兒童早教的重視,以及個體差異性的培養(yǎng)、幼教師資的要求、勞逸結合的教育方法,蘊含著許多精辟深邃的見解,對于我們當今的幼兒教育有著一定的啟示。
參考文獻:
[1]《昆體良教育論著選》,任鐘印選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9月(1999年重印)《雄辯術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