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秀芝,路 玫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藥劑科,南寧市 530021)
外科圍術期抗菌藥物的應用相當普遍,圍術期抗菌藥物的選擇、應用時機的正確與否以及應用時間的長短關系到預防用藥的有效性、耐藥菌珠的產生和患者的經濟利益。為此筆者對我院外科甲狀腺/乳腺/疝手術病例進行了調查、統(tǒng)計和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建議和依據(jù)。
采用回顧性分析,利用院內網絡系統(tǒng),抽取我院2009年6—10月甲狀腺/乳腺/疝手術病例360份。
根據(jù)衛(wèi)生部“中國地區(qū)三級甲等醫(yī)院甲狀腺/乳腺/疝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調查表”,填寫病歷號、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入院及出院時間)、診斷、高危因素、手術名稱、手術時間、用藥時間(包括術前、術中、術后)、用藥情況、費用、用藥前后實驗室檢查、手術愈合及預防結果,然后進行統(tǒng)計、分析。依據(jù)《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1],及有關文獻進行合理性評價。
這些病例中,甲狀腺手術152份,乳腺手術104份,疝氣手術104份,其中有76份有高危因素(包括年齡 >70歲、糖尿病、惡性腫瘤、免疫缺陷、有人工植入物患者);男性107例,女性253例。年齡最小1歲,最大74歲,平均39.23歲。平均住院時間10.63 d。手術切口類型均為Ⅰ類切口,9份病例手術時間>3 h,但術中未追加。術后均無傷口感染,甲級愈合。
360例Ⅰ類切口手術病例中,在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占98.05%。具體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應用時間、療程統(tǒng)計見表1—表3。
圍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目的,在于防止特殊細菌侵入傷口或進入血液循環(huán)而發(fā)生繼發(fā)感染。但圍術期抗菌藥物的濫用現(xiàn)象也相當普遍。通過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抗菌藥物對圍術期感染的預防無可置疑,但并非所有手術都需要。一般的Ⅰ類切口即清潔手術,僅在下列情況時可考慮預防用藥:(1)手術范圍大、時間長、污染機會增加;(2)手術涉及重要臟器,一旦發(fā)生感染將造成嚴重后果者,如頭顱手術、心臟手術、眼內手術等;(3)異物植入手術,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臟起博器放置、人工關節(jié)置換等;(4)高齡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1]。由表2可見,該院Ⅰ類切口抗菌藥物的使用率達98.05%,而有指針用藥(有高危因素)的僅為21.11%。
選擇抗菌藥物要根據(jù)手術種類的常見病原菌、切口類別和患者有無易感因素等綜合考慮,原則上應選擇相對廣譜、效果肯定、選擇殺菌劑而非抑菌劑、安全及價格相對低廉的抗菌藥物,應靜脈給藥,30 min內滴完??咕幬锏寞熜е饕Q于藥物對致病菌的活性強弱,而與品種新舊、價格貴廉無直接關系。這3種手術后切口均為Ⅰ類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多為金葡菌,首選藥物應針對金葡菌選用第1代頭孢菌素類藥物。《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2]也明確規(guī)定Ⅰ類切口手術常用預防抗菌藥物為頭孢唑啉或頭孢拉定;對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過敏者,可選用克林霉素預防葡球菌感染。由于克林霉素具有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可增強麻醉藥的神經肌肉阻斷現(xiàn)象,導致骨骼肌軟弱和呼吸抑制或麻痹(呼吸暫停)[3],且該藥不良事件逐漸增多,衛(wèi)生部辦公廳也于2009年6月26日發(fā)出通知加強管理[4]。故應用應慎重。由表1可見,我院Ⅰ類切口在圍術期應用最多的是五水頭孢唑啉,占70.56%,該藥與頭孢唑啉相比,分子結構多出5個水分子,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化學穩(wěn)定性,但價格卻高出幾十倍,從藥物經濟學角度考慮,不宜常規(guī)使用。其次是頭孢呋辛鈉,占15.56%,第2代頭孢菌素類對金葡菌作用一般,但有些卻是用進口的品種,價格昂貴,這無形中給患者增加了經濟負擔,是不合理的。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是針對產酶菌珠的治療性應用,一般不作為手術預防用藥。第3代頭孢菌素的特點是對革蘭陰性菌具有強大的抗菌作用,而對革蘭陽性菌作用不如第1、2代頭孢菌素[5];此外,有研究表明臨床廣泛應用第3代頭孢菌素可導致產生染色體介導β-內酰胺酶因而對該類藥物耐藥菌珠顯著增多,提示第3代頭孢菌素不宜廣泛用作預防用藥[5],更不宜作Ⅰ類切口的預防用藥。氟喹諾酮類藥物是近幾年來迅速發(fā)展起來的抗菌藥物,由于具有廣譜、高效、低毒、價格便宜等特點,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但隨著藥物的長期應用和不合理使用,細菌的耐藥已非常嚴重[6],國內大腸桿菌對本類藥物耐藥率已達 50%以上[5]。為此《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2]也明確規(guī)定,氟喹諾酮類藥物的經驗性治療可用于腸道感染,社區(qū)獲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區(qū)獲得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療要在病情和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逐步實現(xiàn)參照致病菌藥敏試驗結果或本地區(qū)細菌耐藥檢測結果選用該類藥物。應嚴格控制氟喹諾酮類藥物作為外科圍術期預防用藥。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對支原體、衣原體及革蘭陰性球菌的效果好,而對金葡菌不具優(yōu)勢,也不宜作Ⅰ類切口的預防用藥;調查中口服制劑如阿莫西林膠囊、羅紅霉素膠囊也有應用,這是明顯不合理的,口服抗菌藥物預防應用只限于腸道手術,術前1日分次口服不易吸收、腸道濃度高,對腸道細菌等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藥物,如新霉素、慶大霉素、紅霉素等[7],而調查中卻是術后預防用藥。
