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忠
(重慶文理學院體育學院,重慶 402168)
我國非奧運動會項目設置探析
唐建忠
(重慶文理學院體育學院,重慶 402168)
我國除了舉辦和參加奧運會,以及舉辦與奧運項目相關的洲際運動會和全運會外,還舉辦了獨具特色的民運會、農運會、體育大會、智運會等非奧運動會,這些非奧運動會在一定程度上傳承和保護了我國民族民間體育項目,滿足了各民族、各階層不同群體的運動參與需求。但在項目設置上還存在相互重復,規(guī)則不完善,資源浪費等不合理的地方,因此需要重新整合規(guī)劃幾個運動會的項目及完善規(guī)則,使之更為合理規(guī)范,易于推廣傳承。
運動會;奧林匹克;項目
為了滿足各民族、各階層和不同群體的運動參與需求和愛好,黨和政府委托國家體育總局和相關部委,舉辦了不同性質和不同對象參與的非奧運運動會,其中影響較大有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全國農民運動會、全國體育大會和全國智力運會。(由于殘奧會參與的群體特殊,其項目設置較為復雜,作為特殊的“奧運會”,在此不作探討)但這些非奧運會在項目設置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因此,本文對我國非奧運會的項目設置進行探析,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歷史最悠久,是在1953年舉辦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和競賽大會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深入貫徹落實民族政策,進一步繼承和發(fā)展民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增強各族人民體質,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經國務院批準,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由國家民族委員會和國家體育總局聯(lián)合主辦、由地方承辦,每4年舉行一屆。截至目前為止,共舉辦了 8屆。該項賽事以其民族性、集體性、地域性、娛樂性、廣泛性和業(yè)余性等特色,已成為全國較有影響的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之一,為發(fā)掘整理各民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形式,弘揚民族體育文化,發(fā)展民族體育事業(yè)和全民健身運動,促進各民族團結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全國農民運動會創(chuàng)辦于 1988年,每 4年舉辦一次,截至目前為止,共舉辦了 6屆。我國是世界上唯一定期舉辦全國性農民運動會的國家,以其貼近農民生產勞動為特色,在此基礎開發(fā)了較多的競技項目。這充分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 9億農民的深切關懷。
全國體育大會于 2000年開始舉辦,目前舉辦了 3屆,從第三屆開始,將每四年舉辦一次。舉辦全國體育大會是為了積極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提高非奧運會項目的競技水平,進一步活躍人民群眾的業(yè)余文化生活,推動我國體育事業(yè)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
受 2008年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影響,我國于2009年舉辦了全國首屆智力運動會,作為最年輕的全國性運動會,在 2011年第二屆智運會后,將改為每四年舉辦一次。智運會以腦力活動為主要特色,重點在于智慧的較量。智運會的舉辦,是實現(xiàn)我國體育事業(yè)在新的、更高起點上向前發(fā)展的有益嘗試。將進一步創(chuàng)新群眾體育發(fā)展模式,拓寬全民健身參與渠道。
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在 1953年舉辦的首屆運動會上,以民間較為流行的武術雜技項目、部分奧運競技項目 (舉重、拳擊、摔跤)為主,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則以表演形式出現(xiàn)。從 1982年第二屆開始,在只有 2個競技項目的基礎上,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競技項目逐漸發(fā)展,至第八屆已有正式比賽競技項目 15個,表演項目由 68個增至于 150多個。除了正式比賽和表演外,每屆運動會期間,還舉辦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活動圖片展覽”和盛大聯(lián)歡會,隨著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的舉行,將會有更多的項目得到展現(xiàn)、傳承保護和發(fā)展[1]。
全國農民運動會從開始以奧運競技項目占主導地位,逐漸形成奧運競技項目所占比重減少,貼近農民生產勞動、生活娛樂的特色項目比重增加的趨勢[2]。
全國體育大會則與奧運會相對應,凡是未正式列入奧運會比賽的項目,在我國開展較為普遍的群體活動,大多列入其比賽項目內容之中,同時項目也在不斷豐富完善[3]。
全國智力運動會則是新時期順應國際智力運動聯(lián)盟 ( IMSA)發(fā)展趨勢,在我國成功舉辦第一屆世界智力運動會后應運而生的,其中智力運動是否屬于體育運動雖有不少專家學者存在質疑,但就競賽方式和群眾參與方面仍與運動競賽密不可分,且有從體育大會中分離出來,單獨形成一整套獨立競賽體制的發(fā)展展趨勢,此外在現(xiàn)僅有棋牌運動的基礎上,智力魔方、智力拼圖、電子競技等新興運動的加入完全可能。
表1 我國近幾年舉行非奧運動會的項目設置
2.1.1 項目設置重復率較高 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與農民運動會在武術、中國式摔跤、毽球、龍舟等項目上重復;農民運動會與體育大會則在拔河、中國象棋、中國式摔跤、龍舟、舞龍舞獅等項目上重復;體育大會與智力運動會則在圍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橋牌等項目上重復;而中國象棋在農民運動會、體育大會、智力運動會上均為正式比賽項目 (見表 1)。
2.1.2 項目設置與奧運、亞運、全運重復 體育大會中所設項目公開水域游泳已成為北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此外農民運動會籃球、乒乓球比賽,田徑比賽中的男女 4×400米接力,均與奧運會在比賽形式和規(guī)則上沒有差別。據(jù) 2010年廣州亞運組委會公布:高爾夫球、臺球、中國象棋、圍棋、保齡球、壁球、輪滑、龍舟、體育舞蹈、武術均已先后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同時武術套路和武術散手也是第十一全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此外,棋類比賽是否屬于運動競賽一直以來被不少專家學者質疑,但棋類比賽如圍棋、象棋均不同程度進入過亞運會、全運會,同時也是農民運動會、體育大會和智運會的常設項目。
