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甲辰
(湖南科技學院新聞傳播系,湖南永州 425100)
毛澤東具有強烈的叛逆精神,性格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挑戰(zhàn),迎接挑戰(zhàn)”[1]。早在少年時代,他就厭惡儒學,懷疑神和佛,并“與來自家庭內外的壓制勢力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抗爭”[2]。他敢于反抗父親,一次,父親當著客人的面罵他懶而無用,他便與父親爭吵,并威脅要跳塘,迫使父親作出讓步。他敢于反抗老師,因為坐著背書被老師批評,他便離校出走,在山里走了三天,急壞了父母和老師;他敢于反抗族權,同情和支持貧苦村民大鬧毛氏祠堂,逼族長平價糶谷。他敢于反抗包辦婚姻,始終沒有和第一任妻子羅氏共同生活過,甚至還不承認她是自己的妻子。他愛看《水滸傳》、《西游記》等古代傳奇小說,特別喜歡其中關于造反的故事。他崇拜當?shù)匾蛟旆幢粴⒌母缋蠒蓡T彭鐵匠,在他心目中,彭鐵匠是第一個農民英雄。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期間,他組織驅趕校長張干的運動,差一點被學校開除,但是卻使得張干被解職。1919年,他參加組織驅趕湖南反動軍閥張敬堯的運動,直接導致張敬堯被趕下臺。此后,他投身到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革命運動當中,和無數(shù)戰(zhàn)友們一道通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在領導新中國建設過程中,毛澤東的叛逆精神絲毫也沒有衰減。他反對美國與蘇聯(lián)的國際霸權主義,反對左傾和右傾的種種錯誤思潮,反對傳統(tǒng)思想和習慣勢力的流毒與影響,等等,長期處于戰(zhàn)斗狀態(tài)。直到晚年,作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他還親手發(fā)動并領導文化大革命,鼓勵廣大青年造反,將矛頭指向他親手創(chuàng)立的官僚機構,以及推動這一機構運轉的大大小小的各級黨政干部,引發(fā)了長達十年的劇烈社會動蕩。毛澤東曾提出“不斷革命論”,認為搞革命必須一個接著一個,趁熱打鐵,中間不使冷場。他說:“一百年后還要不要革命?一千年后要不要革命?總還是要革命的??偸且徊糠秩擞X得受壓,小官、學生、工、農、兵,不喜歡大人物壓他們,所以他們要革命呢”[3]488。由此可見毛澤東叛逆精神的堅定性與徹底性。在毛澤東的影響下,“革命”、“造反”、“反潮流”等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主題詞,但其所產(chǎn)生的歷史作用,尤其是負面作用,直至今天仍值得我們進行認真的反思。
總的來看,毛澤東始終都在扮演叛逆者的角色,由于其特定的時代背景與個人身份,他的叛逆精神不僅深刻影響了他個人的人生軌跡,更從正反兩個方面深刻影響了我們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強烈的叛逆精神在毛澤東的詩詞創(chuàng)作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痕,閱讀毛澤東的詩詞作品總能使人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這大致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早年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時,毛澤東就立足人性自由、個性解放的時代主題,全面闡明與肯定了叛逆與反抗的必然性與重要性。他說:“凡有壓抑個人違背個性者,罪莫大焉”[4]152。他還指出:“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4]181-182。在毛澤東看來,個人遵從自我意志去奮斗、去拼搏,這種力量是無法阻擋的:“凡英雄豪杰之行其自己也,發(fā)其動力,奮發(fā)踔厲,摧陷(廓)清,一往無前,其強如大風之發(fā)于長谷,如好色者之性欲發(fā)動而尋其情人,決無能阻回之者,亦決不可有阻回者”[4]219?;诖?他極力倡導和鼓勵人們反抗一切束縛個性、壓迫生命的敵對勢力,通過艱苦卓絕的斗爭來激發(fā)生命的潛能,維護個性的尊嚴,獲得人生的幸福。這種認識與體驗深刻影響了毛澤東一生的詩詞創(chuàng)作。在他的筆下,個人只有戰(zhàn)勝了風吹浪打,才能真正體驗到“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水調歌頭·游泳》)的人生樂趣;只有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束縛,才能“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七律二首·送瘟神》),獲得更大的精神自由;只有不斷克服與去除自我的落后意識與矛盾情感,才能達到“胸中日月常新美”的理想境界(《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
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還將傳統(tǒng)文化中的叛逆因子與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有機結合到一起,提出了“造反有理”論。他說:“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盵3]487如此解釋馬克思主義,古今中外獨此一家。與此相關,毛澤東曾提出,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壓迫愈深,反抗愈烈;蓄之既久,其發(fā)必速”[4]393?!胺彩欠纯棺钣辛?亂子鬧得最大的地方,都是土豪劣紳、不法地主為惡最甚的地方”[5]。以此來確立被壓迫者叛逆與反叛行為的正義性與合理性。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他通過“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西江月·秋收起義》);“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七律·到韶山》)等句子形象地告訴我們,農民暴動是地主階級壓迫的必然結果。不僅如此,毛澤東還深刻地認識到,被壓迫人們的奮起反抗與堅決斗爭是推動歷史前進和社會變遷的根本動力。“盜跖莊屩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賀新郎·讀史》),以盜跖、莊屩、陳勝等為代表的歷次暴動與起義在中國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樂章;“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七律·到韶山》),共產(chǎn)黨人的武裝斗爭和流血犧牲,使中國歷史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時期;“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七律二首·送瘟神》),廣大建設者戰(zhàn)天斗地,揮汗如雨,使得神州大地變成了理想的家園;“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國人民通過不屈不撓的斗爭,也必將迎來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新高潮。由此出發(fā),毛澤東傾力塑造并熱情謳歌了一大批富有叛逆精神的英雄形象,像神話中的共工、孫悟空,歷史記載中的盜跖、莊屩,工農紅軍的優(yōu)秀指戰(zhàn)員黃公略、彭德懷,新時期女英雄代表丁玲、女民兵,富有象征意義的自然意象梅花、鯤鵬等,這些形象均個性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
