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穎
(天津冶金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天津市 300400)
談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知識引入
崔 穎
(天津冶金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天津市 300400)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每一種語言都反映著各自不同的文化,具有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只注重語言本身如語音、詞匯、語法等知識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而應把高職英語語言知識教學與文化背景知識教學相結(jié)合,采取不同的引入途徑,遵循一定的引入策略,為學生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打下良好基礎(chǔ)。
高職英語教學;文化知識引入;跨文化交際
語言的本質(zhì)是一種文化。學習一個國家的語言必然要接觸到這個國家的文化。近年來,隨著語言、文化、語用研究的不斷深入,“跨文化交際學”已發(fā)展為我國外語教育界的熱門話題。許多專家學者紛紛指出:“語言教育很大程度上應是文化教育”。與此同時,許多高校的外語教師也從教學實踐中意識到語言習得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提出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注重文化知識的引入,要把相關(guān)文化背景與語言學、語用學結(jié)合起來,以期達到“真正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目的。有關(guān)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教育,已有不少學者作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本文僅就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知識的引入進行簡單的研究與探討。
語言學家弗里斯認為語言與文化在生活中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一方面,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能反映文化并為文化服務,學語言也就是學文化;另一方面,文化無處不在,語言的正確使用要受到文化的制約,語言的詞匯無時無刻不負載著文化。只有對目的語(target language)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才能準確自如地進行外語交際。語言反映著文化,文化又滲透于語言之中。語言與文化是互為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
通過對交際中錯誤現(xiàn)象的分析也可以證明語言教學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交際錯誤可以分為兩種:語法錯誤與語用錯誤?,F(xiàn)代外語教學觀點認為后者更為嚴重。沃爾夫森(M.Wolfson)指出:“在與外族人交談時,本族人對于他們在語音和語法方面的錯誤比較寬容。與此相反,違反說話規(guī)則則被認為是不夠禮貌的。因為本族人不大可能認識到社會語言學的相對性?!鼻耙环N情況被我們稱之為語法錯誤;而這后一種情況就被謂之為語用失誤,即社交失誤,主要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際中出現(xiàn)的語用錯誤。語言知識只能指導人們表達出形式上正確的句子,而語用能力則指導人們表達出恰當、得體的話語。
外語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語言系統(tǒng)本身的知識,更要讓學生了解目的語國家的社會文化,懂得其“心靈之語”,即知道持該種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了解他們?nèi)绾斡谜Z言來反映他們社會的思想、習慣和行為。課堂語言教學與文化背景教學應有機結(jié)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外語,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高職高專教育的英語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备呗毟邔=逃荚谂囵B(yǎng)從事技術(shù)、生產(chǎn)、管理、服務工作的高等應用型人才。高職高專教育擔負著高等教育和職業(yè)培訓的雙重任務,在教學中必須做到基礎(chǔ)能力和應用能力并重。就英語教學而言,不僅需要注重語言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而且必須突出實際應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注重英語教學中的文化知識的引入。
在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中,重語言知識積累,輕文化知識引入及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就容易產(chǎn)生不解或誤解,從而導致交際失敗。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停留在語言符號的表層,還應向?qū)W生傳授語言符號下面的深層文化。正如胡文仲教授所說的:認真思考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導入的作用,界定其地位和內(nèi)涵,并在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教學內(nèi)容及策略上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使之培養(yǎng)出真正食格的跨文化交際人才,使人才能更直接、迅速和頻繁地接觸外國文化,更敏銳和深切的體會不同文化體系的碰撞、沖突、調(diào)節(jié)和融合,并在文化融合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重視文化知識引入是實現(xiàn)語言教學成功的重要一環(huán)。
(一)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有助于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英語的閱讀能力是一項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F(xiàn)行的高職英語教材中包含了記敘文、議論文、傳記、書信、通知、說明文、日記等各種體裁的文章,內(nèi)容涉及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化以及宗教、生活習慣等許多的背景知識。英語在長期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所以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沒有一定的背景知識,沒有注意到英語詞語的文化意義的話,那么他們很可能會簡單地根據(jù)詞語本身去猜測詞義,因而很難把握好句子甚至整篇課文的意思了。
