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欣
敬畏民間的教育智慧與精神
●李志欣
2010年,作為一名民間教育者,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種異樣的教育風情,大家都好像真正認識到了教育的本質(zhì)。呼喚教育本質(zhì)的回歸,成了本年度最熱門的話題和期許。其中有兩項內(nèi)容最為耀眼,最為激蕩人心:一是教育要回歸到關注學生情感、人格和道德上來;二是教育要趨向教育家辦學和教學上來。其實,這就是我們期待的理想的教育,看來,2010年,對教育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個年份,它讓我們大家更加理性,更加關注人道、關心民族、追求本原,這是我國教育走向更加科學、和諧、誠信的一次重要的歷史性拐點。
年底期末考試前,我接到上級一個通知,要求今年的考試、閱卷都必須自己學校組織,全縣或全市不再統(tǒng)一組織,這就意味著今后的考試不再單純拿成績來為學生排名,單純用名次來評價教師了??吹嚼蠋焸冚p松燦爛的笑容,我緊縮了多年的心也跟著放開了。在閱卷動員會議上,我一改過去的嚴肅態(tài)度,語重心長地和老師們說了一些這樣的話:老師們,教育就是在塑造人的生命,它在付出自己生命的同時,也使自己的生命得到豐富。
過去,我們都感覺到教育的枯燥和乏味,我們?nèi)狈?chuàng)造的精神,懶得發(fā)現(xiàn)身邊的微妙的教育機遇,不去思考,沒有研究,我們就這樣過著,熬著。我常說,教師要有自由的心靈,要不斷讀書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絕技,要成為學生的思想領袖。但是,由于我們工作過于緊張,可以說幾乎把生命的主要時間用在了教學中,上課、備課、輔導、考試……,總是感覺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接觸這個飛速發(fā)展變化的世界。但是,我們的事業(yè)卻是最需要更新的事業(yè)。大統(tǒng)一的管理模式、加班加點、題海戰(zhàn)術、標準答案、名目繁多的評估檢查……這些“應試教育”的產(chǎn)物,剝奪了我們教師自然成長的權利。眾所周知,一個優(yōu)秀的人士,一定是一個不斷學習的人;一個熱愛自己工作的人,也一定是一個不斷學習的人。教師職業(yè)的倦怠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不再學習,不再讀書了。
有了物質(zhì)生活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能生活。今后的教育就是在較量我們的信念、素養(yǎng)、閱歷、精神、責任。就是考量我們是否能以人為本,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終身發(fā)展負責;能否尊重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的生命都生動活潑的成長,閃發(fā)出其獨特的創(chuàng)造火花。
因此,從政府官員到教育行者,從社會精英到普通群眾,都開始呼喚讓教育家來辦學。但是,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里,到底我們這些草根教師能不能成為教育家?怎么做才會成為一名教育家?有多少教育家才能擔當起未來中國之教育責任?這些疑問都在拷問我們的靈魂。
孔子毫無疑問是一名教育家。他打破了只有貴族才能接受教育的“學在官府”的傳統(tǒng),倡導“有教無類”,大力開辦私學,把教育推向平民階層。他實行啟發(fā)式教學,倡導平等對話;他帶領學生或登高臨遠,或各國游歷,拓展視野,豐富見識,鍛煉能力……其教育教學對話錄《論語》,更是成為流傳千古的不朽篇章。
蘇霍姆林斯基,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被人們稱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書被譽為“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蘇霍姆林斯基終生都在校園里生活,他的成就來自于他一生的教育實踐:他教過小學,教過中學,教過各門學科;他既教課,又當班主任;既當校長,又當老師……多元的體驗,獨特的觀察,深刻的思考,勤奮的著述,構筑了蘇氏宏大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他的教育智慧,已經(jīng)超越了國度,超越了時空,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陶行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他沒有像當時的其他海歸學者那樣,西裝革履,游走于上層社會,而是穿布衣,著草鞋,舉債創(chuàng)辦育才學校,專收保育院的難童,不收學費和生活費。他突破自己的老師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的全新理念,倡導從書本到社會的學習方式。他把“教學做合一”作為曉莊師范學校的校訓并努力踐行之,極大沖擊了當時讀死書、死讀書的積弊?!叭藶橐淮笫聛恚鲆淮笫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边@是他一生的信念;“愛滿天下”,這是他一生的堅守。有了這樣的信念和堅守,才有了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
在感受和學習這些教育家的精神和智慧的同時,我也看到了各種有關教育家的培訓、評比、論壇等活動。我很欣慰,因為我們一線教師的實踐性工作終于被提升到應有的高度,這才是真正的尊重教育,尊重教師。當然,我也有點擔心,這種急于呼喚教育家的心態(tài)和做法會不會又演變成更加嚴重的功利行為呢?這種形式是不是會像學生的奧林匹克競賽一樣,為了競賽拼命學習,卻對知識本身的興趣日漸低落,甚至厭煩呢?這一點我們必須警惕與避免,教育不能因為過于追求宏大的問題,而忽略了身邊的具體的教育教學問題與情境。教育需要心里思考著身邊的一些細微之事,把教育中艱難的努力潛入到學校的常態(tài)生活。
一名教育家,可能他具有的素養(yǎng)并不全面,但他對兒童一定有著強烈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和尊重,一定在某一教學領域達到了藝術的境界,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與創(chuàng)新精神。他雖然異常普通和平凡,但他能長久地站在自己的課堂上,滿懷激情與夢想摯愛著自己的教育事業(yè),敞開自己博大的心胸包容和接納學生!他奉獻于教育,癡迷于教育,堅守于教育,創(chuàng)造于教育!