由于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毛澤東總是堅持獨立思考,從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他說:“共產(chǎn)黨員對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都要經(jīng)過自己頭腦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符合實際,是否真有道理,絕對不應盲從,絕對不應提倡奴隸主義。”[6]由此出發(fā),他從不理會他人的誤解與攻擊,哪怕這些人具有了不得的權勢,而且越是受到他人反對與攻擊的事情,他越是要堅持到底。他說:“斥晏鳥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七律·吊羅榮桓同志》)他瞧不起儒家學說,在他眼里“孔學名高實秕糠”(《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他甚至連三皇五帝都敢否定:“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過客?!?《賀新郎·讀史》)他堅決反對國際霸權主義,蘇美的擴張與進攻,在他看來不過是“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而已。
不僅如此,毛澤東還總愛標新立異,并呈現(xiàn)出一種偏要與正統(tǒng)觀念對著干的心理態(tài)勢,其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都與眾不同。他愛做翻案文章,在歷史上備受尊崇的圣人和英雄到了他的筆下都失去了耀眼的光彩。他認為,“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沁園春·雪》)相反,對于那些在歷史上飽受非議的人物,他卻毫不吝惜自己的肯定與贊美。他認為共工是勝利者,是英雄,并借用共工的典故來歌頌武裝革命斗爭:“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他稱盜跖、莊屩為風流人物:“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跖莊屩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賀新郎·讀史》)他懷念曹操的功業(yè)與學識:“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浪淘沙·北戴河》)毛澤東有著獨特的審美趣味。他喜歡戰(zhàn)斗留下的印痕:“當年鏖戰(zhàn)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菩薩蠻·大柏地》)他喜歡富有挑戰(zhàn)性的對手:“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卜算子·詠梅》)他喜歡反傳統(tǒng)的個性與行為:“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七絕·為女民兵題照》)毛澤東還有著獨特的價值觀。他“糞土當年萬戶侯”(《沁園春·長沙》),在他眼里,“名世于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馀子”(《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但是,他卻毫不吝惜對普通民眾和士兵的贊頌之情。他用“百萬工農齊踴躍”(《蝶戀花·從汀州到長沙》)、“六億神州盡舜堯”(《七律二首·送瘟神》)、“遍地英雄下夕煙”(《七律·到韶山》)、“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雜言詩·八連頌》)等詩句形象地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什么力量最強?民眾聯(lián)合的力量最強”[4]292。由此出發(fā),毛澤東晚年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命題:“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7]在他眼里,被壓迫者雖然文化低,但是聰明些;壓迫者雖然文化高,但是愚蠢些。知識分子是最無知識的,名家是最無學問的、落后的。所以,他極力鼓勵普通工人、農民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振奮敢想敢說敢做的大無畏創(chuàng)造精神。這一觀點當年流傳之快、影響之大足可供人進行專門研究。筆者認為,如果離開了叛逆精神這一特定的語境,將其視為普遍規(guī)律,的確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毛澤東自己說:“在我身上有些虎氣,是為主,也有些猴氣,是為次。”[8]對于這里所講的“虎氣”與“猴氣”,學界存在多種不同的解釋。筆者認為,所謂“虎氣”實質上就是一種霸王之氣、領袖之氣,因為虎乃百獸之王。毛澤東作為一個偉大的反抗者與統(tǒng)治者,一個偉大的領袖和導師,身上自然少不了“虎氣”。所謂“猴氣”,實質上就是一種叛逆之氣、反抗之氣,因為猴是一種調皮搗蛋、不守規(guī)矩的動物。毛澤東最常提到的猴是孫悟空。他曾說:“孫悟空無法無天,我們?yōu)槭裁床幌蛩麑W習?!盵9]毛澤東不僅具有“猴氣”,是一個堅定的叛逆者,敢于懷疑、敢于反抗、敢于斗爭,而且他的“猴氣”中融入了“虎氣”,因而他的叛逆與反抗也就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早在學生時代,毛澤東就與朋友們約定“三不談”,即不談金錢,不談女人,不談家庭瑣事。在漫長的一生中,他曾與不少人發(fā)生過爭執(zhí)與斗爭,但是他說:“吾人惟有主義之爭,所爭者主義,非私人也。私人之爭,世間多有,是可以相讓的?!盵10]通過“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念奴嬌·昆侖》);“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七律·答友人》);“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浪淘沙·北戴河》);“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等詩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毛澤東詩詞所表現(xiàn)的理想與志向都是關于人民解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是遠大的、無私的,而非一般詩人‘贏得生前身后名’之志所能比肩的”[11]。
