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芳,王禹奇
( 1.陽泉師范高等??茖W校,山西 陽泉 045200;2.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7)
隨著社會的逐步發(fā)展,音樂也在日新月異地追求,更新很多新的元素,如果我們將音樂課的教學滲入多媒體的知識,新元素的引導,教師設置的音樂課就不僅以情動人,還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追求課堂以外的知識,那么興趣就會很快調動起來,既吸取以往的東西,又追求時尚的元素,同時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入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這樣就可以去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學好音樂的欲望。所以說講究教學藝術已經(jīng)是我們目前教學改革中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同時,講究教學藝術也是加強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唱歌的專業(yè)術語——聲樂,“它是運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通過音樂化了的文學語言,生動地塑造樂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繪其意境,同時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音樂藝術”。這一概念深刻地體現(xiàn)出唱歌是一種綜合性活動,除了具備聲樂基礎之外,還要具備敏銳的音樂感和藝術修養(yǎng),具有對作品的深刻理解,正確把握和生動表現(xiàn)的能力。目前師專類學生的嗓音條件、歌唱基礎等都比較差,再加上學生入學的文化知識要求起點不高,從而使綜合素質不盡人意。表現(xiàn)的類型:1.知識缺乏型。這些學生對基礎知識一片空白,所以談不到綜合運用。如作自然聲區(qū)向換聲區(qū)過渡練習時,出現(xiàn)癥狀是聲音唱出來了,氣息方向反了,要么是氣息放下了、平穩(wěn)了,口腔狀態(tài)又保持不住了等等。一個聲音朝上走,氣息往下壓的一上一下圖式理解不了。2.思維緩慢型。這部分學生的主要特征是思維跟不上,綜合思維差或者說老師講課時,尤其是講抽象性的理論知識時,不想動腦子,走神、開小差。如講“支力點”時前胸與后背形成一種抗衡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而真正練聲時,找不到感覺,不用心去找,有時干脆不去找。3.想象缺乏型。學生的主要特征是“悟性差”,=如講“聲音與氣息的關系時舉‘人坐小船’的例子,即歌唱時聲音好比人,氣息好比是船,聲音要坐在氣息上,氣息先走聲音再走”。教師本以為夠明確形象化了,然有許多學生在練聲時仍做不出來。4.非智力型。包括興趣缺乏,意志較弱,態(tài)度不端,自信不足,動力不強,注意力轉移等。這些問題往往是綜合出現(xiàn),成了學聲樂的障礙、頑敵。更有甚者“無可奈何讀師?!?,或認為“我不是學聲樂的料”,對學習聲樂畏之如虎,缺乏學聲樂的動力;有的雖想學好聲樂,但急于求成,一口就想吃一個胖子,努力一陣子無效果便自暴自棄;有的甚至得過且過,只想混張文憑……
針對學生現(xiàn)狀,充分利用現(xiàn)有條件,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目標。
1.采用“多聽、多練、多看、多想”的基本方法
所謂聽就是欣賞。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掌握某些音樂知識技能,而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付之以看、想、練,因為聽的過程不單純強調的是內容、意義等知識,而完全是審美的感受力,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靜靜地聽音樂,還需要指導和啟發(fā),這樣學生就不單純是處于一種靜止的、被動的狀態(tài),而是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聆聽中來感受和體驗音樂的美,而后付之以一系列的綜合練習,如:組織興趣小組、課外活動小組、小文工團將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鞏固,使教學豐富多彩,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2.教師的主導作用要賦予濃厚的藝術色彩
教師不能簡單地運用組織、啟發(fā)、指導、督促、檢查這類的教學方法,第期多惠說過“教學的技術不在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過多的激勵、喚醒、鼓舞”。教師采用適當?shù)膶а越虒W,能把學生放入特定的環(huán)境中,通過情境熏陶,形成一定的氛圍,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思想共鳴,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和諧、愉快。例如在講咬字與吐字時,講了其規(guī)律后,要用“先打噴嚏,后打哈欠”這一生動形象的比喻總結,既科學又形象,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并正確掌握。講如何將氣息放下時,春天開花散步聞花香,饑不擇食聞炒菜香,或受驚嚇的例子。講真假聲結合時,舉“大山頂上往遠處喊人”的例子等等。同時,教師還可運用畫面導入法引導學生,這是一種通過畫面的展示,使學生對音樂形象有直觀、形象的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欲望。如在講授《小小竹排向東流》時,讓學生欣賞山清水美的大自然風光和竹排上船夫勇斗風暴、闖險灘的畫面,通過直觀、形象的了解,產生身臨其境。欣賞過程為學習音樂打下了成功的基礎。而律動導入法更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適當?shù)穆蓜泳毩暩谴蟠蠹ぐl(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掀起你的蓋頭來》這首樂曲,具有鮮明的維吾爾族民族音樂風格。在欣賞之前,我組織男同學按節(jié)奏打手鼓,女同學跟著節(jié)奏做幾個新疆舞蹈的基本動作,同學們興趣盎然,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唱歌教學之中,教師最后將這種學習方法進行語言上的簡潔闡述,將知識技能巧妙地滲透進去。教師進行下一步程序,首先是提出問題,其次是提出要求,最后是總結分析、講解。