我之所以敬畏民間的教育智慧與精神,是因為我期望,我們必須從最基層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教育家,而不是必須單靠專門培養(yǎng),教育家不是培養(yǎng)的。竊以為:“誰有思想,誰就是學校的領袖。”
如我校的崔老師,目前她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教學主張和風格,她曾經(jīng)對我說過:我要研究并踐行“激情教育”,在我一生的教育生活中,對自己、對學生、對家長、對工作、對朋友,我都要滿懷激情地去對待。我的課堂一定是激情的課堂,我的管理一定是激情的管理。試想,如果崔老師一輩子都在堅守并研究實踐激情教育,那她一定就能成為一名了不起的教育家。
品味她的教育箴言,我們就會有深深地體會:“激情比學科知識、教學技巧、組織管理、友誼和趣味更重要”。“富有激情的老師不僅關心學生的現(xiàn)在,更關心學生的未來”?!白罡挥屑で榈睦蠋熓菧睾汀⒄J真、善于思考的人。工作中,我會用激情去感染每一個學生,努力去關心愛護他們,讓學生真正的發(fā)現(xiàn)學習的價值和樂趣”。
下面則是我校李老師所熱衷的事情。他是一位普通的教師,但是他卻能夠堅持帶領起一群教師熱愛讀書寫作,讓老師們喜歡上了研究,把教育視作了幸福的生活?!吨袊處焾蟆吩鴮iT介紹了他帶領的這個民間學習型組織:教師成長志愿者共同體。我摘錄幾段共同體成員的入會感言,就足以說明這種民間的學習型組織的魅力與價值,李老師的事跡,他的付出,就是教育家的精神。
單老師說:“我加入共同體后,仿佛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從此便開始了一場精彩的生命之旅!”
“如果不是加入了教師成長共同體,我不會體會到讀書的樂趣,也不會感受到成長的快樂!”這是共同體成員薄老師的感想。
高老師在談參加共同體的感悟時寫道:“老師們在這里有共同語言,我慶幸自己終于找到了一個好的學習的場所。參加共同體活動,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教師的職業(yè)幸福?!?/p>
還有劉老師,開始帶領幾個同事,展開了研究學生的讀書活動,讓孩子從此踏上閱讀快車道。他們從“學生閱讀的保障:時間;閱讀的標準:快樂;閱讀的前提:興趣;閱讀的載體:書目;閱讀的金鑰匙:方法;閱讀的催化劑:激勵”六個方面展開研究與活動。
他們表示,要把這項活動做實并堅持下去。讀書活動不是一項新鮮的事情,但是他們的思考與精神卻是打動人心的。他們說,我們團結一起堅持數(shù)年,十幾年,我們的學生就會養(yǎng)成終生讀書的習慣,等他們做了家長,也會鼓勵教育自己的孩子喜歡讀書,那我們這個區(qū)域,從大人到孩子,就都有了讀書的習慣。聽聽,這就是教育家的胸懷與氣魄。祝愿他們的美夢成真。
最近幾次會議上,我反復提出了一個培養(yǎng)計劃,就是學校草根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雖然題目中有培養(yǎng)二字,其實我的本意就是為老師們創(chuàng)設一定的環(huán)境,解放他們的思想,激發(fā)他們的潛力,就是創(chuàng)造教師的民間領域和公共領域。換句話說,讓老師能夠自由地去探索,老師彼此之間都能有自己的活動場所,有自己的學習研究組織,有自己討論問題的空間。
我更明確的目的,其實是讓老師們觸摸到教育創(chuàng)造的樂趣,讓他們感覺到,與學生一起生活是快樂的,其人格是自由的。讓老師們把教學變成研究,把教學變成生活。
其實,是不是教育家,我認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教育家一般的信念、思想、智慧、精神與那份堅守。
(責任編輯:張斌)
李志欣/山東省利津縣北宋一中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