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幸
圖書資料剔除工作的思考
■萬幸
加強館藏建設不僅要根據本單位的專業(yè)結構、科研項目及讀者的需要不斷的積累、發(fā)展館藏、逐步地完善館藏體系。同時,還要根據學科學的發(fā)展、科研任務的變化、讀者的需求轉移等情況,對藏書的品種和復本定期進行審查,根據有關規(guī)定進行剔除,從而達到提高藏書質量的目的。
長期以來,在圖書資料剔除工作中存在著“敗家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錯誤思想,致使這項工作不能正常有序地進行。雖然圖書資料館藏量在逐步在增長,但是藏書的質量卻逐步下降,使書庫陷入“書滿為患”的境地。
由于文獻老化規(guī)律的作用,40%~50%的科技文獻,其壽命僅有3年時間,且92%的讀者所需要的是近20年內的出版物。然而在不少圖書館的書庫中,上世紀60~70年代乃至更早期的出版物雖無人所問津,仍大量地占據書架,致使書庫擁擠不堪,讀者查找困難。
圖書資料剔除的原則和方法,既有理論問題又有實踐問題,決定著剔除工作的成敗。剔除工作既要積極大膽,又要慎重穩(wěn)妥。在剔除工作進行之前要確定剔除的原則、范圍、標準以及切實可行的方法。我們應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制定剔除的原則和方法:
1.查重復出版物,剔除舊版本或單行本。一是有些作者的同一著作,先以單行本出版,后有收入文集或匯編本,圖書館采購時兩種都購進。對于這類圖書,應剔除單行本,保留文集或匯編本。二是同一部著作新版本代替舊版本,我們認為新版本本身就是對舊版本的一種糾正,因此,舊版本應該納入剔除之列。
2.查流通記錄,剔除流通量低的圖書。流通記錄可以作為藏書的參考依據。一種情況是圖書編目入庫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其流通記錄低或為空白,此書應視為利用價值低或無價值,可剔除。另一種情況是,一些圖書雖然在某段時間內流通率高,但經過一段時間,其流通率明顯下降或完全停止了流通不再具有收藏價值,應當剔除。所以,對圖書的流通記錄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3.查其內容是否具有保存價值。圖書資料的內容是確定藏書價值的主要依據,但是,在剔除工作中,準確把握好這一點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有些藏書盡管內容有錯誤,但仍具有保存價值。例如,“十年動亂”時期出版的一些書,帶有明顯的錯誤觀點,但這類書仍然是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因為它是特定條件下的產物,能反映這一歷史時期的學術水平、政策水平和當時的社會狀況,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甚至有的還有一定的文物價值。因此,我們認為這類圖書仍具有收藏價值,不宜剔除。否則,今后我們在研究相關學科的發(fā)展歷史時就缺乏資料。
4.復本過多的藏書。復本一般是由于在一定時期內,讀者對某一類圖書需求量大而有意購買的,另一個原則是采購中的失誤。這是因為采購人員對庫藏情況不熟悉或別的原因,多次購進同類版的圖書而造成的復本。對復本的剔除,我們要參考此類書的流通率和利用率,對流通率和利用率高的復本應保留,反之則應予以剔除。
5.確已破損、不能修復投入再流通的圖書,應剔除。
6.與本館性質、任務不符的藏書,應剔除。
7.內容不健康或者有嚴重錯誤傾向的圖書,應剔除。
1.剔除圖書的分流處理。有些藏書被剔出之后,仍具有一定的價值。如復本的剔除,是在一定范圍內讀者需求量的意義上來確定的。如果將剔除的復本分流到另一范圍的讀者群中,價值又重新體現(xiàn)出來了。因此我們必須對剔除的圖書再做分流處理,對仍有價值的圖書,一是調往本單位的有關部門;二是折價處理。對于完全失去價值的圖書,才可做報廢處理。
2.所有剔除的藏書,均應保存一冊資料。
責任編輯向保秀
作者單位:(解放軍通信指揮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