總之,有藝術色彩的教學方法切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留給學生充分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展開翅膀,去思考、去討論、去探索,那么,唱歌教學的課堂將不再是沉寂的“一言堂”,而是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
唱歌者,既要用“聲”又要用“樂”,只有“聲”而無“樂”就不能稱其為完整意義上的唱歌。沒有接觸聲樂訓練的人是很難體會到要達到一個美的聲音練習所付出的汗水。這些發(fā)聲訓練是科學的、抽象的、無形而有聲的冷冰冰的枯燥乏味的練習。如果教師不講究方法,不因人而異、“對癥下藥”,必然使學生感到單調,久而久之學生把學習唱歌當作是一種累贅、一種煎熬、一種負擔。因此,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站在講臺上要情滿于講臺、意溢于講臺。而真正做到情滿于講臺,意溢于講臺就要求教師素質的真正體現(xiàn)不僅是一位合格的教師更是一位受學生歡迎的歌唱演員,聲情并茂地給學生做示范,體現(xiàn)教師的風采,既是演員更是教師。如:我在給學生示范河北民歌《小白菜》時,首先我運用兩種伴奏織體讓學生欣賞、比較,最后由學生評判哪種伴奏織體更體現(xiàn)音樂作品的情緒,然后我又運用兩種演唱技巧表現(xiàn)作品,我運用了聲樂中的技巧——哭腔的感覺,悲悲切切、凄凄慘慘,將作品演唱完,我哭了,學生哭了,教室里一片寂靜,作品體現(xiàn)到位了,學生們深感身臨其境,孩子們齊聲說老師您唱得真好,我們師生會意地點頭,慢慢從音樂情緒中走了出來……
針對在校學生學習時間短,底子薄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制定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不涉及過多龐雜的內容,要求也不能過高。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音樂表現(xiàn)能力和提高素質上,唱歌本身就是文學、音樂、表演的綜合性藝術。只有深刻理解才有可能正確表現(xiàn)。為此,應著重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歌曲的熟悉過程首先將節(jié)奏準確地掌握,它是音樂的骨骼和脈搏,也是生動地表達感情、完整地體現(xiàn)音樂魅力的關鍵,而音準問題也是學習唱歌必須掌握的知識。其次認真品味歌詞,大聲朗讀歌詞,像分析文章一樣將闡述部分、高潮部分、結束部分分開,確定演唱的情緒、字詞的準確性、多音字的規(guī)范化,細心練習旋律、音符、節(jié)奏等準確性,特別是難掌握的音型、切分音、三連音等。反復彈唱、多次體會、防止口腔音過多,找到適合的演唱、演奏方法將其固定下來進行分析。分析就是了解詞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強弱變化的力度,將歌詞化的證據(jù)和旋律對調章節(jié)部分的音樂化體現(xiàn),為有聲化的二度創(chuàng)作提供了依據(jù)和基礎。要求學生靜心去欣賞歌曲的錄音。認真體會歌曲的詞、曲、唱、演的情感是否相得益彰,再反思自己演唱有哪方面不足,哪些是優(yōu)點,同時虛心聽取同事的指點,從而為更好地指導學生演唱積累切實可行的經(jīng)驗。通過類比式的講授使學生掌握和理解作品的風格,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內容和情感中去,教學過程就不再會出現(xiàn)腦海中的空洞無物,歌聲也不會蒼白無力,相反,將會是激情似火,聲情并茂,甚至最催人淚下的。與此同時,學生的熱情是高漲的,情緒是興奮的,激情是四射的,何愁培養(yǎng)不出優(yōu)秀的學生?最后過程則是表現(xiàn)歌曲,它是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作。它使學生獲得美好的感受,體現(xiàn)美的情懷,進入美的境界。使學生如同輕盈的鴿子,展開想象的翅膀欣賞著色彩斑斕的世界,自由地、無拘無束地進行著藝術表演。
綜上所述,從審美的角度看,唱歌教學的過程就是一次審美的過程。歌詞也好,旋律也罷,我們老師關注的不僅僅是它們的本身,而是通過它們獲得美好的碰撞,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它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用熱情和智慧去創(chuàng)造和實踐。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它不僅是一種流動著的音響形式,還有它的感情內涵。需要我們懷著對生活、對人民、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憧憬,用心感受歌曲的情感,喚起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體驗其藝術感染力。
參考文獻:
[1]楊治梅.興趣是個好老師[J].人民教育,1980,(2).
[2]趙恒泰.漫談興趣的培養(yǎng)[J].人民教育,1980,(12).
[3]郁文武,謝喜平.音樂教育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