(二)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與生活習慣,有助于提高交際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處地同外國人進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須盡可能全面地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尤其是與我國文化有差異的背景知識,例如:西方人特別尊重別人的隱私,一般不打聽對方的私事、年齡、收人住房、婚姻狀況等;對別人的稱頌或贊美要表示感謝而不是謙虛等等。
(三)教學中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職院校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基礎(chǔ)較差,往往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缺乏自信心。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既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理念,感受西方社會不同的風俗習慣,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
(一)文化知識引用策略
學習英語文化,培養(yǎng)英語思維能力,必須根據(jù)學生年齡和教學內(nèi)容需要,做到長期計劃和每堂課具體安排相結(jié)合,文化知識學習和語言知識學習相結(jié)合,英美文化和本族語文化相結(jié)合,內(nèi)容的學習和語言能力的提高相結(jié)合,潛移默化,不斷豐富。由于學生來源不同地區(qū)學生的基礎(chǔ)不同,結(jié)合語言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英語基礎(chǔ)現(xiàn)狀,在英語文化教學時遵循循序漸進的階段性原則。
(二)文化知識引入途徑
1.課堂語言教學與文化背景教學相結(jié)合
方法一: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導入和拓展文化背景知識。
在高職英語教材《新編實用英語》中,每單元都有一個主題,圍繞它展現(xiàn)了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飲食習慣、處世態(tài)度、生活習俗等文化背景知識。教師可采取讓學生課前預習,組織小組調(diào)研,查詢相關(guān)資料,最后通過課堂討論和課堂陳述的方式引入文化背景知識,或者教師通過“文化旁白”的方法在課堂上綜合講解相關(guān)文化知識。對于教材中出現(xiàn)的典故或其他文化點,教師在教學中要介紹有關(guān)的文化內(nèi)容,以掃除學生在文化理解上的難點。
方法二: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開闊英語文化視野。
圖文并茂,視聽結(jié)合的多媒體現(xiàn)代教學手段,能打破課堂時空的限制,創(chuàng)造出使知識來源多樣化的文化學習環(huán)境,可使學生“身臨其境”,潛移默化地學習語言,接受更為直觀的文化信息。
方法三: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體驗異國文化。
教師應善于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語言交際情境,使學生能將所學的語言知識與一定的文化語境相結(jié)合,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語言使用的熟練程度,增強得體表達的能力。例如在學習Unit7 Cookery,Food and Culture(《新編實用英語1》)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課前熟悉西方的飲食習慣、餐桌禮儀并編寫有關(guān)對話,課堂上讓部分學生模擬英美人就餐情景,進行會話表演,這樣既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又能使之在體驗異國文化的同時,增強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
方法四:文化知識引入應注意進行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比,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
正如黃振遠教授所提出的教學新觀點,“有比較才有鑒別”,只有通過對比才能使學生發(fā)現(xiàn)本國文化與目的語文化之間的異同,從而獲得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加深對中外文化的理解??缥幕瘜Ρ仁怯⒄Z文化知識引入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
通過對比,可以闡明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一個民族的語言詞匯系統(tǒng)能夠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該民族的文化取向。因此,在教學中,通過中西方詞匯用法對比,可以闡明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指出不同民族的語言所具有文化禁忌問題和相應的委婉語,避免交際失誤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例如,sheep一詞在中文中常帶有褒義,隱指“性格溫順的人”,而在英語里a black sheep則是貶義,意為“敗類”、“害群之馬”。
通過對比,可以突出具有英語文化特征的語法現(xiàn)象。進行語法教學時,教師應把英美國家文化對英語語法的影響融入教學之中,提醒學生注意具有英語文化特征的語法現(xiàn)象,使教學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英語中代詞“it”的用法就非常典型。由于英美人說話盡量避免頭重腳輕的句子結(jié)構(gòu),英語中含有形式主語或形式賓語“it”的句式很常見。
通過對比,還可以區(qū)分不同的民族的思維方式與生活習慣。有關(guān)研究表明歐美人的思維方式呈現(xiàn)出具體化的特點,因此在句法表達上多呈由局部到整體的思維傾向,而中國人則反之,在句法表達上通常為先整體后局部。講時間時,歐美人習慣于按鐘點、日、月、年為順序;寫地點,依房號、街區(qū)、市、州、國為次序,而中國人恰好相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及時向?qū)W生羅列這些差異并列舉一些易于記憶的句子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語法現(xiàn)象,以使學生在表達時盡量合乎英語思維習慣,減少受母語負遷移作用的影響。此外,在交際方面,與外國人交談時,應尊重對方的生活習慣,除保持一臂之遙的體距外,更應注意選擇安全的話題(safe topic),如天氣、新聞、城市情況、地理、歷史等,避免談論年齡、婚姻、收入、家庭、宗教信仰、政治等涉及個人隱私的話題。