表1 圍術期抗菌藥物品種選擇統(tǒng)計Tab 1 Categories of antibiotics selected perioperatively
表2 圍術期應用抗菌藥物時間統(tǒng)計Tab 2 Time of perioperative use of antibiotics
表3 圍術期抗菌藥物療程統(tǒng)計Tab 3 Course of treatment with antibiotics perioperaitvely
一般情況下,不應因預防目的而聯(lián)合應用抗菌藥物,這樣不僅會導致抗菌療效降低和不良反應,還易增加細菌耐藥和造成浪費。調查中未發(fā)現(xiàn)有抗菌藥物聯(lián)用情況,但有17例病例術前術后更換了抗菌藥物,如術前用五水頭孢唑啉,術后卻改為頭孢他啶或環(huán)丙沙星,而病例中卻無用藥分析及變更說明。這些無指征的更換抗菌藥物的做法容易造成患者體內正常菌群失調,增加細菌耐藥的可能,甚至發(fā)生二重感染。
根據(jù)《指導原則》,外科預防用抗菌藥物的目的是使手術開始暴露傷口時,局部組織中早已存在有效濃度的抗菌藥物,足以殺滅手術過程中侵入傷口的細菌。給藥時間離手術開始時間越長,術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越高。目前認為抗菌藥物應于術前0.5~2 h內給藥,或麻醉開始時給予??咕幬锏挠行Ц采w時間應包括整個手術過程和手術結束后4 h。對手術時間較短(<2 h以內)的清潔手術可于術前用藥1次即可;手術時間>3 h者約每3 h用藥1次,術后再用藥1次。由表2可見,我院360例甲狀腺/乳腺/疝手術術前0.5~2 h給藥的有304例,占到84.44%,說明我院用藥時機大多是合理的。但也看到術前2 h以上及術后開始用藥的分別占6.39%和7.22%,這明顯不合理。術前開始用藥時間過長,難以保證手術傷口暴露時的有效濃度;術后用藥錯過了用藥的最佳時機,難以達到預防感染的目的,卻增加了細菌耐藥的可能,增加了患者住院費用。
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總的預防用藥時間不應超過24 h,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 h。本次調查中,有危險因素患者圍術期應用抗菌藥物的療程平均為5.73 d,無危險因素患者圍術期應用抗菌藥物的療程平均為2.88 d,最長分別為10 d和8 d。預防用藥時間明顯過長,在術前用藥1次的只有16例,占4.44%;在48 h之內停藥的80例,占22.22%。長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并不能降低術后傷口感染率,而短程用藥,基本上是一次性用藥,可減少不良反應,不易誘導產生耐藥菌株及腸道菌群紊亂,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8]。
調查表明,我院甲狀腺/乳腺/疝手術患者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率高,原因是很多外科醫(yī)生對自己的醫(yī)院消毒技術、手術過程、無菌操作存在種種顧慮,害怕出現(xiàn)醫(yī)療糾紛。該類手術大多選擇第1代頭孢菌素類藥物,抗菌譜合理,存在預防用藥起點高;無指征更換藥品;預防用藥時間過長等問題。醫(yī)院應繼續(xù)加強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宣傳和督察;繼續(xù)加強臨床藥師參與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工作,正確引導圍術期抗菌藥物向合理化發(fā)展,以減少細菌耐藥的產生及衛(wèi)生資源的浪費;醫(yī)生應積極開展職業(yè)道德教育,嚴格按照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提高合理用藥水平,從根本降低患者的醫(yī)療費用。醫(yī)院應長期將外科圍術期合理用藥視為考核醫(yī)療質量的一項內容,使其逐步走上正軌。
[1] 衛(wèi)生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總后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S].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
[2] 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S].衛(wèi)辦醫(yī)政發(fā)[2009]38號.
[3] 盧 靜,徐 珽,樊新星,等.1 268例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的調查分析[J].華西醫(yī)學,2008,23(1):63.
[4] 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克林霉素注射液臨床使用管理的通知[S].衛(wèi)辦醫(yī)政發(fā)[2009]107號.
[5] 汪 復,張嬰元.實用抗感染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99,105,161.
[6] 劉家平,李木水,張志峰.我院門診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8,8(12):887.
[7]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衛(wèi)生廳.醫(yī)療機構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規(guī)范[S].桂衛(wèi)醫(yī)[2004]18號.
[8] 許恒忠.我院外科系統(tǒng)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評價[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8,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