各非奧運動會的舉辦,都有其主要目的和意義:如民運會主要體現(xiàn)黨和政府對少數(shù)民族關心和保護傳承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農運會主要體現(xiàn)黨和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和億萬農民健身強體的需要;體育大會主要是發(fā)展深受全民喜愛的非奧運動項目,滿足全民健身的需要;而智運會則是順應世界發(fā)展的趨勢,開發(fā)全民喜愛的智力類競賽的需要。因此各非奧運動會在項目設置時應考慮各自的特點和功能,設置時應盡量避免重復和資源浪費,同時各有側重。
(1)將體育大會、農民運動會中的體能消耗不大屬智力較量為主的棋牌類、模型類、無線電測向類歸于全國智運會,同時在智運會項目中可考慮增加魔方類、魔術類、智力拼圖類、電子競技類項目。
(2)體育大會主要設置兩類體能消耗較大的非奧項目,一是由世界其它國家傳入我國深受普通民眾喜愛的運動項目:如體育舞蹈類、健身健美操類、技巧類、極限運動、休閑運動或其它新興運動項目,同時可以考慮增加如三人制籃球、五人制足球、沙灘足球、軟式排球等項目;二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如拔河、龍舟、中國式摔跤、龍獅運動等,同時還可考慮增加攀爬登高類 (如爬樹、登山登高比賽)、雜技、毽球等項目。
(3)而民運會主要以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為主,選擇其中開展較為廣泛,易于推廣的項目作為正式競賽項目。其他開展不普及的為表演項目,其目的在于對少數(shù)民族瀕臨失傳的項目予以傳承保護,這不僅是我國全民健身的需要,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需要。
(4)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加快,農民工占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和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提高,在適當時候可以考慮將農民運動會和體育大會合二為一,成為全民體育大會。因為黨和政府考慮的弱勢群體不僅是在農村生活的農民,還包括在城市的農民工和城市下崗職工以及普通居民。參與運動不僅是農民、少數(shù)民族的需求,也是全國城鎮(zhèn)的普通老百姓的需求。
各非奧運動會本身在項目設置上存在不合理和規(guī)則不完善的地方,有待進一步與奧運項目區(qū)別剝離,同時每個項目也需要在比賽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完善競賽規(guī)則,使之趨于成熟和推廣普及。
(1)農民運動會中應進一步開發(fā)獨具農村體育特色的項目,剔除如田徑項目中與奧運、亞運、全運重復的男女 4×400米接力比賽,籃球比賽和乒乓球比賽。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如比賽中增加裝卸重物、負重跳躍等貼近農民生活的田賽項目。改進只有拋擲秧苗一項田賽的項目設置不合理情況,同時在各田徑項目的規(guī)則上還有完善的地方。而籃球可采用半場三、四人制比賽;乒乓球采取團體擂臺賽的方式等。
(2)武術項目是我國最具魅力的國粹,曾在古代傳播至亞洲的許多國家,項目眾多?,F(xiàn)在亞運會、全運會、農運會、民運會中均以其中部分項目為正式比賽項目,但如在各種類型的運動會中小項設置沒有明顯區(qū)別,就顯得重復累贅,同時也不利于挖掘傳承民族民間武術項目。因此建議武術在亞運會、全運會中應以成熟的,向世界推廣的,規(guī)則完善的技擊項目為主,而在民運會、農運會中武術應設為表演項目,重點在于挖掘、傳承保護和健身推廣。
(3)龍舟作為我國民間非常受歡迎的群眾體育項目,不僅在農運會、民運會、體育大會上是正式比賽項目,2010年還進入了廣州亞運會。龍舟比賽應放在體育大會和農民運動會中較為合適,以免浪費資源,同時還要考慮統(tǒng)一比賽的距離,統(tǒng)一龍舟以及船漿制作的規(guī)范,從而方便訓練比賽和推廣。
(4)無論民運會中的民族式摔跤還是體育大會、農運會的中國式摔跤,項目大致相同,其來源主要是蒙古族的博克,因此放在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和體育大會中是較為適宜的,農民運動會可以用其它項目替代,如扭扁擔、角力、腳斗士等。
綜上所述,作為體育競賽的主管單位國家體育總局,應全面協(xié)調國家民委及農業(yè)部等相關單位,使各非奧運動會之間項目設置更趨于合理,并各有側重,在完成舉辦各運動會的主要任務的同時,避免國家財政經費的不必要地重復使用。同時組織專家對各非奧運動會項目設置和規(guī)則完善進行論證,使非奧運動會各項目更利于組織和推廣。
[1]第八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項目 [EB/OL].http://www.gd.xinhuanet.com/ztbd/myh8/.
[2]周立.全國農運會項目設置的特色化和田徑項目的特征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6):122-124.
[3]第三屆全國體育大會綜合簡介 [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239.htm.
Tentative Study into the Sports Setup of Chinese Non-O lympic Games
Tang Jian-zho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Chongqing Institute ofArts and Science,Chongqing 402168)
Besides host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and hostingOlympic-related continental games and the National Games,China hosts unique non-Olympic games like WWSG,Sports Conventions,and National Peasant Games.These non-Olympic games,to some extent,inherit and preserve Chinese national and civil sports and satisfy the sports demand of each nationality and hierarchy.However such problems exist as setup overlapping,imperfect regulations,and resource waste. It is necessary to revise the sports setup and perfect the regulations so that non-Olympic games are more standardized and better promoted.
games,Olympic,sports
G812.2
A
1001—9154(2010)04—0033—03
G812.2
A
1001—9154(2010)04—0033—03
唐建忠 (1968—),男,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2010—01—28