毛澤東曾說:“宇宙間可尊者惟我也,可畏者惟我也,可服從者惟我也?!盵4]230他曾自認為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他一生無所畏懼,同時鼓勵人民:“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4]292越是強大的敵對勢力,他越是要斗一斗,“您老虎屁股真是摸不得嗎?偏要摸!”[12]閱讀“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西江月·井岡山》);“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沁園春·雪》);“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水調歌頭·游泳》)等詩句,讀者均可感受到一種凌厲的霸氣,一種戰(zhàn)無不勝的氣勢與力量。
無論置身何種環(huán)境,也不管面臨多大困難,毛澤東總是充滿了必勝的信心。他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他眼里,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1927年,面臨遮天蔽日的白色恐怖,他“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菩薩蠻·黃鶴樓》);長征途中,面對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他高呼“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七律·長征》);1961年,國家內憂外困,陷于空前的經(jīng)濟困難,他說:“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七律·冬云》)這些詩句在特定的時代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增強人民信心起到了巨大作用,今天讀來仍能使人砰然心動,激情洋溢。
綜上所述,毛澤東始終是一個叛逆者,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也因塑造叛逆者的形象,謳歌叛逆者的努力,表現(xiàn)叛逆者的思想,抒發(fā)叛逆者的斗志而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與審美風格。毛澤東叛逆精神形成的原因無疑是復雜的、多方面的,其中,特別值得我們關注的有三點:一是地方文化的影響。湖南人愛吃辣椒,其性情也以辣而聞名,叛逆精神極強。湖南人有一句著名的口頭禪:“老子不信邪”。湖南人還愛說:“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粟戡時指出:“湘人性素好動,尤饒俠氣,平時毫無異人之處,一遇壓抑,則圖反抗,每以生命為孤注?!盵13]毛澤東也說:“湖南人素來有點倔強性、反抗性和破壞性?!盵4]483翻開湖南的歷史,我們可以見到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造反與反抗。二是時代精神的影響。與所有湖南先輩不同的是,毛澤東處在一個“暴虎入門,懦夫奮臂”(《四言詩·懦夫奮臂》)的時代,反獨裁、反軍閥、反帝反封一直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時代的需要與激勵使得湖湘文化的叛逆基因在毛澤東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顯現(xiàn)與放大。三是毛澤東個人志趣與抱負的影響。一方面,毛澤東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一直從事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的偉大事業(yè);另一方面,作為農家子弟,“農家文化對毛澤東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已深刻積淀在毛澤東的價值理性、思維模式、實踐理性等各個層面”[14],毛澤東經(jīng)歷了農家子弟的寒酸與卑微,也習慣于站在農民的立場上來反抗一切壓迫與束縛,因此,毛澤東不僅是一個叛逆者,而且是一個偉大而又獨特的叛逆者。正視和研究毛澤東的叛逆精神,對于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偉人毛澤東及其詩詞創(chuàng)作,認識中華民族一個特定的時代,無疑具有重要意義,而要對毛澤東的叛逆精神及其歷史影響進行全面而準確的批評,卻是一項極為復雜的課題,本文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1] 權延赤.走下神壇的毛澤東[M].北京: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15.
[2] 黃允升.毛澤東珍聞錄[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14.
[3]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編輯室.毛澤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
[5]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
[6]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7.
[7]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M].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236.
[8]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72.
[9] 斯圖爾特·施拉姆.毛澤東的思想[M].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國外研究毛澤東思想資料選輯》編輯組編譯.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265.
[10]毛澤東.毛澤東書信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9.
[11]汪淏.揮手從茲去——毛澤東的詩人形象與詩性世界[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3.
[12]魏斐德.歷史與意志:毛澤東思想的哲學透視[M].李君如,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20.
[13]粟戡時.湖南反正追記[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2.
[14]何顯明.毛澤東的心路歷程[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