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梅, 劉建紅
鼻型結外NK/T細胞淋巴瘤又稱血管中心性淋巴瘤,屬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個獨立疾病類型,傳統(tǒng)療法及近來嘗試的化療(CHOP)聯(lián)合病灶野照射治療,療效均不佳[1],Yong 等[2]報道國內 27 例對CHOP方案耐藥的難治性中線鼻和鼻型NK/T淋巴瘤患者,其中14例給予左旋門冬酰胺酶(L-ASP)為主的挽救聯(lián)合化療,結果治療有效率為78%。我科行L-ASP為主的化療取得了一定療效,現(xiàn)將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收治經病理明確診斷的鼻型結外NK/T細胞淋巴瘤復發(fā)患者4例,均為男性,年齡28~51歲,中位年齡41歲。
1.2 治療方法 采用左旋門冬酰胺酶聯(lián)合長春新堿、地塞米松治療。左旋門冬酰胺酶(L-ASP)5 000~6 000 U/m2,第 1~5天加入0.9%NS 100~250 mL中靜脈滴注,時間長于30 min,長春新堿1 mg/m2靜脈推注(第1天),地塞米松20 mg口服 qd(第1~5天),21~28天為1周期。
3例患者達部分緩解(PR),1例治療2周期病情進展停藥。其中有2例發(fā)生糖尿病,2例血凝異常,3例肝腎功能異常,經治療護理后均正常出院。
3.1 心理護理 復發(fā)患者一般都經歷過放療及數(shù)周期的化療,遭受了病痛的折磨卻沒有達到預想的療效而感到悲觀失望,對新的治療方案產生憂慮,缺乏信心,因此需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介紹成功實例或相關文獻以樹立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同時主動講解新方案的用藥注意事項、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解除患者后顧之憂。
3.2 過敏反應的護理 (1)了解患者有無過敏史,對過敏體質者慎用。(2)床邊備好地塞米松、異丙嗪、腎上腺素等急救藥品。(3)嚴格按要求配制皮試液。首次用藥或更換批號及用過該藥但已停藥1周或1周以上的患者,須先用20 U/mL的皮試液做皮內過敏試驗,至少觀察1 h。(4)每次用藥時應慢滴30 min,無反應后再調至正常速度。皮試陽性者可采用脫敏方法脫敏后再用[3]。本組病例中無過敏反應發(fā)生。
3.3 發(fā)生糖尿病的護理 (1)了解患者有無糖尿病病史和家族史。(2)用藥期間評估患者有無口渴、尿頻、尿急等癥狀,監(jiān)測尿糖、血糖、血電解質等變化。(3)如發(fā)現(xiàn)血糖升高,嚴格控制飲食;當患者出現(xiàn)饑餓感時,可指導其增加蔬菜及豆制品等副食。(4)注意觀察有無酮癥酸中毒表現(xiàn),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做好血糖的監(jiān)測和記錄。(5)遵醫(yī)囑用胰島素控制血糖,控制使用含糖液體,觀察有無頭暈、出冷汗等低血糖癥狀。(6)告知患者及家屬停藥積極處理后高血糖狀況可逆轉,解除其緊張心理。(7)做好保護性隔離,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本組病例中有2例發(fā)生血糖升高,1例空腹血糖最高達16.3 mmol/L,經飲食控制及三餐前胰島素皮下注射維持血糖于正常水平;另1例在化療的第三周期出現(xiàn)口渴、多尿,隨機血糖達20.7~24.1 mmol/L,立即胰島素40 U加入生理鹽水250 mL中靜滴維持8 h,監(jiān)測血糖q2h,根據(jù)血糖調整給藥速度,飲食控制,48 h后血糖降至正常。
3.4 發(fā)生胰腺炎的護理 (1)飲食控制原則[4]①嚴格控制期:在用L-ASP的前3 d、用藥中及停藥后的5 d內為嚴格控制期,此期應選擇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面類、薯類、水果類、蔬菜類(毛豆除外);②飲食質量過渡期:為停藥后第6 d至第2周,此期飲食從低脂低蛋白過渡到普通飲食,在原有的基礎上,每天只能遞增下列食品中的1個品種,增加的量控制在50 g以內,可食豆類(黃豆、花生除外)、乳類、蛋類(蛋黃除外)、魚蝦類、瘦雞肉、瘦牛肉等;③保持飲食質量穩(wěn)定期:為停藥2周至1年,應保持飲食質量的穩(wěn)定,嚴禁高脂飲食,如油炸食品、豬油、黃油、豬肉、羊肉等高脂類食物,避免高脂肪油膩食物對胰腺的刺激,讓患者及家屬嚴格掌握并自覺遵守。(2)用藥期間每日監(jiān)測血壓、腹部癥狀和體征,出現(xiàn)血、尿淀粉酶升高,腹膜炎體征者立即報告醫(yī)生,遵醫(yī)囑予以禁食、靜脈營養(yǎng)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本組病例無胰腺炎發(fā)生。