2.課外活動開展與文化知識學習相結(jié)合
“學習外語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依靠學習者在課堂外主動尋找機會練習外語”。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在短期內(nèi)將浩瀚的文化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而課外活動是課堂學習的有益補充。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和幫助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各種渠道來學習異國文化,積累文化知識,使之能夠更得體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方法一:增加課外英語閱讀量。
在非英語語境中學習英語,閱讀是豐富學生英語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題材有關(guān)的書籍、英美文學原著或英漢對照讀本,報刊、雜志等。
方法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英文影視作品,指導學生排演一些英語短劇,讓其從中了解并體驗異國風情,在一定程度上排除文化障礙。
原聲電影就是西方生活的一個縮影,電影中的語言不論在語音語調(diào)、語匯句型,還是文化思維,歷史進程上,都是最真實的。長期看電影,就好像長期生活在西方一樣,從原聲電影中可以學習最地道的語匯用法,模仿最地道的發(fā)音,學習跨文化的交流技巧,了解真實的西方世界。比如阿甘正傳(Forrest Gump)是以小人物的經(jīng)歷透視美國政治社會史的史詩片,可以從中了解美國從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近40年的重大社會歷史事件。
方法三:組織學生參加英語角活動,鼓勵學生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交談等,使學生通過語言實踐不斷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方法四:教師還可以通過不定期地舉辦英語講座,請一些外國人給學生講述自己在中國遇到的跨文化交際障礙,來增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知識等等。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英語學習者的理解力層次的高低,不僅取決于語言知識的掌握的程度,更在于學習者對文章中文化知識的敏感程度。因此在教學中注重文化知識的教授已然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然而文化又是一個無處不在、包羅萬象的復合體,我們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與方法,注重實用性、適用性、科學性,融文化知識教學于語言知識教學之中,創(chuàng)造一種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逐步獲得社會文化知識,最終具有一定社會文化交流能力的社會文化知識氛圍。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與學才能超出純語言理解的局限性,英語交際的能力就會有實質(zhì)性的突破和提高。
[1]Lee Ley.“ Supporting Greater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J].EL T Journal,1998,52/4:282-290.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3]顧弘,張燕.論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西安外國語學報,2001,(9).
[4]胡文仲.試論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研究:文化與語言[M].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5]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6]王福祥.文化與語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7]王偉華.社會文化因素與外語教學[J].外語學刊,1987,(2).
[8]許力生.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問題探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7).
[9]薛晨紅.中學英語教學中文化背景教學的探索[J].上海教育,2000,(11).
[10]楊德峰.漢語與文化交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On Cultural Knowledge Introd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UI Ying
(Tianjin Metallurgy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Tianjin 300400 China)
Language never separates from its culture.Language reflects its own culture and has a close link to the very culture.The cultural meaning of a language is more than its linguistic meaning.On such occasion,the teacher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the linguistics of English,such as the pronunciation,vocabulary and grammar points,but also the background culture of the very language,and then com2 bine the linguistics and background culture together through different introducing approaches in order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which will found a sound basis for students to carry 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background;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319.3
A
1673-582X(2010)03-0066-04
2009-11-20
崔穎(1982-),女 ,天津市人,天津冶金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助理講師,主要從事高職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