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梁曉聲在《橘皮》這篇文章里寫道:小時候,家里經濟十分困難,父親又患了哮喘病,咳得很厲害。聽說橘皮能治好父親的哮喘病,便偷偷拿走了老師晾曬在教室窗臺上的干橘皮。老師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后并沒有張揚,而是一直替他保守秘密。梁曉聲后來回憶這件事情的時候,說他從內心里特別感激這位老師,這種感激之情鼓勵他用一生的努力來回報社會。
設想一下,如果梁曉聲的老師將這件所謂的小事張揚出去,那將是一個什么樣的后果呢?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這樣活生生的例子。有的老師喜歡在班級或其它公開場所,大肆渲染某某同學或其父母如何如何;有的老師也很有同情心,對學生特別好,偶爾還賜予貧困生一些生活或學習用品,但他(她)卻到處宣揚。他(她)為什么要宣揚呢?無非是想告訴大家自己很善良、很高尚,但你有沒有想到孩子也是需要尊嚴的。如果孩子認為他所獲取的贈予是用自己的尊嚴換取的,那么他長大成人之后,會像梁曉聲那樣時刻提醒自己回報社會嗎?他的人格還會健全嗎?
前段時間,關于受助大學生不感恩的報道充斥媒體,沸沸揚揚。我個人認為,有的施助者本身就帶有功利目的,或者是想通過這種途徑來炒作自己。甚至有的施助者,在施助契約中作出沒有任何法律效果的、卻又傷害人的尊嚴的條款,我認為是不妥當?shù)?。譬如受助者必須在工作滿幾年以后再將等額的金錢返還慈善基金組織——其實這就不是慈善資助了,而是一種用尊嚴作為利息的“高利貸”!如果我們的社會都如此奉獻“愛”心,那些受助者們非但沒有感恩心懷,反而會導致人格畸形發(fā)育,長此以往,必然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不和諧的音符。
我有一個學生(恕我不能說出她的真名),她的父親癱瘓在床,母親在外打工維持全家的生計。當時,我在校團委工作,知道情況之后,我為她爭取了“結對子”幫助,每年可以獲得700元的學習資助,幫助她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她從心底里感激老師、感激學校、感激社會,并且把這種感激落實到學習上。她的學習情緒穩(wěn)定,成績不斷上升,最終考取了某省級示范高中。這件事到目前為止,我和班主任沒有在任何地方聲張。最近,我在街上碰見她的母親,她母親告訴我,孩子的成績每況愈下,心里的負擔很重,原因是現(xiàn)任班主任在班上公開了她獲得學習資助的情況,讓她覺得自己在班上矮人一等。本來班主任是好意,想以此來激勵她更好地學習,結果卻適得其反。究其實質而言,這位班主任沒有照顧她的情面,讓她丟失了做人的尊嚴。這件事的教訓是深刻的,令人深思。
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做人的尊嚴,說起來很動聽,做起來不簡單。它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勞動,更重要的是付出愛心——一顆永遠年輕的愛心。
首先,我們不應該侵犯孩子的隱私權,不能以教育的名義窺探孩子不愿意告訴他人的秘密。每個人,當然包括孩子,都有法律賦予他(她)的隱私權。我們要設身處地為孩子的成長考慮,主動地替孩子保守一些秘密,就像梁曉聲的老師那樣。
第二,我們要學會向學生道歉。師生之間難免產生一些誤會,特別是課堂上,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老師為了不耽誤上課,批評學生的時候往往缺少事實的根據(jù),造成一些“冤假錯案”。我們不能為了維護教師的“尊嚴”而摧毀學生的尊嚴。一旦發(fā)現(xiàn)這些“冤假錯案”就要及時地為學生“平反昭雪”,并向受害者道歉。
第三,要避免善意的侵害。有的老師出于好意,卻往往辦了壞事。這種情況在現(xiàn)實教育過程中屢有發(fā)生。譬如有一位教師要帶學生去春游,在班上對一位個子矮小的同學說:“你可以買半票,就少交十元錢吧?!痹捯魟偮渚鸵鸷逄么笮Α=Y果,第二天,個子矮小的同學根本就沒有參加春游活動。其實,那個個子矮小的同學絕對有理由責問老師:“憑什么?!”
第四,要特別關照貧困生,照顧他們的面子。面子就是尊嚴,尊嚴的基礎是平等,是公正。由于社會的物化,這一點越來越應該引起老師們的注意。有時候是我們帶有情緒或情感的疏遠貧困生,有時候是我們潛意識地靠近父母社會地位顯赫的學生,而間接地傷害了其他學生的自尊和尊嚴。如果一個孩子還在做學生的時候就遭受不公正、不公平,那么,在以后的歲月里又到什么地方去尋找公平、公正呢?
第五,要用明亮的陽光驅散孩子心頭的自卑。自卑往往是不自信的結果,也是尊嚴得不到很好的尊重的結果。有的孩子由于各種原因造成人前畏葸的精神狀況,如果我們教師不能很好地引導他們走向明亮,這對他們人格的發(fā)展是極其不利的。我們要鼓勵他們從旮旯里走到前臺,放聲說話,放聲歌唱。讓他們自己漸漸地懂得,做人是需要尊嚴的,人格本來就是平等的。一個人可以沒有錢,但不可以沒有尊嚴。
把頭抬起來!——我曾經對一個十分自卑的學生說。他熱淚盈眶地望著我,一句話沒有說。但那以后,他事事處處都表現(xiàn)得突出,爭搶著回答問題。他的文藝才華漸漸地顯露出來,在學校許多大型活動中表現(xiàn)得非常優(yōu)秀。這個學生現(xiàn)已大學畢業(yè),在南方工作。據(jù)說,他時常把我說的這句話告訴他身邊的人。我為此感到高興,這是做教師的最大的幸福。
尊嚴不僅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更是一個人的靈魂。作為教師,我們要用心去呵護每一個孩子的尊嚴,要教育孩子不要放棄做人的尊嚴。有了尊嚴,就可以平等地與人相處,受人尊重。其實這是每個正常人的渴望,也是每個普通人的權利。
(作者單位:安徽池州市杏花村中學)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