3.5 發(fā)生凝血功能異常的護理 L-ASP可增加出血傾向或容易形成血栓、異位栓塞。臨床血栓或異位栓塞的發(fā)生率僅1% ~2%,出血的發(fā)生率則更低,但一旦發(fā)生則十分兇險,尤其顱內出血或栓塞可危及生命[5],因此用藥時需:(1)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胸痛、呼吸困難等肺栓塞癥狀;有無頭痛、嘔吐、視物模糊等顱內出血先兆。(2)密切監(jiān)測凝血功能變化,周身皮膚黏膜有無出血點,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通知醫(yī)生,做好各項搶救準備。(3)有出血傾向時避免反復侵入性穿刺、劇烈的體位改變和情緒變化,保持大便通暢。本組1例在用藥過程中凝血酶原時間(PT)延長,部分凝血因子下降,經靜脈輸注凝血因子、止血藥,監(jiān)測血凝狀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絕對臥床休息等治療護理措施后好轉。1例鼻出血約150 mL,經后鼻腔凡士林油紗布壓迫止血愈合。
3.6 發(fā)生肝腎功能損害的護理 (1)臥床休息以減少體力消耗,增加肝臟血流,保護肝臟。(2)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樂觀的情緒,避免情緒激動。(3)用藥前后及用藥期間應監(jiān)測肝、腎功能變化。(4)進食低脂、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減輕肝臟負擔,促進代謝。(5)多飲水或從靜脈大量補充液體以保持尿量在2 500~3 000 mL/天,口服別嘌呤醇、碳酸氫鈉堿化尿液,防止發(fā)生高尿酸血癥和尿酸性腎?。?]。(6)遵醫(yī)囑行保肝護腎藥物治療。本組3例患者肝功能異常,經治療護理后正常出院。
L-ASP為取自大腸桿菌的酶制劑類抗腫瘤藥物,能將血清中的門冬酰胺水解為門冬氨酸和氨,而門冬酰胺是細胞合成蛋白質及增殖生長所必需的氨基酸。正常細胞有自身合成門冬酰胺的功能,而惡性淋巴瘤等腫瘤細胞則無此功能。因而當L-ASP使門冬酰胺急劇缺失時,腫瘤細胞蛋白質合成障礙,增殖受抑制,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但同時也造成凝血因子和凝血抑制因子下降,其毒性損傷胰島、肝腎細胞,導致患者出現(xiàn)血凝異常、糖尿病、胰腺炎、肝腎功能損傷。作為異種蛋白,L-ASP還易引起過敏反應,這些均為患者完成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痛苦和經濟負擔,因此認真細致的觀察,無微不至的精心護理對按計劃順利完成治療起著重要的作用。
[1]勇威本,張運濤,鄭文,等.左旋門冬酰胺酶治療難治性中線外周T細胞淋巴瘤[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0,21(11):577.
[2]Yong W,Zheng W,Zhang Y.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midline nasal and nasal type NK/T cell lymphoma[J].Chin Med J,2001,81(13):773-775.
[3]謝曉恬,顧龍君,王耀平,等.左旋門冬酰胺酶脫敏療法[J].中華血液學雜志,1995,16(2):971.
[4]霍世英.應用左旋門冬酰胺酶化療期間患兒的飲食管理[J].護理學雜志,2003,18(6):444-445.
[5]陳玉蘭.惡性腫瘤繼發(fā)腦出血的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4):12.
[6]夏秋欣,黃夢娟.臨床護理藥理學手冊[M].上海: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